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还是素养: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内涵的反思
2022-05-30池丽英赖斯慧
池丽英 赖斯慧
[摘 要] 我国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儿童行为观察时长期存在着重主观经验、轻理论指导,重表面分析、缺内在联结,重行为结果、轻发展过程等问题,这与我们一直以来把教师的观察能力仅视作一种专门的教育技能有关,致使教师不能从其根本价值出发更好地思考什么是观察以及如何观察。兒童行为观察能力应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综合素养,教师应在理性认识观察与理解限度的基础上,拓展观察的思维视域,强化观察对象之间的联结,优化观察方法与技术,提升在观察中的个体准备水平。
[关键词] 儿童行为观察;观察能力;专业素养
行为观察是教师获取儿童发展信息,以及理解儿童、支持儿童发展的基本手段,[1][2][3]而良好的观察能力则是教师有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4][5][6]尽管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一直被强调,但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都不太理想。要有效回答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不仅需要检视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还需要对观察本身进行审视。观察成为一种专门的教学行为和专业素养是在对传统教育学未赋予观察以专业地位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但这种专业化的视角也有存疑之处。杜威认为,一般人并非受制于思想,而是受制于记忆,记忆又非实际事实的记忆,而是联想、暗示、戏剧的想象。[7]也就是说,教师对儿童的教育观察首先得是观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指向特定的领域。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和观察能力首先会受其自身发展水平和个体特征的牵制,教育观察背后是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如果不筑牢这一根基而只谈专业意义上的观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观察行为和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梳理教师观察行为不足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儿童行为观察的本质与内涵。
一、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儿童行为观察是一个始于教师观察,经由教师分析,终于儿童发展支持的过程。观察本身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教育要素,它只是为教师获取有关信息打开了一扇窗。但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观察的内涵与意义,导致观察目的缺乏、行为失序以及效果不佳等问题频发。[8][9]
第一,重主观经验而轻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容易形成对儿童行为观察的简单认识,认为观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只要身处儿童活动现场,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开展儿童行为观察。这种认知轻则表现为忽视理论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的指导作用,重则表现为轻理论或者反理论主义。[10]当幼儿园教师过于倚重或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时,他们就会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对儿童的主观印象带到对儿童的行为观察当中去,而不是将观察视为一个不带价值偏见的工具。这种重主观经验而轻理论指导的做法容易使教师在儿童行为观察中迷失方向以及遗漏重要的信息,导致他们只能在自己已有的经验范畴中去观察儿童,而不能基于更为全面的信息实现对儿童的深刻理解。尽管此时教师有完整的观察程序,但由于在前提上就存在偏误,还是会导致对儿童的行为观察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不从理论层面去反思观察的意义、对象和方法的观察行为看似专业,实则难以起到了解儿童和支持儿童的作用。
第二,重表面分析而缺内在联结。行为分析与行为观察是一体两面的,观察是分析的前提,分析是观察的深入,他们共同构成儿童理解的基本环节。行为分析彰显的是教师对儿童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掌握水平,它的目的是要解释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规律。但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根本无法从对儿童的行为分析中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分析的表面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从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中进行简单的连接和拼接,只将视域所及的信息当作儿童的发展结果;二是缺乏对儿童行为背后意义的追问。儿童的行为都具有特定的意义,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分析就是要找出外部活动与儿童内在发展之间的关联,最终通过相应的干预手段来支持他们的发展。但当前幼儿园老师难以真正通过有效的分析走进儿童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第三,重行为结果而轻发展过程。观察的目的是获取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信息,为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事实依据。但实践中教师对儿童的行为观察不是落脚在他们的活动过程上,而是直接指向儿童的行为结果。儿童行为观察并非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它同时也指向观察过程中对幼儿活动的支持。尽管制定系统的观察目的、秉持客观中立的价值立场是开展儿童行为观察的基本前提,但它并不能否定观察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成分。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游离于儿童的行为活动之外,只是不要轻易地干预他们的活动进程,在有必要给予引导时,教师还是应该及时适度地介入。儿童行为观察是一个持续且不可分割的过程,良好的观察是为了更好地干预,而这种干预应该始于观察的开始,教师不能片面地理解观察所扮演的角色。
二、对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内涵的再思考
教师在儿童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普遍且长期存在的,观察本身也并未很好地服务于对幼儿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这表明儿童行为观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行为。要突破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能力长期低下的困境,就必须对观察本身进行本体性的反思,并对其中两对基本关系重新进行审视。
第一,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技能,还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养。儿童行为观察具有很强的教育属性,[11]这一认知模式在深化观察的目的性和操作性的同时也逐渐忽视了教育观察与一般观察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的重要原因。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通过单个器官发生作用的,它是大脑对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基础性综合能力,它与个体的知识水平、经验丰富度、思维能力等存在密切关联。儿童的发展是综合的、绵延的和未分化的,[12]对其行为的观察不能仅以教育的视角来框定观察的目的和范围。因此,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将观察能力建立在个体的综合能力基础之上,而不是直接指向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当前对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回避了观察的本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思维空间及其在意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准备性程度。因此,尽管观察对于幼儿发展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它的认知必须从一种专门的教育技能跃升到基本的综合素养,这样才有可能促使教师更好地明白什么是观察以及为何开展观察。
第二,儿童行为观察是为了对儿童发展的全面满足,还是需要承认它存在一定的价值阈限。成人观察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儿童并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也要求其准确、全面和专业。那么成人能够真正全面观察和理解儿童吗?从理性的角度看,我們需要承认成人对儿童观察和理解的限度。[13]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和理解的最终归宿不是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景象全部记录下来,并按图索骥地为他们提供成人认为有益的支持,而是对于儿童的发展给予最大限度的接纳、包容与谅解。[14]建立这样一种认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促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发展的不可完全被预见、规划和控制,这是教师理解观察、开展观察和应用观察结果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可以启示教师要形成对儿童发展需要满足和教育活动预设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期,不能无限拔高观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研究者或者教师培养者在应对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时,就不会只停留于对一些技术性问题的矫正,而是能够给予儿童更为广泛的支持。
