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德育关注细节,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2022-05-30洪云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细节方法

【摘 要】学科德育日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学科德育中关注细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而要做到关注细节,教师需要具有注重細节的自觉意识、拥有捕捉细节的方法,并在细节上注重言传身教。

【关键词】学科德育 细节 方法

学科德育理念日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不少地区、学校和教师探索了学科德育的多元路径,但教育者往往更关注显性的教学资源与教育事件,而忽视细微的却具有重要育人价值的教学资源与教育事件。如果教育者能充分关注并善于运用这些细节,将会实现多重育人价值。

一、对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上课铃声响起,某位语文教师看到黑板还没擦,询问当天的值日生是谁。一位男生意识到自己是值日生,匆匆跑上讲台擦黑板。该教师微皱眉头,看着值日生擦黑板,有些不耐烦地说:“擦晚了,行了,我用不了多少。”男值日生很不好意思地回到座位。

从该教师的话语、不耐烦的表情和责备的语气中至少可以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值日生擦黑板晚了,耽误上课,令人不高兴;二是学生理应为教师擦黑板,如果学生不擦黑板,教师没法上课。

分析第一个信息,我们发现,该教师因为值日生下课时没有及时擦黑板而责备他,虽然能够令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改进其行为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这种责备很大程度上是从教师的感受与情绪出发的,并没有及时指出值日生下课时没有按时擦黑板的问题所在,也就失去了一次德育时机。另外,虽然值日是义务,值日生没有在下课时及时擦黑板有违值日的时间规则,但值日生及其工作的内容——擦黑板的劳动依然应该被尊重和肯定。只有这样,教师才是以一种德育的方式进行教学。

分析第二个信息,我们认为,该教师向学生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值日生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教师的地位高于学生。这样其实就忽视了值日是学生间的互相服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当教师意识到师生拥有平等的地位,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当学生的行为得到尊重与认可时,他们为集体劳动的情感和意志便会得到更好的强化。因此,该教师可以试着说:“很感谢你为我们大家擦黑板,要是能再及时些,遵守值日的时间规则就更好了!”这样就抓住了学科德育的良机,提高该值日生及时擦黑板的认识和继续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也能简单明了地引导全班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责任感、懂得宽容和尊重等。

二、对“细节”内涵的阐释

学科德育要注重细节,智慧预设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契机。这是因为,德育无小事,德育无处不在,细节里藏着大教育。这里的细节是指本身细小、细微,容易被忽视,但蕴含丰富的或重要的德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发展的教学资源与教育事件。如学习“欺”字的构成和写法时,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欺的构成告诉我们,欺负别人、欺骗别人就是欠了别人的”。这便是在看似很小的“欺”字的构成的教学时简洁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预防欺凌的教育和诚信教育。再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上课时因为前后座同学占用了自己的空间而计较的现象,在上课前3分钟的讲故事环节给学生讲了“三尺巷”的故事,并请他们谈感想,引导学生正确、友善地解决问题。

三、运用细节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

要捕捉和运用好这类细节,实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形成学科德育的自觉

学科德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是成就学生德性、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的实践活动过程。“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无论何种学科教学,倘若没有进行道德教育,便沦为没有目的的手段。与之相适应,道德教育工作如果从教学中脱离出来,就等于抛弃了手段和目的。学科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适时进行学科德育是教学的内在要求。此外,傅维利教授提出,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实现多个教育功能是教育综合效益高的重要表现。因此,学科德育是高效益课堂的重要构成,是优秀教师的必然追求。要形成学科德育的自觉,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旨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建议,在学科教学中精心发掘和运用德育资源,适时进行学科德育。以小小的“擦黑板”事件为例,其中就蕴含了尊重、平等、包容、规则(法治)、友善等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果施教精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一定的学科德育的方法

无论是预设教学内容还是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契机,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敏感度和较高水平的教育智慧,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尊重学生的身心和道德发展规律,特别是把握学生道德发展的敏感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上文中的值日生正处于习俗水平的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注重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所以,教师在学生没有遵守既定的劳动时间的规则时适时予以正向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六年级学生处于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的人格发展阶段,如果教师合理肯定其劳动成果,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更为强烈的更好地为集体服务的动机和意愿,进而提升其道德品质。

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道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值日生忘记擦黑板的情况比较常见,当教师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时,如果能够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抓住契机进行德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如上文中提到的“擦黑板”事件,另一位教师就巧妙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关于规则、责任感与尊重等内容的教育,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运用恰切的方法,创造容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的德育氛围。儿童教育学家多蒙茜·洛·诺尔特的经典箴言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充分表明施教者不同的理念、态度与方法会在受教者身上产生不同的反应,进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启示我们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行动等方式营造能够促进学生提升道德品质的德育氛围,从而收到令人欣慰的育人效果。这从上文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做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中也能够看出。

(三)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实施学科德育,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关键在于教师。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儿童以某种方式受到示范者行为结果的影响,也就是在认知或情感上,或者兼而有之的基础上,儿童对示范者的结果做出反应。”教师言行本身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范本。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细节,注意言行得体,发挥好行为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发挥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就需要拥有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成尚荣.道德教师是教师的第一身份[J].中国德育,2020(5).

[2]冯永刚.学科德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选择[J].中国德育,2019(16).

[3]傅维利.课堂教学效益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

[4]洪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科学,2019(1).

[5]申军红.基于人本位的学科德育内涵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3).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提高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效的多元路径与方法”(CIDB19407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细节方法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学习方法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用对方法才能瘦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