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堂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传承

2022-05-30李娜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传统

李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汉字大赛》等央视经典节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必须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语文学科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纵向衔接的角度强调要遵循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创新适合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积极推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既有助于回应“吕叔湘之问”,又是学生积淀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自豪感的有效举措。

下面,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根据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习惯,来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

一、在知识传授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反映的价值观较为驳杂,但总体来说,最具代表性的价值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也被历代仁人志士视为人生目标。其将个体命运与国家相联系,是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语文课上,我们曾一起拜读辛弃疾,那个名曰弃疾但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我们曾一起跟随杜甫的漂泊苦旅,倾听“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忧民的声声哀叹;燕国有难,危如累卵,萧萧易水河畔,荆轲前而为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浩然之气至今仍在学生们心中升腾。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会讲那个以身试药、萃取青蒿素拯救数百万生命的屠呦呦;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一定会讲那个“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陆游;学习《苏武传》,我会讲那个手持旄节在北海之上“吞雨雪,咽毡毛,忠诚可昭日月”的苏武;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更要讲那个弃医从文,拯救国人思想,一身铁骨的先生周树人。

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篇文本,每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都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审美理想及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育人因素,通过解读文本,剖析人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特别是对经典诗文的解读,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育传统文化素养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浸润,让我们每一名华夏儿女都拥有了传统的情怀、独特的气质和丰厚的底蕴,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是我们血脉相承的财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立足语文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的传承。

新课改以来,古代文学作品的比重在教材中有所增加,但语文教材对于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还要在课堂之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做到传承创新。在阅读内容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完成初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储备、阅读能力等,为之推荐一些合适的阅读书目。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历史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史大纲》《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更为直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演变,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一些阅读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我会推荐《论语心得》《文化苦旅》《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引导学生在读的同时还要思考。同时,在综合性语文学习中,我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学生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古人的思想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例如,讲解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活板》一课,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感受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此外,我顺势推荐学生阅读了解中国另外三大发明的情况,推荐《了不起的中华文明》《典籍里的中国工匠》《中国传統工匠》等课外书籍,于悄然之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请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面对“四大发明”和传统的技艺,引导他们总结要不畏艰辛,顽强进取,不懈攀登,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努力拼搏。这样,学生不仅能将其中的文化内涵提炼出来,而且能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指明方向,为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供指引。

三、在语文特色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语文特色活动是相对于常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种语文教育方式。常规文章尤其是文言文单纯的学习和讲解,有时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充满趣味的语文特色活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趣味的文化活动,如在欢度传统节日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节日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以春节为例,可以让学生开展对联大比拼活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意,考察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辩论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语文活动中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精心打造了三个品牌活动,一个是“韶光话剧社”,在舞台上演绎经典,致敬文化;一个是“民族朗读者”,每月一个主题,让学生走进广播站,在诵读中传承经典。另外一个是“国学知识竞赛”,精心策划“猜成语、诵诗文、润文化”等多项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探索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丰富和充盈文化源流,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创造新的辉煌。

(吴  莹)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传统
我的价值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