APP下载

CIPP模式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张晶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中国文化

摘 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如何培养能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英语翻译人才备受关注。本文以CIPP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通过CIPP模式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中,期待可以对弘扬中国文化以及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CIPP;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张晶(1993-),女,吉林珲春人,长春建筑学院基础教学部外语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

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日渐加深,中国文化若想真正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则迫切需要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可是,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领会程度不够,遑论用娴熟的翻译技巧与英语表达能力传播中国文化。故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肩负重任,如何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效果应予以关注。

一、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传授,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也不足以形成较高质量的翻译成果,很难实现向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标。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解决语言问题

自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文学、影视与传统文化领域的诸多作品在海外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文学方面,莫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深远;影视方面,电影《流浪地球》《少年的你》口碑不俗,電视剧《甄嬛传》《琅琊榜》广受好评;传统文化方面,京剧《白蛇传》、昆曲《牡丹亭》令外国观众啧啧赞叹。西方语言与文化“独大”的现象被打破。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语言问题亟需解决,上文提到的在海外广受好评作品除本身优秀之外,翻译在其“走出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国优秀作家、作品不胜枚举,若想突破语言与文化差异,落实“走出去”战略方针,推动与他国的文化交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亟待变革。

(二)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普遍将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按照读写与听说两类课划分,与翻译相关的内容一般归于读写课,教学大纲中很少体现具体翻译课时。而在具体的读写课教学中,侧重点往往偏向于阅读与写作,翻译教学通常体现在课后习题的句子翻译,规划性与时长不够,且教材内容偏西化,体现我国文化的相关翻译内容较少。

2.教学模式单一。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通常是教师先分析翻译习题给出提示,然后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最后教师评价并提供标准答案,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教师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讲解较少,要求学生机械化做题与背诵较多,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未能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

3.忽视本国文化。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背景几乎都是英语国家,如此就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不知不觉会偏重西方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被边缘化,学生很难直接获取与中国文化特色有关的英语翻译与表达方式,无法将中国故事顺畅地说与外国人听。

二、CIPP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适用性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不适用。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Stufflebeam提出的CIPP模式包含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与成果(product)四个评价维度,其核心观点是“改进”。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CIPP模式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开展综合性评价,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顺利进行。CIPP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CIPP模式具备动态综合性

“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实践性,达成此目标需要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从而及时改进。CIPP模式的四个评价维度具有全程性、过程性与反馈性,这些鲜明的特征能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每个环节相关联,整个过程注重实效,有利于对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方案、过程、成果展开综合性评价。

(二)CIPP模式具备改进指引性

在CIPP模式的四个评价维度中,背景与输入评价起到及时获取信息为后期改进奠定基础的作用,过程与成果评价起到信息回馈并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服务于核心理念“改进”。我国各高校的办学目标不同,CIPP模式关注点在评价过程,将它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促进翻译教学变革,有效提升其科学性。CIPP模式本身具有普适性,通过这种模式对翻译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指引教师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综上,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CIPP模式是可行的。

三、CIPP模式下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

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生更倾向于有目的性地学习与考试相关的内容。2013年末,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翻译的比重增加,占总分值的15%,选题内容涵盖中国文化、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借助CIPP模式,尝试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展开评价。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背景评价

在CIPP模式的四个评价进程中,背景评价的作用是确定目标,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体现为基于环境找出问题,判断教学需求并借助可用资源设置教学目标,明晰教学理念。基于此评价维度,需要理清几个问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此教学过程想要锻炼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教学理念是什么 ?怎样展开相关教学计划?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背景评价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计划。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校361名不同专业的大二学生与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分析了师生的背景信息与教学建议,回收的问卷中347份有效,信息回馈比较全面。分析过程中发现:1.经过大一的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听说能力良好,但普遍反映对于四级翻译题型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其中所涵盖的中国文化翻译内容;2.教师需要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既完成与教材相关的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应对四级翻译考试的能力,于时间和精力上都有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我校依照学生的学习诉求与教师的教学需求确立了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理念,调整了教学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的作用是修正改进教学计划,体现为对上阶段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展开评价,对与翻译教学相关的资源进行评估,以及衡量现有资源能否有效协助师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该评价维度需考虑:师资结构能否满足教学实施要求?教学设备与配备是否完备?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根据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评价,内容如下:

1. 师资结构。教学团队8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均有翻译学习相关背景,能够较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其中4人从事过翻译工作,可以给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专业化指导。

2. 教学设备。学校设有语音教室,能够进行广播教学、分组讨论、文件共享以及联机考试等活动,硬件设施完备。网络教学平台配有超星学习通、U校园与iWrite写作三个平台辅助教学。此外,覆盖校园的Wi-Fi网络与图书馆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

3. 教学计划。面授课时为每周2学时,共12周。班级的QQ群与3个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可为师生提供课下交流空间。教学内容选取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主题(节日、美食、建筑、艺术),每个主题进行为期3周的教学。教学资源选取历年四级翻译真题、课程团队自制课件与自编讲义,并借助网络上丰富的教学材料。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的作用是监督与指引教学计划的执行,即探寻教学进程中潜在的不利条件,预估与实现教学目标间的差距,剖析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并给出新的策略。本研究在过程评价层面力求依托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据网络平台后台统计学生学习情况数据与线下学习成果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课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公布课件等资料供学生预习。面授时运用混合教学模式,依据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应的翻译任务。同时,QQ群供学生进行即时交流,实现文件、资源共享。此外,学生还需完成U校园平台中与翻译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最终,完成考试。

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中,考核指标划分如下:(1)平时成绩为30分,其中出勤占10分,U校园自主学习占10分,随堂练习完成度占10分;(2)小组学习成绩为30分,其中小组翻译任务完成情况占10分,评价其他组翻译作品占10分,话题讨论参与度占10分;(3)期末翻译能力测试占40分。这一过程以多元评价方式为媒介,尝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度,并及时调整相应策略。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的作用是检验成效,也就是衡量课程活动最终达成的目标,检验内容包含教师教学、学生表现以及教学反馈等多个方面。成果评价需要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收获是什么以及课程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依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案与资源、课件与线上平台,达到了教学目标且完成质量较高、特点鲜明,与以往的翻译教学有明显区别。

2. 学生的收获。学生通过课前在线上平台预习、积极查找网上与各节课主题相关的翻译资料、小组内研究翻译段落并进行展示、对其他组进行评价以及与完成作业这一系列活动对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翻译水平与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得分率也稳步上升。

3. 教师的收获。教师团队在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搜寻资料的过程中收获丰富,有了新的教学思路,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教学方式得到拓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以上收获,成果评价在形成过程中设置了反馈模块,教师可根据学生、同行与督导的三方评教了解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实践。

四、结语

本研究依据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CIPP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具有适用性,笔者尝试借助此模式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展示,期待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选择与文化立场:关于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1(5):1,12-15.

[2]代正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上海翻譯,2020(6):61-65.

[3]崔瑾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7):56-58.

[4]尹玮.基于CIPP的大学外语翻转课堂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21-128.

[5]慕玲.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的五个维度[J].中国出版,2018(11):64-68.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中国文化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