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证融通的数据通信课程个性化教学探索

2022-05-30嵇静婵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数据通信适应性

【摘要】本文论述《数据通信》课程个性化教学策略,提出要将“岗课证”融合设置课程内容、基于学习引导建立多种考核机制、提供多样性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德技并修、育训结合,以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数据通信 课证融通 适应性 个性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1-0133-04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那么,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需要适应的是什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辅助区域企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类型。也就是说,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经济社会适应性。不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内容不同,比如数据通信课程,它的知识与技能的适应性主要是网络技术的职业能力和数据传输岗位技能。现以数据通信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课证融通建设,根据学生基础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性的具体做法。

一、“岗课证”融合,设置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人人的开放式终身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还有各种职业培训,如新入职培训、职业进修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学生的基础呈现多层次样态:有高中毕业的学生、有中职和技校毕业的学生,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有退伍回来的人员。学生个性需要有比较大的差异,入口和出口的需求也不一。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较高技术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工匠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需要课证融通建设,育训结合,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考试互通衔接,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岗课证”课程融通建设如下图所示。

(一)基于岗位要求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岗对接

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委员会,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明确课程对应的行业目标岗位;依据目标岗位的人才层次需求、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及工作范围等确定岗位需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前沿能力。以“岗”为课程体系结构的逻辑起点,以“课”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具体内容为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技能训练项目、实训任务及关联的理论知识点。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又接受校企双方协同培养,以考证为目的,以满足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对接工作过程有梯度地设置学习内容。

数据通信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网络管理岗和机务维护管理岗,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网络组建、维护、管理技能。因此确定的课程技能训练项目为局域网的组建与优化、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技术和网络的性能管理。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细化各个项目的技能训练内容,并确定实训任务各环节及需要的技术、知识、技能及素养。

(二)整合课程内容以对接职业标准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应关注行业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有关内容及要求,并把它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在数据通信行业中,华为生产的网络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华为的职业技能证书在我国数据通信行业中也得到普遍认可。因此,数据通信课程采用课证融通模式,内容对标华为数据通信方向Data Com的职业技能证书华为ICT工程师(HCIA),把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作为课程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将华为ICT高级工程师证(HCIP)相关考核的知识内容作为课程前沿技术内容。课程训练项目确定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有选择的关联培养,以“证”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基本成果凭证。

(三)设置课程技能的层次性

不同入口的学生,其基础都不同,且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学生只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宜根据岗位人才需求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合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数据通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员,课程内容编排上以企业网络组建过程为主线,以任务导向的形式构建学习单元,确定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是学会“配置IP地址”“交换机的连接与配置”和“路由器的连接与配置”。然后基于职业能力剖析网络的组建过程,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强化技能训练还需要强化技术训练,保证100%的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能力,如懂得“组建局域网络”“提升网络效率和可靠性”“网络互联”“网络的可管理性”。在这方面,允许学生进行有侧重的选择。学生可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可以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课程设计的组建。有的学生选择课程的前沿技术部分,但更多的学生选择ICT高级工程师认证的考核内容。总的来说,教师都要求学生更细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协议及其工作原理,鼓励学生进行拔高式学习。

二、基于学习引导建立多种考核机制

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让高职学生能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各展其才的好环境。面对差异化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知識学习还是实际操作,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聚焦岗位能力、行业需求和前沿科技,实行多级评价考核。

(一)课程考核设计积分制,允许差异性存在

课程考核对标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对应积分。根据教学内容,将培养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前沿技术。岗位能力对应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要求,将岗位能力、产业需求和前沿科技划分为12个层级,满分24分。学生要获得课程成绩必须取得相应的积分。

课程积分得到16分才计有成绩,积分达到20分获得“优秀”。其中,岗位要求必备的基本理论必须掌握、岗位要求必备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必须达到,这部分的积分为8分,因此还需要从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中分别取得4分才能达到16分的最低积分要求,获得课程成绩。学生如果达到了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课程要求,那么实际已经达到华为ICT工程师(HCIA)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不要止步于基本达标,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自信心。

前沿技术的积分也是8分,学生可以学满,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学习。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会有学生追求“圆满”的学习体验,希望获得最高的24分。虽然20分已经达到优秀,但如果班级里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做这样的尝试,那么也会带动一群学生参与挑战,从而带动班级大多数学生获得超出他们原本预期的积分。这种以“尖”带“面”的学习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同的需求驱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积分置换,保证岗位能力需求

