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新研究

2022-05-30黄逾白

商场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摘 要:近年来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持续增加带来了跨境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客观上对滞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重塑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为有效实现跨境电商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针对在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的新需求、新挑战,改革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研究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路径、实训实践方案、考核评价和师资培训体系几方面探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口径测算,2020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947.6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4%,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个百分点。(1)《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近5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2021年新增1.09万家,同比增长72.20%。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基本形态之一,已经成为连接本土制造与全球消费的重要方式,并可能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发力点之一。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因为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特点,在外贸企业应对如新冠疫情等外部不确定性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近两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网上展会、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将互联网与经济的紧密联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而所谓媒体电商,是指通过内容生产与传播,吸引、维护与转化用户,并向用户销售商品的电商模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疫情催化下,逐步出现了以“线上与线下、信息与消费”融合发展的趋势。包括直播、短视频在内的以数字技术为支持的媒体形式快速发展,其中直播电商已经成为2019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最新最快的产品形态。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达3.8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9.2%。与2020年初相比已增长了13%。(2)

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社交媒体直播购物快速发展,国外的一些社交平台和跨境平台也相继推出了直播带货功能。艾媒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跨境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億元,同比增长高达210%。

一、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的新需求

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持续增加带来了跨境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在新一轮增长时带动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跨境电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产生了新的行业,即新媒体电商业,依托新媒体平台,采用新媒体传播方式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一种新业态。

与传统电商相比,新媒体电商客户的购买环境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内容化、场景化、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在保持对传统电商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也衍生出了许多新型岗位。在网经社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电商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被调查企业有51.02%的企业急需新媒体、内容创作、社群方向的人才,46.94%的企业需要主播(助理)、网红达人方向人才。企业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营销,特别在直播、短视频方面。(4)电商行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丰富,新零售、新媒体、社群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不同电商形态的快速发展,岗位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面临的却是人才储备量的不足。与此同时,跨境行业受国际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始终处在快速变化中,新旧岗位更替加快,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呈现跨界化、多元化,只具备某一单一岗位能力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比如企业在招聘新媒体运营时往往还需要求职者具备直播、短视频、社群等运营能力,甚至还需要脚本撰写、后期剪辑或拍摄能力;另外,企业更加看重跨境电商的实操与综合能力,不仅是熟悉平台的操作,还需要熟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并具有较强英文水平,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多所高校新增跨境电商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跨境电子商务成为高校申请新增的热门专业之一,全国已有29所高校获准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专业新设不久,经验相对不足,新媒体背景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性转化能力培养明显不足,人才培养与岗位匹配失衡等问题,使得高校人才供给乏力。

目前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主要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由于跨境电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跨境电商培养模式大部分依旧停留在“理论教学+跨境平台操作”。对于当前跨境贸易所要求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相对较少,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人才质量评估标准,对于人才的培养定位还比较模糊,且缺少区域特色。二是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单一。跨境知识更新速度快,新媒体相关内容不断变化,但学校教学理论存在滞后性,专业课程和体系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在实操教学上,通常局限于跨境电商平台的浅层认知和基础操作,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不够丰富,教学资源相对较为匮乏。跨境电商的实践性非常强,需尽可能在学校课堂为学生提供和营造电商模拟环境,当前许多高校的跨境平台无法产生真实订单,学生缺少实战演练。三是校企合作程度不高,产教融合效果不佳。目前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深入培养容易引发很多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和管理问题等困境(曾靓,2018)。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大都是在专业综合实训或毕业实习环节,没有贯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工作实习、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学院等,但是资源对接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未能发展出校企双赢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实战人才培养仅靠学校作为单一育人主体无法实现,必须构建真实操作环境,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战项目,加强校企双向协同育人,实现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三、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新媒體背景下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实现双向资源对接: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师资、学生和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项目、设施设备等要素。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校企定期研讨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等进行动态更新。过程中对校企双方的诉求、利益共同点进行探索和磨合,待双方合作机制趋于成熟后,再将产教融合模式推向纵深。