三、改善幼儿园教师行为观察应关注的基本范畴
当前多数对儿童的行为观察都集中于儿童能够自主支配活动的领域,并对观察的对象、程序、要求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要从更深的层次培养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就需要促使他们在更广泛的层面做好准备。
第一,拓展教师行为观察的思维视域。幼儿园教育是由多种教学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既有目的性较强的集体教学,也有纯粹由儿童自己主导的日常生活或者社会交往活动,这些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儿童发展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儿童的行为观察,不仅要把目标指向各类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还要指向集体教学和日常生活;不仅要运用结构性观察,同时也要开展日常观察。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为注重结构性观察,注重观察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这可以保障观察的有效性。在这个基础上,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将观察的视域从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到儿童的其他行为实践中去,把幼儿的日常生活、同伴交往也纳入观察的范畴,提升观察的开放性水平。
第二,强化教师行为观察对象之间的联结水平。受观察意识不强烈、问题意识不敏锐、综合素养不高、班级规模偏大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要观察什么,难以有效把握常规行为和典型事件、个体与整体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15]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儿童行为都需要教师进行严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师在确立行为观察的对象之前,应该确立一种联结性思维,做到面点结合,注重联系。所谓的面点结合,一是指在观察常规行为的基础上关注典型行为,二是指在观察全体行为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行为。观察对象的确定首先要依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来选择,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所谓的注重联系,一是指要观察儿童行为前后之间的关系,二是指要观察儿童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异同,三是要观察儿童行为与其内在心理活动之间的关联。此时教师要将观察转化为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分析,通过对这种联结的感知去发现儿童内在的学习动机。
第三,优化教师行为观察的方法与技术。儿童行为观察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两种基本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观察方式。在结构性观察中,教师应该准备一份完整的观察记录表,明确观察的对象、目标和内容。它的呈现应简明扼要并抓住观察的核心,让教师可以在观察的同时方便快速准确地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在书面记录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各种摄影摄像设备来记录儿童的活动过程,以便在活动结束后能够通过回放来补足现场观察中未观察到的行为。在非结构性的观察中,教师既可以借助结构化观察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观察工具,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对典型事件的观察将其暂时存储在记忆当中,在遇到相应的情境时再将其从记忆中调出来用于行为的比较分析。
第四,提升教师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的个体准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观察准备的不足。要做好对儿童行为的观察,教师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第一,要具备积极的观察意向和信念。观察是具有目的的,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对儿童的行为观察是获取其发展信息的关键,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去观察儿童,那么就难以提升教育质量。第二,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培养观察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观察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内化观察的程式,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技巧。第三,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观察背后隐藏的是教师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综合的个人素养,教师不可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升观察的质量,而是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经验水平,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否则,教师不仅会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表现视而不见,而且就算看见了,也绝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参考文献:
[1]林正范.试论教师观察行为[J].教育研究,2007(09):66-70.
[2]於金滟.区域游戏中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1.
[3]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2版[M].华爱华,郭力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5.
[4]王凯.教师观察行为的专业主义视野[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9):30-31.
[5]高宏钰,霍力岩.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理论意蕴与提升路径:基于“观察渗透理论”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21(05):75.
[6]刘昆.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素养的提升研究:以2~5年教龄的适应期教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4-10.
[7]杜威.哲学的改造[M].许崇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4.
[8]朱萌萌.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10):63-66+79.
[9]刘明霞.专业自觉视阈下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6(05):25-27.
[10]刘旭东.对教师“去理论化”现象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9(23):12-15.
[1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37.
[1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3-296.
[13]赵南.理解儿童的前提:承认儿童的不可完全被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3-11.
[14]赵南.教师理解儿童的依据与层次[J].学前教育研究,2021(10):1-10.
[15]吴米花.幼儿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价值及提升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6(03):22-25.
The Connot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Observation Ability on Children Behavior
CHI Liying,1 LAI Sihui2
(1Longy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Longyan 364030 China; 2Longyan College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children behavior observ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 special kind of education skill, which is the key reason why teachers have been showing low level on the ability for it limits teachers to reflect the values of observation on children behavior. To improve teachers observation ability, its necessary to take the ability as part of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which means to expand their thinking horizon of behavior observation, strengthen their cognition of the inner relationship of the observed objects and prepare them better before observation as well as optimize their observation methods.
Key words: child behavior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