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2-05-30郑志琴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绿水青山理念

【摘要】本文论述“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分析“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通过加快健全思政课教学中“两山”理念的内容体系、积极开展以“两山”理念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两山”理念教学能力、积极开展融合“两山”理念的科学研究工作等实践路径予以解决。

【关键词】“两山”理念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042-0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并載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两山”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我国实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根本指南,已上升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行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养十分重要。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面对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将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大学生正确生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迫切需要将“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坚定“四个自信”。

一、“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是一个短板。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崭新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类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重要来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旦遭到破坏,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就难以开展。因此,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要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系列理论。“两山”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将“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展示“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路径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这是弘扬“两山”精神,促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教学内容鲜活起来,可以显著增强课程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将“两山”理念的实践案例与思政课知识点有效融合,如将浙江安吉县余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突破传统思政课“说教”的模式,不但能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私欲而肆意破坏地球环境的道理;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危机,主要因为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为了攫取巨大物质财富,忽略了环境保护,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满足时代变革的要求,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让学生厘清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让学生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能反哺绿水青山”。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热情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年大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宏图大业中,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当前我国已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会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障碍之一。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取得最大公约数。“两山”理念解决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寻找到正确的出路。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努力,尤其要求青年大学生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拥有“强国有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将“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热情,培养建设美丽中国所需要的人才。

二、“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时期,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方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高校普遍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难题。

(一)“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的内容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五门思政课中,均不同程度涉及“两山”理念的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但是论述得还不够深入、全面,相关内容是比较零散地穿插在各门课程的部分章节中,且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各门思政课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最终导致学生学到的也只是碎片化的知识,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这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由此可见,当前迫切需要对思政课中的“两山”理念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使其宏观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

(二)“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会“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除了进行思政理论学习,还要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做到从思想上认同、从行动上践行这一理念。但是,受资金、场地、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高校思政课中“两山”理念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两山”理念的实践价值,从而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些高校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佳,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三)思政課教师对“两山”理念的全局把握水平有待提升

2005年“两山”理念被提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两山”理念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南,号召每个人都要树立和践行这一理念,随之逐渐开展“两山”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前,大部分高校未设置“两山”理念专门的课程,该内容主要穿插在各门思政课中。虽说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但是由于“两山”理念包含经济、政治、环境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思政课教师要从全局把握有一定的困难,课程教学容易出现内容空泛、讲解不透彻、学生理解吃力等现象,削弱了学生对“两山”理念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大学生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培育。

三、“两山”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两山”理念,探索科学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一)加快健全思政课教学中“两山”理念的内容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这表明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目前,高校五门思政课程中所涉及的国际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分散凌乱、不成体系,因此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包含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史、生态伦理道德、生态法律法规、生态方针政策等的内容体系。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侧重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百年发展史和伟大实践经验,以及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的方针政策;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侧重融入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内容,让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敢于亮剑;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侧重融入当前国际、国内生态环境保护最新形势以及全国各地践行“两山”理念的最新发展成果,学习我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等。每一门思政课的侧重点虽不同,却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认识,由此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积极开展以“两山”理念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可以促行,行可以促成。“两山”理念要深入人心,特别是让大学生有高度的认同感,除抓课堂理论教学外,高校还需开展以“两山”理念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社会,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深刻领会“两山”理念的精神实质和伟大力量。

一是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源泉,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高校可以以此为依托,把6月设为“绿色校园文化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十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时,组织学生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实践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在绿色校园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无废校园”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还可围绕“建设美丽中国”主题开展校园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线上线下知识竞赛、舞台展演比赛、微课比赛等实践教学活动,以赛促学,广泛宣传学习“两山”理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二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做调研,通过自身的实践领会“两山”理念的实践意义并撰写调研报告,最后以PPT、视频等形式分享调研所见、所闻、所感。在学生汇报展示调研成果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挑选其中一些成果或做法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优秀案例,并将其纳入“两山”理念教学资源库。高校重视“两山”理念的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三)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两山”理念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两山”理念的教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高水平生态文明素养和理论知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大学生“两山”理念的教育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明道、信道和传道,前提是要“知道”,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着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水平,要把“两山”理念相关知识点学明白、学透彻,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者,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两山”理念教学能力,如通过教改打造“两山”理念在线精品课程、“金课”、微课等,锻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一流的“两山”理念教学团队。另外,高校可以举办“两山”理念示范课堂比赛,通过比赛不断促进教师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融合“两山”理念的科学研究工作

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两山”理念教学时不能仅充当教材“搬运工”的角色,而是要努力把“两山”理念讲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两山”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学的创新,改变以往思政课“干巴巴、冷冰冰”说教的形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山”理念在全国各地的实践硕果累累,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例如,广西生态优势明显,目前有四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宁市邕宁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实践出真知,这四个地方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有特色:南宁邕宁区以“两山”理念促发展,绿了青山富了人民;来宾金秀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为绿色发展注入活力;桂林龙胜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绽放山水生态之美;河池巴马立足长寿养生资源探索产业融合富民路。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把这些丰富的“两山”理念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那么“两山”理念教学将更加“有血有肉”“有货有料”“有理有情”,从而吸引学生眼球,提高课堂抬头率,“两山”理念入脑、入心的效果更加凸显。

“两山”理念成功解决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破解了困扰人类多年的难题,找到了一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正确道路。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两山”理念,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感染力、说服力以及实效性的需要,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融入方式、方法和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編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地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研究”(2021KY1335)、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院级课题“‘两山论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研究”(XY2021ZC10)、2020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故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XGZJG2020B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志琴(1986— ),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绿水青山理念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