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2022-05-30曹芳泉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曹芳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中地理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高效理解和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实践能力等,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地理概念反映地理现象、演变过程以及规律,是学生了解与辨别地理事物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开展地理概念教学,将单一地理知识讲授转至基于地理角度观察和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切实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概念是地理学科重要组成,是学生认识、理解、辨别地理事物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形成,以及把握学习地理规律和应用地理原理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地理概念是与地理核心素养联结的纽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内涵,打破地理学习障碍,从而高效运用地理原理与规律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预期教学目标[1]。

一、高中地理概念特征

(一)生活化与抽象化相统一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收录的知识内容与人们现实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知识并非完全陌生,如平原、河流、天气与气候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产生较多的感性认识,但该如何区别天气与气候?校园中的植被属于哪种类型?该如何区分丘陵与平原?虽然高中生积累感性认识,然而却因地理概念的抽象概括性而无法准确表述和区分,故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着重分析不同地理概念生成过程,深入解读概念自身及其外延,引领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2]。

(二)综合性与分散性

高中地理教材收录的知识包括人文、自然等,广泛研究内容使地理概念教学更为复杂烦琐,然而地理课程研究内容并非单独存在,其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与此同时,地理概念间要素、逻辑联系处于整体系统中。例如,自然地理中涉及130多余组概念且分散至各个章节中,又因概念属于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中,只要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

(三)时间过程性与空间延伸性统一

高中地理概念知识充分展现过程性特征,例如,大气环流与地表形态形成属于时间过程,城市化与荒漠化也并非短时间内存在,也属于时间过程。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概念在空间层面还具有延伸性,如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从地形延伸至地形区就形成四川盆地、秦巴山地、成都平原、黄土高原,以及东南丘陵等,上述地域不单单包括地理与空间位置,在空间层面更具有延伸性。

二、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现状

(一)学生认识存在不足

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大部分高中生将地理概念与语文、数学等概念等同而论,即潜意识认为概念即下定义,基本很少重视地理概念内涵、外延与发展。有近50%的学生认为地理概念为对地理事物定义;有18%左右学生认为地理概念即概念性知识统称,也是构成地理學习的主要概念、理论与原理;有近10%的学生认为地理概念即孤立的地理名词。与此同时,高中生自身缺乏对概念学习的重视,或因部分地理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较易造成学生形成概念性知识学习的学前干扰,认为学习概念对自身学习毫无效果,进而忽略地理概念知识学习。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由于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并非充分重视概念教学,在备课阶段并未整合教材内容,只简单针对地理教材出现的概念知识备课,鲜少为学生补充教材外概念,影响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再加上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灌输为主,换言之直接为学生呈现概念定义,忽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生被动式学习地理概念。此外,地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认为只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学方法即可,倾向于为学生传授解题技巧,未围绕地理核心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影响地理教学质量[3]。

(三)忽略教学评价作用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很多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通过课堂检验方式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情况进行检验,将更多的重点倾向于学生考试成绩,并将其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高中生因此评价方式死记硬背知识,地理教师则通过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其学习情况,无法准确检验学生在学习、理解、掌握、应用地理概念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更缺乏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知识时无法实现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更不知从何谈起。

三、基于核心素养角度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一)基于新课改为导向强化核心概念教学意识

地理概念在整个地理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知识,有利于突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当前多数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概念时单纯停留在事实性知识记忆层面,所以,高中地理教师需立足于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首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毫无疑问,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即地理概念,学生需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身则扮演指导者、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角色,同时还需持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职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之前需透彻了解教材知识,设计教学方案前明确各个章节地理概念及其内涵。在正式授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围绕概念主题设置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达到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及其内涵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持续完善自我,提升教学技能与地理专业素养,注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融入地理核心素养,因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探究的重点,然而在相关调查结果中得知,当前部分地理教师并未深入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缺乏针对性思考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融入概念性知识教学。事实上,在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时可遵循自上而下原则,即先地理课程内容展开,其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具体形式呈现地理核心素养。对此,教师要深入解读全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概念间的联系,结合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完成从知识点至地理核心素养的过渡。其次,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多的陈述性知识,以致学生在学习繁杂概念知识时会心生厌烦。如果想要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地理知识,就需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原理性知识,由此才能灵活地对地理事实与现象进行预测和解释,紧抓地理本质的同时解决新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合适时机引入地理概念,调动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积极性。同时基于学生认知特征讲解地理概念,尽可能避免直接对概念定义,使学生从以往机械化、被动化学习转至自主、探究学习,感悟地理概念知识形成过程,提升学习效率[4]。

