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与“不弃”

2022-05-30陈若言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隔阂南京大屠杀村上春树

陈若言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村上春树和父亲到海边扔一只猫,他们在把猫放在海滩后,说了句“再见”,便回家了。虽然猫“怪可怜的”,但也没有办法,在那个战争伤痕还未消失的年代,遗弃一只猫是很正常的。

看完全书,“弃”字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那个年代是否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弃”组成,一切以“弃”拉开序幕呢?

“弃猫”真正“弃”的是什么?真正“弃”的实际上是父亲、是被抛弃到战场上的青年,甚至是村上本人。“无论多么不愿意面对冷峻的现实,残酷的真相总会像猫一样找到回家的路。”

“弃”的是被家庭抛弃的父亲。

村上父亲幼年时,曾被家里送到奈良的某座寺庙当小和尚。那段经历在父亲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疤。童年,是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时光,也是最需要亲情和爱的时光,在那个年代,村上父亲却因为家庭的贫困被父母送走,得不到作为孩子本该得到的关怀,甚至见不到父母的面。被家里至亲抛弃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但肯定无依无靠,仿佛一脚踏空,迷茫且无助。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当下,平安快乐。

“弃”的是被遗弃在战场上的日本青年。

村上父亲,在二十岁时被送到中国大陆战场,他所在的部队处刑过被俘虏的中国士兵,那件事在他的灵魂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在之后余生,村上父亲每天早上在佛龛前诵读佛经来忏悔——为了死在战场上的友军,和当时敌对的中国人。

但现在的日本政府却在否认南京大屠杀。正如村上春树说:“也有人坚持号称压根不存在屠杀,不过是在编故事。”

“自己捡回一条命,伙伴却在战场上丢掉了性命,明明不想斩断人的脖子,却必须亲眼看着,甚至亲手去做。”这不仅是村上父亲的内心煎熬,更是很多與他类似的日本士兵的内心煎熬,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辈子折磨着他们。但是他们当初为之效力的政府,却抹去了这个滔天罪行,抛弃了他们,也抛弃了那些死在战场上的伙伴。

被心灵谴责,又被国家抛弃,是何等痛苦。一个国家,抛弃了历史,抛弃了人民,篡改了教科书,连承认罪行的勇气也没有。痛苦的是像村上父亲那样的人,这样子的政府是不负责任的。

——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

“弃”的是怀着对父亲的“芥蒂”从而与世界有隔阂的村上春树。

对于父亲曾经是“侵华日军”,村上春树有过伤心和沮丧,害怕他参与过南京大屠杀。想去查明真相,却害怕知道真相,内心充满了矛盾,而他的父亲也不愿多说,父子产生了隔阂。

父亲对村上春树期望很高,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村上春树成长中沉重的负担。村上春树没有朝父亲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比起解决老师布置的难题,他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2岁那年,父子二人近乎决裂,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

——我庆幸和父母之间没有隔阂,无话不谈,和乐融融。

那么,忧伤又无奈的故事讲完了吗?真的只有“弃”吗?不是这样的。

那只被抛弃在海边的猫,却先村上和父亲一步到达了家里,竖起尾巴亲切地迎接他们。那一刻,他们都无言以对,村上父亲先是惊讶,后是叹服,仿佛松了一口气,于是家里就继续把这只猫养了下去。真好啊,生活有“不弃”!

那只被抛弃在海边的猫,却先村上和父亲一步到达了家里,是为“不弃”。

童年的父亲最终回到原生家庭,是为“不弃”。

村上最终与父亲和世界和解,是为“不弃”。

无法被忘记和遗弃的抗战历史,是为“不弃”。

“即便再怎么感到不快,再想转过身去,也应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继承下来。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历史这个东西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是村上的不弃。

而我们中国要直视过去,不让历史重演,是为“不弃”。

不弃历史,才可以“以史明鉴”,抗战的历史,是不能被忘记和遗弃的,唯有牢记过去的血与泪,才能砥砺前行,要想不被欺凌,唯有发奋图强。

近年,阿富汗局势突变,英国士兵的一段采访内容传出——有母亲将婴孩抛过铁丝网,希望对面的英国士兵能带孩子离开喀布尔。作为母亲,肯定舍不得和孩子分开,更不愿冒险把孩子托付给陌生人带离这个国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们对国家、对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已经绝望。这份绝望,也是旧社会中国人民的绝望,对血流成河、饿殍遍野的绝望。如今,中国的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已经富强、发达,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祖祖辈辈,为了不让悲剧重演,都铆足了劲儿,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过去如此,现在亦是如此。作为少年,我们当自强,当立志,当无所畏惧。“少年强,则国强!”面对困难挫折,我们应当不轻言放弃,勇于挑战,勇于突破。

努力吧,少年!

(本文曾获“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杭州西湖区二等奖)

猜你喜欢

隔阂南京大屠杀村上春树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长大的瞬间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