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渔:阅读教学“减负提质”的重要抓手

2022-05-30熊建峰

江西教育B 2022年7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文体课文

熊建峰

“减负提质”是“双减”背景下广大教师倾力探索与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减负提质”呢?笔者认为,教师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方法,是阅读教学“减负提质”的重要抓手和有效策略。

肖川教授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有效率的,也应是有灵魂的。效率更多地体现在“怎么教”,灵魂更多地取决于“教什么”。著名学者梁启超指出: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既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也是打开知识宫殿的“金钥匙”。学生手握自学语文的“金钥匙”,就可以畅游语文宫殿,学得轻松、快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该怎样传授学习方法呢?

一、传授方法,有的放矢

授人以渔,至关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主动权。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能自主学习、自我提升。

(一)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阅读的体裁和内容也愈加宽泛了。但无论是阅读语文课本,还是阅读书报文章,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往往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1.朗读,声情并茂传情感。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朗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应贯穿于各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后,学生应能正确朗读、读准字音,如不添字、不漏字等;还能流利朗读,即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自然;也能有感情地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读出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2.默读,静心默读促理解。默读是眼睛和大脑的活动,是能让读者静心阅读、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正确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一边看一边思考,自觉“圈点批画”。

3.精读,深入思考抒见解。精读,指深入细致地阅读。读者一般按文章顺序,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深入分析重要句段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自己的见解。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精读技巧、咀嚼精华文段。

4.速读,捕捉信息开眼界。速读是信息时代必备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扫读、跳读等速读方法。扫读,就是迅速扫视,获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跳读,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只阅读目标段落(章节)。学生阅读时,可以将扫读和跳读结合,交替运用。

(二)教学篇章阅读的方法

篇章阅读法是指读者既要读懂、读透、读活基本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智慧哲理,也要揣摩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

1.理解句子含义。理解句子含义是阅读文章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中情感真挚、新颖独特且带有语言运用规律的语句,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表达手法、结合生活实际、紧扣主题思想、链接时代背景”等方法,让学生反复品读、用心揣摩,体会语句的深刻内涵和精妙表达。

2.概括主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崇德说:“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个学生如果概括能力不强,就难以准确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和要义,也难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体会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常常蕴含着喜、怒、哀、乐等情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读者的精神食粮和力量源泉。阅读教学要根据文本内容和特点,传授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揣摩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典型事例、品味议论抒情语句等。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陶冶情操,获取精神动力。

4.总结文章运用的手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教师需让学生了解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掌握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抒情方法以及理解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法的品析,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感受不同表现手法的表达魅力。

5.揣摩篇章结构的方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具体形式。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课文,引领学生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三)教学文体阅读的方法

文无体不立。王荣生教授曾说: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解读课文,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研究不同文体的“文体图式”,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小学阶段的课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类文体,二是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体。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方法有所不同。

如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教师教学时要抓住这一文体特点,让学生分析其要素、判断文段中的手法技巧,厘清文章线索以及根据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旨。再如,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教师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让学生能梳理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体悟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特色。

(四)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习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和成长。教师教学时,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又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观察生活、写生活日记等行为习惯。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阅读好书,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阅读、经常阅读、广泛阅读。二是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教师需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精读时能圈点勾画、批注感悟、仔细比照,略读时能快速浏览、扫读、跳读。三是推介优秀书目。学生读什么书,有时比怎么读更为重要。教师要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鼓励中加以引领,在欣赏中加以点化,让学生各读所爱,各读所需,各有所获,各展所长。

二、逐步推进,层层引导

教学方法合适与否关乎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阅读教学时,教师既要因课而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运用所学方法。

(一)明示阅读方法,逐步导学

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将阅读方法制作成操作方案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按照方案推进学习活动,逐步从学法指导推进到实践指导。比如,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教给小学高年级学生“五读五问”精读法:初读一问“写什么”,要把文章读通顺;复读二问“怎样写”,要把文章读明了;三读三问“为何写”,要把文章读深入;四读四问“写得咋样”,要把文章读透彻;五读五问“如何学”,要把文章读“鲜活”。明示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借助方法,逐步深入、揣摩課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

(二)渗透学习方法,学用结合

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并结合学情,将学习方法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总结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笔者发现全文的四个自然段都是以先总结概述,再具体阐述的形式呈现。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揣摩段落的形式呈现,然后抓住景物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最后要求学生练习朗读,品悟文章独特的韵味。完成这一阶段的梳理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学习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迁移运用方法,化知为能

教学学生已经有所了解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将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于相似的情境,尝试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回忆五年级上册学习《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时总结、提炼出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悟诗情。再放手让学生运用这一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并在合适的契机加以点拨、引导、总结,促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

(四)归纳总结方法,形成系统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往能习得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但如何帮助学生将这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呢?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交流平台”板块或阶段复习的契机,让学生把前一阶段学过的阅读方法梳理、整合。比如,概括主题思想是学生的一项重要阅读能力。如何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呢?笔者结合具体课例,帮学生梳理概括课文主题思想的“六看”法:“一看”题目,部分文章的题目蕴含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像《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一类标题;“二看”开头,部分作者会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突出主题;“三看”结尾,部分作者常常在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四看”议论抒情的语句,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往往是作者要亮出的观点、主张;“五看”总结性语句;“六看”重点段,重点段落往往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光芒。

(五)交流阅读方法,取长补短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是如何将阅读方法落实在课外阅读中的,以形成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达成阅读教学目标。一是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师分专题进行读、写指导,让学生系统了解学习方法;二是开设阅读方法交流课,教师先引导学生整理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三是开辟交流论坛,引导学生搜集书报上的学习方法,在黑板报、班级小报上展示汲取的精华。

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获得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文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心灵之窗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