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体操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2022-05-30梁景添焦向东王成科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影响

梁景添 焦向东 王成科

【摘要】本文论述功能性训练的内涵及其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同时选取南宁市J幼儿园两个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幼儿进行功能性幼儿体操实验教学,发现功能性幼儿体操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提高幼儿的柔韧性、灵敏度、下肢爆发力、上肢及腰腹力量、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身体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教师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时适当丰富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幼儿体能。

【关键词】功能性体操 幼儿身体素质 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2-0077-04

幼儿体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属于常规项目,在健康领域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幼儿体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基本的体操动作、艺术体操、技巧运动等,也可以加入队形变化和舞蹈动作。专项化练习和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运动表现力。但是,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容易造成幼儿运动损伤,增加运动风险。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教人学会使用力量的训练,它强调动作在多关节、多维度和多平面的动态链整合,在运动训练方面具有显著体现。本文引入功能性训练理念,并基于功能性训练理念设计幼儿体操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質,避免不当运动所带来的运动风险。

一、基于功能性训练理念的幼儿体操教学

(一)功能性训练的内涵

功能性训练的理念源自美国,被广泛用于竞技体育、健身和康复领域。功能性训练专家加里·格雷认为,功能性训练是探索不同运动的共性,通过设计功能性动作发展身体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方法。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教人学会使用力量的训练,它能够促进人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其动作设计遵循人的生长发育规律,强调动作模式和动作质量,是多关节、多维度和多平面的动态链整合。

(二)功能性训练在幼儿领域的应用

功能性训练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将幼儿体育游戏与功能性训练相结合,形成全面、系统、高效的训练方法,增加幼儿体育游戏的娱乐性,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将功能性训练与幼儿足球活动相结合,设计无球跑动、无球姿势控制和有球操作控制等功能性动作,有利于提高幼儿足球运动水平,构建幼儿足球运动新模式和新方法;基于功能性训练的核心思想,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动作发展特征,在完整运动链上以粗大动作发展为基础,设计幼儿功能性动作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幼儿基本动作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

(三)基于功能性训练理念的幼儿体操教学

功能性训练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功能性训练与体操训练相结合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成人,功能性训练融入幼儿体操教学的研究较少。本文尝试将功能性训练理念运用于幼儿体操教学,构建功能性幼儿体操教学新模式。功能性训练主要是为了在训练过程中发挥运动技能的最大化作用,注重身体运动链与核心区的多维度整合。因此,功能性幼儿体操就是将功能性基础动作技能作为体操教学设计的支撑,提高幼儿在体操训练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一门课程。

二、功能性幼儿体操教学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目的

本研究以南宁市J幼儿园两个大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班30名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初步检测,两组幼儿均无身体异常、无近期患病史。实验组幼儿的年龄为5.34±0.58岁,对照组幼儿的年龄为5.32±0.67岁。两组幼儿的年龄和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功能性体操训练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期两个月,共计8周,每周训练两次,每次训练时长60分钟,共计16次。

2.实验指标设定

本次实验指标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作为幼儿身体发育的衡量标准。实验指标需要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幼儿进行评测,据此判断幼儿在参加功能性体操训练前后所产生的变化。幼儿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所需工具如表1所示。

身高和体重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等实验指标分别对应上肢肌肉力量、下肢肌肉力量、灵敏度、平衡能力、柔韧水平、速度水平等,实验前后的数据指标,能够直观体现幼儿在经历功能性体操训练后的身体素质变化。

3.实验安全保障

本次实验对象大多数是5—6岁的幼儿,实验过程必须确保安全,一旦幼儿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终止测试,确保幼儿不因功能性体操训练而受伤。

本研究以观察幼儿训练反应的方式监测训练负荷强度。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共同决定幼儿是否适应功能性训练,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总量过多,幼儿将会出现身体机能超负荷的情况。也就是说,功能性体操训练持续时长,幼儿在训练中的奔跑距离、动作重复次数、负荷重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训练。实验安全监测指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幼儿训练负荷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脸色、出汗量、呼吸速度和精神状态等4项。实验全程及结束后30分钟内,研究人员要时刻监测幼儿的负荷状态,并且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确保幼儿安全。

4.功能性体操训练的内容

在开展功能性幼儿体操训练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均继续参加幼儿园常规体育活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设功能性体操训练课程,以排除常规体育活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功能性体操训练面向实验组幼儿,教师将训练重点放在基础操作上,摒弃了常规体操训练中的身体素质训练,而采用了游戏形式开展功能性体操训练,整套功能性幼儿体操教学共计16个课时,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游戏活动与基本运动训练(第1—4课时)

目的: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参加功能性体操训练的兴趣,矫正幼儿不良体态。训练内容:游戏和姿态训练。游戏形式:红灯停绿灯行、踩影子、小狗找尾巴、小青蛙跳跳跳、投沙包、蚂蚁搬家等,这些游戏对应训练幼儿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弹跳能力、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姿态训练包括站姿训练和走姿训练,以及走步、踏步、侧走步训练。

