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

2022-05-30袁春燕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存在方向不明确、知识主线不清晰、复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整合教材内容、结合时政设计考题等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复习和备考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2-0071-03

目前,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命题和评价已经发生了变化,试题立足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和时政热点,体现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开始从考查“记得住的知识”转变为考查“带得走的核心素养”。基于考查考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考命题背景,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复习和备考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复习方向,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提高复习和备考效率。

一、明确复习和备考的方向

(一)研读课标,把握备考方向

课标是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的依据。教师研读课标,能够更好地把握命题范围和考查尺度,明确复习和备考的方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教师研读课标,要注意联系学科核心素养,从五个方面把握备考的方向。第一,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重点掌握7—9年级学段目标;第二,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5个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掌握每一个学习主题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第三,把握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要求;第四,利用“双向细目表”整理近年本地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了解各个知识模块在中考中出现的次数、方式和赋分情况,找出高频考点;第五,预测各个知识模块的命题趋势,结合时政热点设计习题,强化训练。

下面,笔者以“法律与法治”知识模块为例,说明如何分析和判断中考命题趋势。

首先,制定双向细目表(见表1),分析近三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况。

由表1可知,这两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涉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等知识点,每年中考几乎都会出现,赋分分值至少2分,多则6分,属于高频考点,在复习和备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学习这一内容。

依据历年考查方式,教师可以预测考点,设计如下习题。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政策后,在学生、家庭、学校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此相呼应,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倡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问题1:“双减”政策落地和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2:“双减”后,你如何行使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义务?

这道习题涉及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保护与家庭保护、受教育权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履行公民的义务。

(二)研读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题能力,做法如下。第一,教师要知道教材中每一个学习主题内容在课标中是如何界定的,可以从课程学段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提示、学业评价等4个方面去分析。第二,将初中6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形成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4个知识模块。第三,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掌握重点知识。

(三)研究真题,设计习题

在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与备考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中考真题,在分析真题过程中寻找命题规律。首先,教师要认真做一遍近三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在分析试题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命题规律,确定命题的重点和方向;其次,教师参照中考真题尝试命制试题,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复习。

例如,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道德与法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进课堂,帶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小宁同学认为:“限制也是一种保护。”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法的这一规定旨在保障未成年学生更好地享有哪一项权利?

(2)你赞同小宁同学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3)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请你为未成年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这道题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时政材料,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五项管理”内容,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考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旨在提升考生的法治素养。

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通常利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它包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复习和备考过程中,教师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设计习题,有利于学生在做题中提高法治素养。

在分析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设计如下习题。

材料一:(社会乱象之一)2020年2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及其家属个人信息在网络流传,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当事人收到了恶意短信、电话的攻击,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二:(法治回应之一)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患者个人信息被公开在网络中流传的行为,侵犯了患者的哪一项权利?

2.材料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保护个人信息,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二、纵联横比,厘清主干知识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聚焦初中生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等编排内容,如:七年级主要是“适应、成长”,八年级主要是“参与、担当”,九年级主要是“责任、使命”。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由前往后进行复习,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初中6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划分为前文提到的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4个知识模块进行专项复习。

以“法律”知识模块为例。该知识模块包括法律、权利义务,树立宪法意识、法治理念等内容,可以采取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习:八年级下册是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专册,将七年级、九年级教材中分散融入的内容进行整合后再复习,可以确保法治教育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7—9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法律”知识模块的相关学习内容如下页表2所示。

在复习“法律”知识模块时,教师利用“纵联横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主干知识,梳理“认识法律—权利义务—宪法意识—法治精神”这一知识线索。如此,法治知识内容主线变得清晰,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他几个知识模块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梳理,明确主干知识和复习重点,有效解决知识点多而零散的问题。

三、创新备考策略,提高应考能力

课堂是复习和备考的主阵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创新复习和备考的形式,改变传统复习课中学生只听不动的状态,构建合作探究的复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夯实基础知识,使思维获得发展,从而提高解決问题的能力。

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热点时政设计习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20年工作及取得的成就:一是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二是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 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三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冲击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将消除绝对贫困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

3.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整理知识点,搭建知识框架(见表3)。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分析材料和思考问题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能力。

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往往以时政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本课复习内容,教师可以引用材料中出现的2020年国民经济指标、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成果等作为命题材料,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设计习题。教师选择时政材料链接考点设计习题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答题能力。

四、利用课堂,增强复习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强学生复习的效果。可以设置课前3分钟时政播报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内国际时事,通过评析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的良好品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资料,链接教材内容,挖掘育人元素,如:开展防疫知识科普可以关联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加强战“疫”先进典型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政热点链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设计习题,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素养,从而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道德与法治作为育人学科,关注的是未来人的发展,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考查“带得走的核心素养”这一中考命题方向,教师在开展复习和备考过程中,要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命题方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及时调整复习和备考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简介:袁春燕(1971— ),广西灵山人,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