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2022-05-30刘茂光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探究

刘茂光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而“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贯穿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同时是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究、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桥梁。而“问题导学”是一种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提出与运用使学生处于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彻底颠覆了以往被动、僵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手段,积极地进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并在对“问题导学”模式教育价值的充分认识中对其进行实践运用策略的探究,这就使学生能在对问题的思考、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概述

“问题导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探究及质疑,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及时的反思。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模式是一项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提升为目标的系统化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浓厚的问题意识,形成逻辑、分析、探究、总结等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掌握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了结合问题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基于以上对“问题导学”模式相关概念的解读,不难发现,“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形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教学特征:第一,问题的生活化。“生活即教育”,尤其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中,更应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而在小学数学的“问题导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显著的生活化,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对数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自主生成性的探究,以此真正体现“问题导学”模式的引领性。第二,问题的目标性。“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辅助策略,通过该模式的有效实施应达到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任务。而在当前核心素养作为指引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所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导向性,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解决中获得相应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使“问题导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适应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第三,问题的探究性。数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学“问题导学”的开展,学生的思维会随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获得更为广泛、深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对“问题导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具备探究性,能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宽松、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问题导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积极性的提升,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更加宽松、自由、开放,更有效地实现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引导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成了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思维能力作为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培养成了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具有逻辑性问题链的提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虽然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教师会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更为深刻的疑问,在不断的探究、反思中获得更全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问题解决方法,这样就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探究

(一)轉变课堂组织结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关键因素。因此,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需求,通过课堂组织结构的积极优化与转变,为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具有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新型教学理念的贯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课堂角色、定位的转变,将课堂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以往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参与者、情感思维的互动交流者。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自身教育引导、思维点拨的教育功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更有效地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提出质疑,也才能没有思想顾虑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以此促进“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二)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发挥“问题导学”教育功能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问题”是教师进行导学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问题的科学设计、有效提出关系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是“问题导学”模式实施中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这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堂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使课堂问题的引导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一方面,应注重课堂问题的开放性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以此实现学生思维深度及广度的延伸。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课堂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摸索与探究,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如,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放置相机的三脚架带到课堂,并提出“这个三脚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我们能将它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吗?为什么”这种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深刻地意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强的特点,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进行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另一方面,应注重课堂问题的层次化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不足,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时,应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进行具有层次性、引导性问题的设计,这样能使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下实现自身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习层面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在对学生进行“小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数量的练习题,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整数运算、小数与整数以及小数与小数之间运算题的设计与布置,使学生在对这些运算题进行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复习、巩固了整数运算的内容,同时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运算能力和问题意识,以此实现了自身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有效开展问题探究,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新知

在小学数学的“问题导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探究实现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知识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以此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获得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方面,教师应结合現实生活进行探究问题的提出,以此增强“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性。“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模式,其实施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问题导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问题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仔细观察,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实例”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能在相互合作、有效配合中积极地思考、探究,并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学习和深刻理解,从而实现自身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引导问题趣味性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积极性的激发与培养。学生作为课堂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体,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对“问题导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探究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应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积极地进行趣味性引导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在趣味性问题的吸引下,在浓厚探究兴趣的驱动中,开展有效的问题探究,实现自身探究意识、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如,在进行“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在对引导问题进行设计时,为实现学生思考积极性的调动,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喜爱的一些卡通人物进行融合,如熊大熊二分吃蜂蜜等,使学生能在这些趣味元素的吸引下,更积极地投入问题的思考、解决过程中,以此实现“问题导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四)适时给予思维引导,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而在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的思维、探究活动,更应注重自身引导功能的强化,使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问题的思考、解决,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对学生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在例题教学中可以故意制造一定的错误,一些细心的学生就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发现,并提出质疑,教师就可以通过“我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现错误的呢?你能给出正确的解法吗”的提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正确解法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法则。

(五)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强化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有效的实施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由此可见,反思总结环节的积极开展是促进“问题导学”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结束“问题导学”活动以后积极地进行学习反思,在反思中进行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和不足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提升、优化,实现自身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可以在“问题导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的反思,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参与“问题导学”模式的情况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在教师评价的引领下展开积极的反思,以此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评或比较评价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反思,这样学生就能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积累经验、总结不足,为“问题导学”模式更为有效地实施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之,“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从理论认知与实践运用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了解与实施,使学生能在科学课堂问题的引导下、问题探究活动的参与中以及教师有效的思维引导中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从而实现自身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形成,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