(二)围绕地理核心概念全面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并非简单地了解科学事实,而是围绕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完善该学科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科学概念解析自然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可以核心概念为统领,从多方面整合优化知识内容,引领学生从整体层面理解和掌握重点学科知识。一般核心概念体系建立于众多概念之上,只有明确核心概念、关键概念,以及一般概念间的层级结构,才能有效归纳总结地理概念[5]。核心概念由一般概念构成的关键概念与地理学科事实组成,学生在学习中会持续积累关键概念,也因此接近最高层次的核心概念,最终有效构建核心概念体系。地理教师在设计核心概念时要先构建基于核心概念为主的知识结构体系,即根据教材章节对教学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明确概念知识间的前因后果,再将章节内容作为建立核心概念基本单位以及梳理、解析教学概念间的上下位层次关系,换言之寻找相关地理事实、现象、关键概念与一般概念等,最终明确具有统领意义的地理核心概念。这种方式可有效避免过于详细且孤立地讲解概念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6]。例如:在人口迁移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就中国近三十年的人口迁移资料进行查阅,从地形、地貌、经济、气候等层面入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所学地理理论知识解释地理问题。

(三)借助问题引导,优化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需善于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与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或问题教学。其中问题式教学即以问题形式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再借助相应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积极性,寻求结果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采取问题式教学讲解概念时需基于整体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审视,明确各个章节的核心概念。根据概念层级设计问题,明确概念要素后则运用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等具有驱动性特征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与此同时,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有效理解抽象概念。在此过程中需明确指出的是,地理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以及当前认知特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相关研究者指出[7],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以及实践性思维有利于帮助人们成功解决问题。教师需围绕不同培养目标设置不同教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自然界水循环概念时,可从分析、评价以及解释角度设置问题,增强学生分析性思维。如“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地球上不同水体间也是如此吗?”“黄河之水真的会奔流至大海永不回头吗?”教师可从想象、发明、创新等角度设置问题,或基于反向层面设问“若水循环停止会如何”,此外,还可运用现有条件和所学知识并基于解决实际问题角度提出“人类可采取哪些方式缓解黄河断流”,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性思维[8]。

(四)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激发学生潜在学习欲望,驱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教学情境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创设生活情境。高中地理收录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自然灾害、天气与气候、城市化、火山、全球气候变暖等,上述话题都真实反映当前社会与生活,地理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和日常生产生活现象角度理解,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获取全新知识,从感性认识过渡至理性认识的同时构建全新概念。同时,学生还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至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时,地理教师紧贴学生现实生活创设情境:“为何在室内上方安装空调?暖气片却安装在室内墙壁最低处?”上述情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往往能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再如以下问题,“为何同样面朝大海,风在白天时会从海洋吹来,夜间则从身后陆地吹来?”上述情境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迅速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至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五)开展对比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不少的地理概念具有相似或者相近的特点,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如: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識内容中,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两个概念非常相似,两者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区别,在学习中很容易混淆,在问题分析时容易出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比较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知识,找出两个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的本质。再如:在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的概念教学中,引入对比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对比教学中,教师利用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差异,对大气环流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根据展示的图片,帮助学生厘清海陆风和大气环流知识,两者都属于热力环流,两者的差异则是时空尺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概念学习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记忆方式,引入对比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结束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从结合学生学情创新概念教学方式,深入解析概念教学难点,促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迁移至实际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地理思维与价值观,提升地理概念教学效率,进一步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开任,王梦梦.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以“降水、水源、水分概念辨析”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24):48-53.

[2]刘庆增.将探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地理概念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1):34-35.

[3]王宏艳.浅析高中地理学科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65-66.

[4]于歌唱婉.以概念本质属性为核心的地理概念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必修一“土壤”为例[J].地理教学,2021(20):16-19.

[5]林永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分析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1(7):80.

[6]张骏.从概念教学入手,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6):58-59.

[7]束印.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0.

[8]刘晶.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8):42-43.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