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30房新侠
房新侠
摘 要:当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并将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之中,这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新时期,高校宣传部门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增量和变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
关键词:高校宣传工作;“三全育人”;新媒体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后,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三全育人”在调动高校育人因素、整合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等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各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的育人工作已全面开展,但学校管理、校园服务等方面的育人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宣传部门必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将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当下互联网成为新的舆论传播场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和主阵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新路径,在赋予人类进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20—49岁网民占比为55.6%,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升至26.8%,未成年网民达1.83亿,未成年网民互联网普及率为94.9%。积极提升高校网络传播能力,制作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守好建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是高校宣传部门新时期工作的难点和重心。
要想在网络时代找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就必须将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可借助其整体性、协同性优势,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要职责,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新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热情,用国家发展目标和共同理想来增进师生的政治认同,最终实现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高度一致的目标。高校宣传部门要在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上下功夫,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为国家和民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高校宣传工作的融入有利于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需要。高校宣传工作可重点采用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方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高校宣传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借助网络的傳播优势开展育人工作,加强网络阵地统筹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构建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互动社区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能成为激发其联动效应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范式重在全面一体化建构,难在校内不同领域、关键环节、各个群体的融合融通。高校宣传部门应着力打造涵盖本校全部育人机构和部门的网络“三全育人”体系,结合不同领域的特点探索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有机整合校内育人资源,丰富拓展新时期高校网络育人方式。
高校宣传工作融入“三全育人”体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据报道,截至2020年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开设在线课程713.3万门次,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首次探索,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实验。“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优势突显,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进入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丰富了教育的形态。
三、高校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增强育人实效的路径
(一)高校宣传工作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育人成效显著
做好高校宣传工作,必须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宣传内容、对象、方式要求,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推进平台建设,构建宣传模式。
自2017年起,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已经成功组织数届,该活动不仅吸引了高校广大师生踊跃参与,而且形成了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吸引了1500万人参与,使得马列主义经典走进更多青年人心中。在不断扩大新媒体宣传渠道的同时,活动主办方还积极丰富网络活动形式,除演讲比赛、校园沙龙、问卷调查等传统宣传手段外,还新增漫画、H5页面、Flash动画、PPT、微视频、微信、图解等新的传播形式。仅知识闯关竞赛一项,4个月内就吸引了55万多人参与,从而让马列主义经典在现实中绽放新的魅力。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是育人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成功典范,该活动受到中宣部主办的《新闻阅评》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思想的成功实践,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高校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助推思政育人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收效明显
高校宣传工作从新媒体育人渠道、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改革创新,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度、准度、力度和深度,提升“三全育人”实效。
首先,精准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形成怎样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人生方向,更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近年,教育宣传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的运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设置了《高校榜单》专栏,定期发布高校官微排行榜、年度中国大学官微百强榜单和阅读量10万+TOP10优质推文。江苏省教育厅每月也会发布江苏教育政务新媒体榜单。新媒体育人阵地的建设和发展受到普遍重视,不仅覆盖全体在校生,还惠及社会群体。
其次,精准选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新媒体宣传有切入点小、反应快等特点。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中国大学官微百强2021年11月榜单为例,阅读量10万+TOP10文章中有7篇涉及校庆,不仅反映了在校师生为学校庆祝的盛况,也引发了校友的追忆,还有2篇反映校园风景,成功吸引了高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此外,同心抗疫、科技发展、暖心公益等主题的文章阅读量较高,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凸显了学校的办学优势。网络宣传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构建大宣传格局,丰富宣传内涵,提高育人成效,更有利于全校上下树立“育人一盘棋”的理念,调动一切可以用来育人的因素,實现“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的初衷。
最后,精准供给教育内容。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思政第一课”也围绕时政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各高校的新媒体平台紧密联系生活,积极通过漫画、歌舞、音诗画、情景剧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种种感人事迹,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奏出思政育人的最强音。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网络宣传本领,丰富网络宣传形式。高校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是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明确要求,是优化“三全育人”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因素,是形成立德树人整体合力的有效手段,是创新育人范式的必备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2-25).http://www.cnnic.cn/gywm/
xwzx/rdxw/20172017_7086/202202/t20220225_
71724.htm.
[3]全国1454所普通高校在线开学[EB/OL].(2020-04-
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
04/10/c_1125839927.htm.
[4]“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中国大学官微百强2021年11月榜单[EB/OL].(2021-12-15).https://mp.
weixin.qq.com/s/9R8BDL2IS_zmo4_C_dCIcw.
责编: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