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

2022-05-30曹顺娣王薇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曹顺娣 王薇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大学英语定位为“核心通识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和课程思政的相关背景,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了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曹顺娣(1978.04-),女,江苏南通人,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王薇(1977.11-),女,江苏常州人,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各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质量体系,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受众最广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依托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前言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其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着力提升育人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大学英语定位为“核心通识课程”,意味着该课程必须承担起课程思政核心载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大学英语应该成为一门“培根铸魂的基础课”。

那么,何谓“通识教育”?对于这一概念,迄今并未形成公认的规范表述。顾名思义,“通”代表贯通,“识”代表知识。根据《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通识”可以理解为具备渊博学识的人。结合高校的教学实际,“通识”可以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统一。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型高校,除了培养大学生的不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培养某些共同的基本素养。

在这样的通识教育背景下,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具备核心共同知识并全面发展的人”;教学内容调整为“追求人文与科学、语言与艺术等均衡发展的知识体系”;教学理念调整为“非职业、非功利性、可凝聚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问题

目前,课程思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地区间、学科间的发展并不平衡。作为一门核心通识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体系并未完全确立,发展并不充分。综合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认识误区

按照“圈层”理论,高校的思政课处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圈层,形势政策课处于第二圈层,而通识教育处于第三圈层。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尚未意识到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融入路径,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最终达到“隐性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常常包含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教师不能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应始终注重价值引领,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实现协同育人。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主体尚不明确

按照高校的管理体制,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一般隶属于语言学院。但是,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其授课对象来自不同学院,人数多,范围广,大学英语教师理应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排头兵和有生力量。但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言学院的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缺乏全面了解,无法将思政教育与语言知识及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众所周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调整,因此需要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倘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依然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通过率等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判断标准,课程思政改革很难落到实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难以保证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几乎都是以合班或者大班形式授课。一方面,课堂秩序较难维持,日常的教学活动只能勉强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体现育人理念,而现有的授课规模很难保证这一点。另一方面,近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更看重所学课程的有用性,即对升学就业等是否有利。课程思政是育人大计,但学生更关心个人前途与命运,这就需要教師科学合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三、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蔡基刚在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时提出,传统的外语通识教育需进行范式转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从跨文化教育转向以立德树人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从单一的人文教育转向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从去语境化外语通识教育转向专业通识教育,从文化素质培养转向批判性思辨和沟通能力培养。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要求与教学实践,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可尝试通过以下路径实施。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之所长,以凸显全程育人的理念。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技能,还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该教材每单元都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除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还应加入思政目标。如,第三册第一单元主题为“People Around Us”,探讨的是人际关系,课文A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社会如何帮助残疾人就业并进行援助”。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包括思政教学目标,如:“1. How to help those people in need; 2.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being volunteers.”,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多数与西方国家的人物、事件等有关,而有关中国的内容十分有限,直接涉及思政的内容更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融入并非只是体现在“量”,更应体现在“质”,并非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另外增加一部分内容,而是贯彻教学的始终。另外,教师还要避免走入另一极端,全盘抛弃原有内容,用思政教育替代语言教学,这样必将陷入另一误区。在呈现主题内容时,需深层次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素材,适当融入中国元素。目前,学生往往对西方文化十分熟悉,对中国文化却所知甚少,容易导致“文化自信”的缺失。在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时,需要加强中国元素的融入,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大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与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内容,包括词汇、篇章、新闻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社会的和谐。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作为核心通识课程的大学英语更应发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在引导学生紧跟时事、与时俱进的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思政教育融入的关键在于“隐性”和“自然”,否则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得不偿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以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为例,教授“汉字”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交际法等。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小组任务,由学生查阅关于汉字演变的相关资料,做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回顾汉字发展史,再让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访谈等形式了解汉字对其他国家的影响。通过上述教学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强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效果。

(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不言而喻,既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还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是将思政教育独立于英语教学之外进行评价,而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考查是否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发挥了价值引领的作用,是否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保证思政元素的融入成效。教师还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调整跨学科通识教育和专业通识教育的比例。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跨学科通识教育的比例应高一点儿,以便使学生在刚入学时能够开阔视野、提升思辨能力。而针对高年级学生,则应提高专业通识教育的比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以满足理工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通识教育与专业性教育和技术性教育不同,更注重“非功利性的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注重培养教师队伍,只有配备了优质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次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和打造示范课程;还要建设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从而将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10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3]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5):38-43.

[4]蔡基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四个转向:《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内涵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21(1):27-31,4.

[5]叶朗等著.中国文化英语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