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 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2022-05-30廖桂宇
摘 要:为了将英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促进立体化育人教学改革,本研究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拓宽“思政元素+英语元素”第二课堂教育方法与途径,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实践,最终实现培养具有高素养、高能力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新文科
作者简介:廖桂宇(1976-),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工商管理博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二课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积极拓宽“思政元素+英语元素”的第二课堂教育方法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可以接受思政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杨金才指出,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具有专业课程种类多、方向各异的特点,构成了复杂的思想共同体和价值观念体系,需要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鉴的镜像下进行蠡测和检视。通过在各类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才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引导,大力培养学生的中外交流与言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既是新时代外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外语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立足英语专业课程人文学科本位,提高课程育人的站位,秉持“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准确深入挖掘各级教学目标及各层次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示范效应,为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一条可行有效的建设途径。
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教育符合《国标》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我校英语专业把培养适应行业与地方需求、社会责任感强、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拥有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较强的翻译、跨境电子商务沟通能力,能在经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教学、管理等跨文化沟通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设定为人才培养目标, 预期五年以上的毕业生能在经贸、外事、文化、教育、旅游等行业成功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的要求;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跨文化实践的问题;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跨文化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开设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協同第一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的规格。除了培养学生具备英语专业所需的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知识,能够利用语言学理论、英语文学理论和跨文化知识分析语言现象和文学作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之外, 学生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能够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同时, 学生还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国际合作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努力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三大方面的辐射作用,在拓宽学生英语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思想觉悟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涵盖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科技知识与创新竞赛、素质拓展活动和各种青年志愿活动等。
三、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1.以思政元素为主题的翻译比赛。当下热门思政材料,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学习强国”中发布的相关新闻都可以成为翻译比赛的取材范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热点,拓展学生正向的知识面和信息源。例如,以“共同战疫”为主题举办英语翻译大赛,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的先进事迹为背景资料,让参赛者英译(笔译或口译)这些先进事迹。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让学生从各种译文资料中了解到我国人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作为中国人应该有的担当与责任,在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中国人 “不屈不挠, 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
2.以思政内容为核心开展英语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可再现中西方文化经典,学生通过戏剧演绎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故事情节的演绎和诠释,对不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刻画,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戏剧节目的编排和角色的演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同的理念。
例如,由广西大学发起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 旨在通过经典戏剧和原创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跨文化交流及英文表达能力,以此加强校园文化与美育建设。申报剧目需要反映高校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精神面貌。作品既可选材于中西方经典剧目,也可是抒写现实生活、展现时代风采的现代戏剧作品。鼓励对经典的创意改编和根据现实校园生活进行剧本创作。
3.基于思政内容组织开展“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外语文化月”系列是为了大力推进学风建设和活跃课外校园生活,营造全校学习外语的氛围,强化大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交流外语文化的主题活动。以思政内容为素材,通过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异国风情、了解外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的平台。
(1)“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魅力中华”微视频/推文大赛。本次大赛以“中华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播” 为活动主题, 通过微视频和微信推文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组织形式不仅可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可以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2)“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学百年党史,诵家国情怀”双语诵读大赛。这项赛事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团队铿锵有力的英文朗诵技巧,他们以坚毅的神情、饱含深情的演绎、字正腔圆的英文歌颂祖国歌颂党。
(3)“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我和我眼中的非遗”推文及短视频大赛。“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和我眼中的非遗”推文及短视频大赛让中国优秀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鼓励新时代大学生通过镜头语言和语言文字,记述人与非遗技艺、器物间的动人故事,多维度、广角度地呈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时代价值和鲜明特色。具体内容包括:多彩非遗:可从各角度阐述对不同类型非遗技艺的理解及感受,如解读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武术杂技、水墨丹青等非遗技艺基本内涵,弘扬其时代价值;匠人匠心:结合亲身经历、身边故事、走访调研等,讲述各民族优秀的非遗技艺保护和传承背后的动人故事;地域非遗: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侧重介绍非遗技艺得以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如讲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非遗资源是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劲生命力的。
(4)“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 “中国民俗文化双语展”。以“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将与中国民俗文化热点的英语表述通过易拉宝及学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在了解民俗文化及国家发展的同时,提升使用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提升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努力,勇担时代大任。主要内容为用英文展示中国的优秀民俗文化和时事热点。
(5)“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 “各朝文化視频展”。“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注重传承中国文化,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展示学生个性风采,提高学生外语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出彩外语人”等品牌。通过互动性十足的各朝文化现场展并配以英文视频讲解, 贯通中西,以真实的朝代体验感为出发点,激发师生对中国各朝文化的好奇与探究。
(6)“外语文化月”之 系列活动之“‘声入人心配音大赛”,立足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语音模仿对语言学习有巩固基础与加强运用的效果,影视配音兼具趣味性、学术性,能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兴趣。此次配音大赛紧紧围绕“用外语传播中国故事”的主题,旨在让中国故事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绽放光彩,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意识,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7)“外语文化月”系列活动之 “中国文化体验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中华文化体验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增强了学习中华文化知识的兴趣,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独特的魅力。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促进中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
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特别是学生课外学习能力为目标,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开展的各项开放式教育和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豪感。第二课堂教育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自己,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2020(6):11-14.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