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

2022-05-30张琳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张琳

摘 要:随着新高考教学意见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模式也要进行深刻变革。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科成绩保持平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更会重视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忽略历史一类的选修内容,造成了学生偏科问题的出现。新高考改革的出现,迫切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做出改变。为此笔者将根据新高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提出课程改革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内容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变革,传统高中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改变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思路迫在眉睫。近几年来,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朝着人文方向发展,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集中考查。因此笔者认为,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除了让学生背诵基础的历史概念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同时历史学科作为一个人文知识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灌输的教学方法,不但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造成阻碍。因此,要及时端正心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形式。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高考模式的影响,任课教师可能会重视主科的教学,在文科和理科的选择上也会更加重视理科的授课。同时,根据我国当前的教学资源投入来看,投资的重心也是理工科学校。政策的偏重导致了我国绝大多数学生更乐于学习理科,而忽视文科的学习。在高中授课时,教师往往也会强调英语、数学和语文主科分数的重要性,学生受到教师观念的影响,在学习时会有意识倾向主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够重视,在课上甚至出现做数学题的情况。不均衡的教学引导进一步加剧了历史等选择性学科的边缘化,迫使历史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让学生快速背诵知识点,以此来减少学生的负担。由于多方原因造成历史学科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重视,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轻视历史人本性,过分强调学科分数

开设历史学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民族历史的前提下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己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更强调历史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对于教学也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运用水平作为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培养,未能切实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常常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未能形成一定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知识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却不会对学生进行延伸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当今的启示,忽视了高中历史课堂的德育教学作用,致使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综合素养往往不能够相向而行。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在数次考试当中忽视了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更关注学生的分数。虽然高中历史拥有丰富而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点,但是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往往过于单调和分散,也由于历史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高中历史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向学生讲述占分较大的历史内容,极少会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知识拓展。

(三)忽视学生能动性,未能形成正确引导

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本体定位,转换课堂的教学重心[1]。但是根据当前的课程调查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忽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对于学生的能动性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未能形成正确的引导,致使很多高中生对于历史学习没有兴趣,多种不良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很多教师也会过分关注教材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当中往往不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拓展,如果有学生对教材内容提出疑问,教师往往是进行呵斥。教师过度依赖课本,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没能形成有效的知识转换,造成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脱节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古代农工作业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只是关注教材中的图片或者文字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单纯地理解教材,学生无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照本宣读没有让学生主动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行积极思考。当学生对铁犁牛耕的发展提出质疑时,教师往往是忽略的态度,没有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深度引导,影响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成长。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随着新高考以及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减轻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历史老师,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历史教材为基础,尽可能地拓展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学习网络。

例如:在进行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于宋明理学的兴起以及发展会产生疑惑,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教师可能会对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让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概念和代表人物,对于学生产生的疑问,也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在新高考背景的影响下,要在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背景后,还要联系魏晋时期佛教道教,以及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的原因,应当从宋明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进行综合论述,将宋明理学的知识放到特定的时空中去思考,帮助学生构建起空间思维,最终实现历史素养的形成。

教材往往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会过分依赖教材,在讲课时会根据考试的重点进行有侧重性的讲解,而忽视了历史教材中关于人文、政治、经济的整体脉络。如果在授课中将教材内容进行分块教学,会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割裂感,无法形成整体的脉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为知识点十分分散,无从下手,甚至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尝试利用年表帮助学生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形成的产物,只有在教学过程当中整体进行对比整合,才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教学时,需要根据教材的讲解顺序,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相关史实进行整理,形成历史的发展年表,帮助学生梳理从外国入侵到中国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奋起反抗,从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方面进行变革。在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顺序后,教师基本可以实现脱离教材,从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思考: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学生作为主力军,从思想上做出改变,是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从历史唯物观点辩证地来看鸦片战争,是否只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那段屈辱的历史,对现在的我们以及当今社会有什么启示?让学生将历史应用于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在教学之后要及时进行反思,要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不能按照传统的经验进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营造轻松历史情境,重视人文教育培养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拥有更加愉悦的心情,也更容易主动地去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高中历史课堂通过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与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更新自我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将历史事件从抽象转化为动态,从枯燥转化为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实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2]。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鼓励每一位学生能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意见,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思维活动,打破死记硬背的局面,更加重视学生表达能力和人文思想的培养,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深度。

例如: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大肆掠夺,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大肆敛财,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剥削加重,民族矛盾上升为阶级矛盾,很多农民再次揭竿起义,由此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杨秀清是起义的代表人物。

首先,要对学生查找到的资料表示肯定,并在正式授课时向学生进行提问: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它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还要让学生对课前自己的提问进行回答,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课堂知识,学生在做出回答后,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但是历史观点可以是多样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束缚学生的思想。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创新学生的学习思路。

最后,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纪录片,了解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经颁布了一些土地法令是否都只是站在小农经济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堂合作探究,强化学生质疑精神

合作探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符合新高考形式的要求,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和探究,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还原学生在课堂的本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3]。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开放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所有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时,教师可以基于百家争鸣的这一部分,帮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儒家、法家、道家等思想观点[4]。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一小组随机抽取自己要探讨的思想,如抽到儒家思想的小组,笔者要求学生能够对孔子提出的“仁”观念进行理解和深化学习,通过教材内容,可将“仁”的思想进行拓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国家政策,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治理国家的影响,还要将“仁”的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人人互助、宽以待人的道理,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发挥历史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前人的优秀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处事方法。

合作探究的方法,对于学生无法接触的抽象历史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在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知识学习时,学生对于世界性的历史知识感知性不强,教师正好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学习世界历史,以此加深自己的印象。

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新航路的国家进行对比,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首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質疑,最后还要由小组代表做出适当总结,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5]。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我眼中的历史”主题演讲比赛,但演讲形式不只局限于演讲稿,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结束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实践教学时要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6]。同时,作为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积极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能贴合新高考的需求,为学生的未来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柳运强.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孩子,2022(2):150-152.

[2]韩玉林.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2021(25):135-136.

[3]格茸品初.新高考下: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J].中文信息,2021(9):206-207.

[4]王爱华.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J].散文百家,2021(12):251.

[5]陈俊财.新高考背景下立德树人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J].学苑教育,2021(19):11-12.

[6]闫竹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成才之路,2020(17):116-117.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