1.建设混合所有制学院,构建新媒体电商全程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搭建产教联盟、混合所有制学院、产业学院等载体,对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媒体产业快速升级对跨境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牵头联合政、校、行、企共同培育数字贸易新媒体产业的产学研项目,与区域内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新媒体运营公司等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岗位技能数据分析,形成一套岗位技能标准。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引入新媒体实战教学平台,开展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实现学生知岗、模岗、跟岗、顶岗的角色转换。与新媒体电商企业开展项目对接,邀请行业内知名导师入校进行教学指导、项目指导。成立创业孵化专项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支持。另外,尝试与产业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媒体行业大数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以网络为载体,实现跨地区培养,将不同国家政策、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等融入培养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的和精准的培养。

2.对接“1+X”证书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岗课赛证”专业课程体系

推进以“新媒体技能”与“跨境电商职业素养”为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中加入跨文化交际、跨境电商政策法规、新媒体运营、电商团队管理、跨境电商创业规划等课程,校企合作制定专业课程和考核评价标准,构建跨专业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植入思政、创业等元素,进行跨境电商信息化课程与新形态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应将“1+X”证书考证标准和要求融入专业课程中,实施“课证融通”。尝试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模块化教学改革,遵循“岗位-职业能力-课程”逻辑将新媒体课程体系、师资和教学服务等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在跨境电商现有的跨境电商B2B/B2C数据运营“1+X”证书基础上,引入直播电商“1+X”证书,新媒体技术1+X证书等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确保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上与职业岗位新要求有效对接。在课程设置方面,依靠传统的工序化、流线型的课程编排逻辑已经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需要与企业专家一起研发相应的项目教学内容,推行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实行项目化教学设计,确保学生与岗位需求达到无缝对接。在比赛方面,对接“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大赛等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3.强化跨境电商实战,完善“专创融合”实训实践体系

依托国际贸易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与跨境电商平台,组建一系列的新媒体运营中心,组建新媒体电商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并逐步升级。学校系统可以与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直接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网络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技能,后续直接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充分利用AR、VR等各类教学软硬件资源,推行面对面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利用产业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市场认知实践等基础能力实训、跨境电商实践等专项能力实训和外贸业务综合实践等能力实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与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全真情境、全真项目的实践环节,将数字贸易产业对人才的技能实践需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4.校企共同制定多元化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新媒体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以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等为评价主体,涵盖思政、素质拓展、专业育人、“1+X”技能证书等各方面的考评体系。将跨境电商行业评价标准及企业专家评价与教师评价相融通,形成多维立体化评价。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评价体系。

基于跨境电商的实践性,重点建立实践性课程成绩创新评价制度,注重实践性考核。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设计详细的操作要求和规范的评分标准,每次实践操作环节有必要的反馈。在兼顾过程的同时重视终结性考核。另外需要同时了解行业、企业等对毕业生的评价,包括:应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调查;每年毕业生随访制度;毕业生五年后调查等,通过调查结果调整评价标准。

5.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师资培训体系

实施“引培”工程,即把好专职教师招聘的“入口”关,引入具有跨境电商实战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培即是对现有师资的培养,推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挂职、顶岗、轮岗等方式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分批“回炉”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新态势,学习掌握企业新标准、新模式,使教师能力提升与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必要时安排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实现专家型双师队伍的培育;另一方面,健全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也十分必要。建立高端跨境电商企业高管、骨干为主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构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组建、课程和教材开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质量评价、就业服务跟进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企业在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同时,全面了解学生专业能力水平,提前为企业发展锁定需求人才,实现校企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

注释:

新华社客户端文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247288149662583&wfr=spider&for=pc。

数据来自艾瑞咨询于发布于2021年9月的《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 iiMedia Research.cn)。

数据来源: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于2021年5月的《2020年度中国电商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云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24):107-112.

[2]王昂.新媒体环境下校企合作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0(17):133-135.

[3]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96-104.

[3]缪顾贤,马艳丽.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产教融合视域下[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09):92-94.

[4]康芳,王友青,张艺萌.产教融合的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验[J].中国市场,2022(09):16-17.

[5]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96-104.

[6]董俊杰.新媒体背景下外贸企業转型跨境电商机遇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1):21-23.

[7]沈新淇,谈璐,李建国,薛五一.数字经济时代下消费者对新媒体电商平台的感知研究[J].商展经济,2021(20):27-30.

[8]曾靓.“双驱动、蛛网式”外贸类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于福建自贸区高职院校的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16-122.

作者简介:黄逾白(1989- ),女,硕士,义乌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2021浙江省教科规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CG178)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