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的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设置研究
2022-05-30江凌云
摘 要: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英语故事类文本拥有动人的情节、丰满的人物、优美的语言、深刻的主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读前、读中、读后针对各个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分析型、评价型、创造型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及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故事类文本;思维品质;问题设置
作者简介:江凌云,常州市第三中学,英语教研组副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英语故事类文本是一种常见的阅读体裁,语言优美地道、耐人寻味,思想丰富深刻、意味深长,人物塑造丰满、描写到位。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极高的探索、学习和鉴赏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性思维对语言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梳理,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解读、赏析和评价,还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模仿、创生和重构。因此,从英语教学角度来看,我们鼓励师生在文学故事欣赏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文学素养,获得人生感悟。
一、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类型及现状
根据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学说,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问题设置类型有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其中前三类对应的是低阶思维能力,后三类对应的是高阶思维能力。新课标实施后,教师开始逐渐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思辨缺席”的状况,但在进行教学问题设置时,仍然会产生诸多问题。第一,部分课堂阅读问题过于浅显,启发性较弱,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从文本中得出。这样往往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难以超越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思维品质,将其内涵简单等同于批判性思维,又将批判性思维片面理解为质疑,导致这些教师为了“求新”而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去质疑作者和文本。第三,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对问题的梯度设置考虑不周,从低阶思维的问题跨越到高阶思维问题时缺乏过渡。因此,如何基于英语故事类文本进行问题设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旨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设置示例及策略
笔者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教师主要围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的语篇阅读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问题设置:第一,故事发展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故事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故事,故事想表达的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写作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形式、语篇结构及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
基于此,笔者按照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以及上文提及的高阶思维问题的三个类型及问题设置的角度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选取其中一些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高频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读前创设关联情境,设置分析型和创造型问题。
在读前环节设置分析型和创造型问题。该部分提问主要涉及背景分析、文体分析、陈述学生已知和图片标题解读等。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情境设计,来引发学生对于预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打开学生的思路,展开阅读的广度。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配套读本一中的“A Lovely Monster”一课时,授课教师荆老师结合当天是万圣节,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万圣节服装,并提出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nsters?”本節课的导入活动巧妙地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题与授课当天的节日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已有的背景图式——对万圣节的认知、对怪物的认知。同时“monster”“costume”等词汇障碍也得到了清理,为后续文本阅读做好准备。
又如,在教授海明威的小说The Old Man and the Sea时,授课教师陆老师通过三个问题导入话题,这三个问题为Q1: What is typical of Hemingway's novels? Q2: How do you understand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Q3: What is the story about?三个问题的设计为后面的阅读创设了主题情境,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扫除文化知识带来的阅读障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二,读中深度挖掘文本,设置分析型和评价型问题。
读中环节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并深入思考和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师在设问时要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为目的,拓展设计分析型和评价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要以故事的主线为引领进行设计,带领学生对故事文本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阅读。之后,再通过评价型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主旨大意、写作手法、写作意图等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从文中找到相关论据,充分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教授Stephen Crane的小说The Dark Brown Dog节选部分时,针对课文情节设置了以下问题:Q1: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phrase “dragged his captive”? Can you find other evidence to support your idea in paragraph 4? What was the feeling of the dog in paragraph 4? Q2: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y from paragraph 4 and paragraph 5?通过以上问题,师生在对具体词句的讨论与赏析中进一步深化对小男孩和小狗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捕捉故事发展的线索或主线,运用分析、推理等方式体会小狗的感受,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大意。
再如,在教授短篇小说After Twenty Years时,教师可提出了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Bob and Jimmy? 这问题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分析与比较两个人物,不论提出什么观点,只要能从文本中找出“事实”或“证据”,就能自圆其说。这类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元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读后创设相关任务,设置创造型问题。
读后环节的问题设置应以巩固和应用阅读内容为主,设置一些高于文本、超越文本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价值意义以及情感表达等深层次内容进行挖掘,并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例如对文本内容进行续写、仿写、改写等,促进英语语言的交际使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結合新高考的读后续写题型,教师在教授课外短篇小说Leaving for后,针对故事情节,拓展性地让学生思考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提出问题:“As you know, this article is an excerpt from the book Nelson's dream. In the following parts,Viki, a South Africa TV presenter who cares about the future of Africa and Jim, an orphan whose parents both dies from AIDS will also involved in this book. What would happen to realize his dream?” 由于文本只是部分节选,作者回国后会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这些都是未知,也恰好是学生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150字续写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读后续写这个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角色“代入”的体验,有情怀、有理想、有大爱的Nelson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心中,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激发了学生对情节的创造性想象以及对语言表达技巧的深层记忆。
三、结语
在高中英语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还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的设置。首先要充分了解思维品质的概念,了解学生当前的思维品质水平;其次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先以理清文章主题思想和基本脉络为中心,之后在读前、读中、读后根据阅读活动类型合理地、有效地提问,让学生带着不同类型、不同思维导向的问题进行阅读。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设问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设计要依托文本并充分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能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感知语言形态,体会语言魅力,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江凌云.基于英语故事类文本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教学与管理,2021(7):42-44.
[2]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