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监督前提下高职教学诊改体系建设探究

2022-05-30龙俊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龙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改进,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应运而生。但随着诊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高职教学诊改体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文章从高职教学诊改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出发,从激励机制的完善、可行性方案的制订、质量管理标准的引入、组织机构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和完善诊改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全面监督;诊改体系

一、高职教学诊改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认知不足——“障碍”

评价教学质量时,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认真研究上级部门的指导文件,缺乏主体责任意识,认为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校内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无关。另外,高职院校还存在对质量、文化认识不到位,对校情、学情分析不到位,对顶层设计不到位等问题,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障碍”。高职院校要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就必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主体思维,开展“自我诊断”,把提高教学质量任务严格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二)目标标准模糊——“硬伤”

阐释这一问题前,需要提到两个概念,一是通俗概念中的“既定标准”,二是“需求标准”。前者所制订出来的各项标准是由质量评价的组织者来筛选确定;而后者的有关内容是由质量发展个体,即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而成。前者一经通过,质量发展个体照做即可;后者不同,质量发展个体从最初的制订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需求来建构,然后对照执行。

教学诊改不同于教学评估。从组织主体来看,教学诊改工作由高职院校自主完成,上级复核,教学评估工作则由专家完成;从动力需求上来说,教学诊改是院校内部需求,教学评估则是来自院校外部压力;从标准依据来说,诊改中的标准由学校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制订,不统一,可变化,评估的标准则由评估组织者制订,是统一的,不常变的。

虽然诊改目标链和标准链由高职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但有些高职院校因为习惯于评估,加上对诊改认知不到位,错将诊改当成评估,不知道如何明确“两链”,诊改前端工作滞后,导致后续工作无从开展,这也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硬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性,突破思维的藩篱,根据学校特色和发展目标确定“两链”。當然,这一过程务必要满足社会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组织框架失衡——“软肋”

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内部教学质量的良好发展,需要明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成图景,利用好“五纵五横一平台”,建设形成全网覆盖、具备高效预测能力和维稳与激励功能的质量体系。其中,“五纵”是要保证指挥决策、质量生成、建设、服务和监控的工作要围绕目标的达成展开;“五横”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具体的工作对象;“一平台”指的是诊改平台。

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诊改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组织体系架构不够合理。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教学诊改设有专门机构,日常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调研和督导反馈,但在教学质量监测分工上不是特别清晰。如质控办、教务处、督导办等部门,经常出现职能交叉等情况,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部门配合不利,责任分工不到位,甚至相互推诿的问题。

(四)信息共享举步维艰——“瓶颈”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人事、后勤、学工等部门都配备了信息平台,但是各部门信息平台仿佛一座“孤岛”,各自为战,部门间数据不能共享,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进程缓慢、效率低下。没有强大信息平台的支撑,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瓶颈”。

(五)第三方角色缺失——“缺陷”

高职院校与企业犹如鱼和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头戏和核心特征。但长期以来,校企合作认识不一致,动机不一致,内容不深入,过程不连续,形式不紧密,效果不理想,合而不作、少作浅作等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目前机制、体制尚不完善,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社会责任感不强的企业不愿意接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来企业见习或实习。即使接收,企业也只会安排学生到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另外,基于人力资源成本考虑,很多企业没有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见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导致学生虽然在企业见习或实习较长时间,但专业技术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而且企业对学生的见习或实习评价反馈工作也经常出现不客观、不全面,甚至不真实的情况。可以说,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企业往往处于缺失状态。在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校方应结合实际,切实承担起内部质量保证的责任,着力发挥调节融合办学各方的功能,采取措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邀请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客观的第三方质量评价。

二、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维度

构建教学诊改体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考虑诸多要素,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大部分,且应具有可行性,具体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优良的教学诊改氛围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优良的教学诊改氛围,需要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作为约束和监督,这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保证。这一系统的功用是在每学年开始之前,教师根据教育理念、社会发展等要求,拟定教学方案,并进行组织、落实、协调、监督等。

(二)努力构建多元健全的评价标准,着力完善教学诊改体系

一味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缺乏标准、缺乏评价、缺少动力是无法正向循环发展的,依旧需要教学监督系统,也就是大数据诊改平台发挥协同作用。具体途径是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个层面的建设标准和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据诊改平台监测预警数据,在各层面进行常态纠偏与诊断改进。

三、全面监督前提下的高职教学诊改体系建设策略

(一)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各方投入教学诊改工作

没有激励机制或者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职工自然缺乏做事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发展也必然受到很大影响。想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建设完备的激励机制。例如,如果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教学成果奖评选等省级竞赛中获奖,高校除了给予物质奖励之外,在评职称时也可以加分;课程建设方面,教师成功申报一门省级或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校要给予建课团队相应奖励;在专业建设方面,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的团队负责人及成员,评职称时高职院校应给予相应倾斜甚至破格晋升。概括说来,激励机制是高职教学诊改体系不断完善的源源动力。

(二)发挥专业人才主导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体系建设方案

高标准的专业质量评价系统需要专业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改体系建设方案。为提升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效率,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的专业性。如在师资层面,高职院校可以调整现行的招聘制度上,恰当地完善有关要求,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或者创新招聘形式,让符合岗位条件的应聘者就同一课题进行试讲,并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评价。

(三)引入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在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局面。例如,学生数量激增,导致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等,在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下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需要引入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从主体、客体两个方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标准的积极效用,助力构建教學质量监控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质量管理标准的确立上不得含糊,不可有个人因素,也不得一以概之,应当结合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既有的、可参考的案例中筛选分析,留下最符合自身情况的方案,并视具体情况加以填充,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作效率。

(四)健全组织机构,以运行机制促进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

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是为保障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而成立的,是各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有关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从组织成员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院长或书记会担任该组织的主任,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其他领导组成,旨在充分把握全局、协调各方,以大局观念对教学质量系统的各项要素、人员进行调度,对上级安排进行部署、对下级提议进行表决安排等。

(五)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诊改工作信息平台

高职教育中教学诊改体系的监控系统应该以互联网为纽带、云计算为技术路径,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让师生通过“云平台”完成各项工作。愿景是美好的,现实却是矛盾重重的,如何开拓各平台的信息化进程、巩固既有的信息平台建设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内各部门现有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各平台数据相互融合、共享的有效路径,消除信息“孤岛”,避免学校各项工作的冗杂反复,健全诊改平台,助力学校发展。

(六)调动第三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组织多元评价机制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直接服务于各行业企业。在人才使用方面,高职院校应制订人才培养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反馈,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及时修订教学诊改体系各类参数。

综上所述,高职教学诊改体系能够全面监督和评价办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广全面监督、全员参与的诊改理念,克服诊改过程中的难点,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循环改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培养更多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柴璐璐.循证取向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2(3).

[2]徐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中的逻辑嬗变与实践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

[3]刘阳.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7(13).

[4]徐洁.“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JXJG-21-82-1。

(作者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