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2022-05-30李梅

健康之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

李梅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试验样本为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就治疗效果(总有效性、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治疗后红斑、瘙痒、风团中医证候积分较之对照组更低,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轻度嗜睡、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日常生活、娱乐、症状、感受方面的DLQI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之常规西医疗法更具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积极改善患者红斑、瘙痒和风团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

慢性荨麻疹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者“风疹块”,多是接触刺激性物资、细菌感染、冷热过敏、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虫咬或者食品添加剂等因素所致,病程可以持续6周以上。常规西医疗法在治疗该病中的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明显。临床把荨麻疹分为多种类型,如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冷热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荨麻疹等,且对于80%荨麻疹患者,临床无法找到病因,亦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由于慢性荨麻疹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所以临床需迫切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将该病归入“瘾疹”的范畴,多是因禀赋不耐、脾肺虚弱所致,肺主皮毛,肺气虚弱会堵塞人体脉络,造成风团和瘙痒症状。本次试验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进行分析和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样本为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为(36.2±4.6)岁;病程在6周~5年,平均为(2.1±0.3)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5岁,平均年龄为(37.4±4.9)岁;病程在7周~5年,平均为(2.2±0.4)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以上资料对比P>0.05,本次试验可行。

纳入标准:(1)符合皮肤病学中有关慢性荨麻疹的相关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6周且具有明显的荨麻疹症状;(3)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4)患者知情,家属也同意研究的参与。

排除标准:(1)近期应用激素或者抗过敏药物治疗患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

1.2 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口服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生产厂家: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4),1 d 1次,每次20 mg,口服法莫善丁片(生产厂家: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17),1 d 2次,每次20 mg。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组方如下:生黄芪30 g、当归15 g、党参15 g、生地黄15g、白术15 g、川芎10 g、苍术10 g、荆芥10 g、蝉蜕10 g、防风10 g、赤芍10 g、炙甘草6 g,加水煎煮,1 d 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愈:患者皮膚瘙痒、红斑等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皮损完全消失,存在轻微红斑;有效:患者皮损消退30%~50%,有明显红斑和瘙痒症状;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3.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采取中医证候积分[1]评估患者红斑、瘙痒、风团改善情况,各项满分均为4分,得分越低则症状越轻微。

1.3.3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标涉及恶心呕吐、轻度嗜睡、头晕三项。

1.3.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

运用DLQI评分量表[2]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娱乐、症状、感受方面的生活质量状况,4级评分法,其中0分表示无,1分表示少许,2分表示严重,3分表示极其严重,即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试验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别以卡方检验、t检验评判同类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差异性。P<0.05时两组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DLQI评分差异不高(P>0.05);经护理,观察组日常生活、娱乐、症状、感受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3讨论

作为现阶段发病率高的皮肤疾病,荨麻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炎性充血或者渗出大量液体病症,造成局部水肿性损害;同时,荨麻疹发病期间机体本身会伴有剧烈瘙痒症状,亦可能出现红斑、头痛、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该病在临床中多采取药物治疗,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一般,且长期用药还会出现副作用。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备受关注[3]。

中医在荨麻疹治疗中具有上千年历史,按照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慢性荨麻疹与急性荨麻疹。一般情况下,病程3个月内的荨麻疹患者属于急性荨麻疹,而对于缠绵难以治愈、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在中医学领域中,将慢性荨麻疹纳入“风疹”“瘾疹”范畴,多是因风、湿、热邪藏蕴人体肌肤,或者血热外感风邪,风热邪气客存人体肌表,导致营卫失调,最终引起荨麻疹病症。鉴于此,风是百病之长,如果机体卫阳不固,就会增加风寒侵袭风险,引起皮肤风团症状,且病情反复,缠绵不愈,或者人体气血不和,也会引起血气郁在腠理间,正邪相争势必会导致风疹。所以,中医认为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养血祛风、益气解表。本次试验中,我院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自拟中药汤剂由十多种中药组成,方中黄芪、党参、白术、防风具有益气固表之效,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具有活血凉血之效,防风、荆芥、蝉蜕、苍术克疏风解表,炙甘草克调和药性。这些药材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养血祛风和益气解表之功效,缓解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效果。且中药材不会过度增加患者副作用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学领域中,认为慢性荨麻疹发生的关键原因在于变态反应或者非变态反应刺激因素直接作用在人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增加了人体组胺等血管活性递质释放量所致,所以受体拮抗剂一直是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药物选择。所用西药为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该药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慢反应物质A化学介质和组胺的释放,良好发挥抗过敏功效;且因该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不会通过血脑屏障,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小,疲劳、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总有效率高达97.1%,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上述指标均优于单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P<0.05),崔关花、罗红英[4]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不良反應发生率低至5.71%,较单一西医疗法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5.71%更低,而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单一西医疗法治疗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李靖[5]、高旭[6]研究结果相似。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确切疗效,此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3):94-96.

[2] 孙卫华,史根芳,武小龙.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0):225-226.

[3]李强,张如锦,殷现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2):243-244.

[4] 崔关花,罗红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89-89.

[5] 李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2):17-18.

[6] 高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5):111-113.

猜你喜欢

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