第二阶段:功能性动作训练(第5—8课时)

目的:训练幼儿基础动作技能,初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功能性灵敏动作如软梯小跑、软梯前进式开合跳;功能性速度动作多方向跑;功能性核心脊柱动作如对侧爬、同侧爬、正向爬、侧向爬、静态手脚平板支撑、静态侧向肘脚支撑;功能性平衡稳定动作如单脚站、闭眼站、博速球行走、榴梿球站立维稳;功能性力量动作如抛药球、接药球;功能性柔韧动作如动态拉伸、静态拉伸。

经过两个星期的适应性训练,幼儿对功能性体操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运动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迎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将学习难度较低且有趣的功能性动作教给幼儿,引导幼儿进行适量训练。幼儿在这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幼儿运动能力较强,能够轻松地达到运动量,且动作标准;有的幼儿在训练中显得有些吃力,需要减少运动量才能跟上训练节奏。幼儿身体素质的差异初步显现。

第三阶段:体操动作训练(第9—16课时)

目的:培养幼儿的体操技巧,提高体操水平。体操技巧是体操动作及其组合,是对幼儿平衡能力、敏捷度、上下肢力量与躯干力量的集中考验。这个阶段首次将音乐融入训练,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出舞蹈动作。幼儿在这个阶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了运动快乐的状态。研究组选择横劈腿、纵劈腿、前滚翻、后滚翻、燕式平衡、跪跳起和肩肘倒立等作为训练内容,这些动作难度不大,幼儿受伤风险较低,比较适合幼儿训练。

三、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的变化

实验组按照既定实验方案完成连续8周的功能性体操训练课程,对照组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开展体育活动。实验结束,幼儿身体形态变化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在身高和体重方面的实验前后数据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幼儿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增长值均比对照组大,将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得出结果P>0.05,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不能认为功能性体操训练对幼儿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数值均有所增长有可能与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关系,变化不明显也有可能是训练周期只有8周,干预时长不足所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身体素质的变化

实验组使用功能性体操进行体育教学,对照组按照园方原定教学计划开展体育活动,8周后两组幼儿同时以国民体质监测中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等6项作为身体素质评价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

立定跳远和双脚连续跳主要测试幼儿下肢爆发力。分析表4实验前后数据可知:立定跳远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49cm和1.46cm,双脚连续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快了1.08s和0.32s,实验前后数据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功能性体操教学能够提高幼儿下肢爆发力;在完成立定跳远和双脚连续跳的技术动作时,幼儿需要具备全身动作协调能力,这也表明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有所提高。

网球掷远主要测试幼儿上肢爆发力。网球掷远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增加了0.26m和0.08m,成绩提高不显著(P>0.05)。回顾功能性体操训练方案,在运动轨迹上,功能性力量训练和体操动作训练没有与网球掷远动作的轨迹重合,这与幼儿的投掷动作技巧和训练周期长短有一定关系。

走平衡木主要测评幼儿的平衡能力。实验组幼儿走平衡木的时间加快了0.92s,对照组幼儿走平衡木的时间加快了0.37s,实验前后数据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功能性体操教学能够增强幼儿的平衡能力。

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评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该项目的成绩分别增加了1.73cm和0.28cm,实验前后数据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为功能性体操训练内容针对性较强,所以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身体的柔韧性。

10米折返跑体现了幼儿奔跑的速度和灵敏度。实验组幼儿用时减少了0.92s,对照组幼儿用时减少了0.29s,实验前后数据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功能性体操训练能够提高幼儿的奔跑速度和灵敏度。

四、结论与建议

功能性训练理论认为,运动技能是由若干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这些动作包括跑、跳、攀、爬、屈、伸等,是身体最基本的行为能力。以功能性训练理论为指导的幼儿体操,主张将这些人体不同的基本动作行为模式进行有序叠加,通过运动神经募集和本体神经主导,形成全新的幼儿体操运动模式,使幼儿在体操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育。利用功能性训练理念设计功能性幼儿体操,并将功能性幼儿体操用于大班幼儿教学可以发现,功能性幼儿体操对5—6岁幼儿的手臂力量、肢体爆发力、平衡能力、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幼儿对功能性体操训练的认同度比较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训练,专注度持续时间比较长,动作完成度和准确度较高,这表明功能性幼儿体操训练内容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建议:第一,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宜过多地强调运动成绩,而应注重建立和改善幼儿基本动作模式,为幼儿学习基础技能和专项运动奠定基础。第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健康领域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粗大动作和精細动作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三,幼儿园可以与开设有幼儿体质健康促进领域专业的高校或少儿体能训练机构进行合作,了解幼儿健康运动课程,提升幼儿教师体育活动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兰盛.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篮球基本运动技能形成效果的影响[J].广西教育,2021(35):153-155.

注:本文为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1KY0955),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2800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景添(1987— ),广东佛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焦向东(1967— ),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王成科(1983— ),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教学影响
认知语言学理论教学影响的局限性分析
浅析机务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