学生的入口不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学生理论知识领会更快一点,有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更强一点。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多层次和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学生必须获得的4分基础理论知识分和4分实际操作积分,其他理论积分和实际操作积分均可以进行置换。实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内容的偏向性比较大,那么就鼓励学生进行提升学习,使之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超过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对弱项进行积分弥补。但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学分置换并非等分对换,而是减半置换,比如,理论知识的1分置换成实际操作的积分时只能算0.5分,反之亦然。这样,如果学生偏重理论而轻实际操作,那么需要翻倍取得理论知识积分,为此有的学生甚至需要通过自选模块的前沿科技理论学习才能弥补实际操作的弱项。同理,如果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理论基础掌握不好,也可以在取得实际操作的4分积分后,通过自选学习环节的8分实际操作积分来弥补理论的4分积分。

学生无论是偏向理论还是侧重操作,其实都是长期的学习习惯使然。让学生通过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去弥补他不感兴趣的地方取得的效果要比强求他去学习他不感兴趣的内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也能更好地挖掘他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一种学习的自信。善于理论学习的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通过实际操作去验证理论,从而提高其操作技能。平时只喜欢操作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不喜欢思考的学生,在进行更加综合性的操作技能训练之中,也会发现实际操作需要理论指导,如果理论知识掌握不好,那么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较高难度的操作,因此也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理论学习兴趣。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选择性学习,也能达到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三)设置可选模块,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设置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往往跟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关。教师要想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挖掘他的学习潜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弥补短板。可选模块不对学生做强制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学习,并获得积分,以弥补自己在短板上未获得的积分。有些学生取得基础能力积分和全部的实际操作积分之后,再回顾核心能力设计的理论知识,就会恍然大悟,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能力。可选模块的设置,是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以获得更多的积分,从而达到“优秀”的课程要求。

(四)成绩认定和证书认定

如果说职业技能证书是实践育人的基本成果凭证,那么技能竞赛的门票就是更高层次的入场券。学生如果要想获得这张门票,那么就得进行拔高式、前沿式、高水平的学习和训练。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如果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可以根据资格证书的等级获得课程相应的成绩。例如,学生若获得HCIA职业技能证书,则数据通信课程成绩评定为85分;若该学生已经获得了85分及以上的成绩,则在其课程成绩上直接加10分;若学生获得了HCIP证书,则获得90分的成绩评定,或者课程成绩直接加15分,最高分为100。学生如果参加市厅级以上的技能竞赛,相类似地也可以根据竞赛成绩转换为课程成绩,或者在课程成绩上直接加分。

三、提供多样性教学资源

教师如果要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将课程碎片化、学习自主化,那么就要提供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将课程实训项目對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并整合教学资源。学校要把每个实训项目的理论知识点课件、题库、项目任务工单、考核标准、操作视频等整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库。特别是岗位基本能力部分,要进行细化和加强。基础知识理论模块,要有课件讲解、实际操作视频,以方便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实验验证并学习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融会贯通。岗位核心能力模块,要把基础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增强学生技能,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一体化、内容模块化、素材颗粒化。

构建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机制,按照“校企合作、岗学结合、共建双赢”的原则,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互补,以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提高专业教学资源的实用性,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建立设备结构组建、维护、检修和故障处理等模拟教学资源库,满足“虚实结合”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线上线下都能学习,让学生随时可以在线上仿真实验室中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通信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教学资源也应不断地更新和补充,以适应行业的技术发展要求;及时吸纳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确保数字化资源跟随教学内容同步发展。在保证岗位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前沿技术应用情况。将前沿技术应用内容纳入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追求课程“优秀”评定的积分而进行学习。课程教学设计以职业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的能力,挖掘其潜力,提高其素质。

四、德技并修,育训结合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具备岗位责任意识、严谨、认真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采用案例教学、微课、视频互动等方式在传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渗透相关联的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学习到相关的思政内容。比如在讲解“通信协议”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介绍华为公司的5G技术标准,讲解通信标准协议对应通信技术应用的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关注前沿技术的意识和习惯。

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着力培养既熟练掌握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中,一方面要能够检验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强化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自我特性、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进行职业规划,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情境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素养,通过任务拆分和构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全局观,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分工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通过模拟工作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要,采用“岗课证”融通模式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分梯度整合,教学资源多样性提供,教学过程按次序递进设计,教学考核多种机制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建红,于亮.“德技并修,育训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多元育人模式探析[J].中国青年,2020(11).

[2]张慧青.高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

作者简介:嵇静婵(1973— ),广西荔浦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工程师,副教授,现就职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铁路专用通信和数据网络通信。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数据通信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基于快牙平台实现全站仪与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监测系统接口数据通信方式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种高效可靠的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及处理算法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