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掘生本思考活力

2022-05-30张婷婷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推理能力有效学习小学数学

张婷婷

[摘  要]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归納推理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适宜情境,诱推理思考发生;促学习互动,助归纳推理深化;引个性探究,促归纳推理升华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探索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得在扎实的学习思考中助推归纳能力、推理能力的不断发展,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积淀。

[关键词] 思考活力;小学数学;归纳能力;推理能力;有效学习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助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系列有利学习思考发生的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让学生在相应的观察活动、讨论活动、操作体验中积累感知、学习思考,并把大量的数学感知、感悟提炼出来形成数学知识、概念、公式等,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也更具理性。同时还得注重学习资源的合理开发,使之成为引发学习思考活力的基础,从而促进学习归纳推理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使得数学认知建构更加牢固可靠。

[?]一、创适宜情境,诱推理思考发生

为引发学生较为深刻的学习思考,教师要为他们的思考活动营造合适的氛围,创设相应的情境,搭建适宜的平台,给学生一个个探究的机会,一个个思考的天空。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目光都盯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层面上,而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思考贯穿思维活动,这样才能较为理想地诱发他们学习思考,促进学习研究深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加扎实,更有实效性。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这两种立体图形认识的学习引领,更要关注学生再次学习过程中的归纳推理学习的指导,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研讨等活动中推理出它们的基本特征,以至于更好地建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象,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建构得更加扎实。

首先,结合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经验积累,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学习中积累起丰富的学习感知。学生纷纷找出:教学楼的外形是长方体状的,学桌的腿是长方体样子的,魔方是正方体的,数学书也是一个长方体,等等。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看一看、摸一摸每一个面,并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经过大量的学习体验后学生初步归纳出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平平的、滑滑的,6个面可能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面是正方形。

再次,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边(棱),感知这些边的构成,并数一数边的总条数,量一量各边的长度。经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小组互动,他们终于感悟到长方体棱的特征:有12条,分别各有4条是一样长的。紧接着数一数长方体的顶点,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一个顶点都有3条棱连接着,从而逐步推理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4条,而且长度分别是相等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由长方体的特征学习推理出正方体的特征,并进一步抽象,使之更具正方体特有的定义。比如12条棱都归结为一类,称为棱长,6个面都是正方形。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所经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梳理,促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习进行必要的回望,并从大量的感知中逐步抽象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共同的特征,即都有6个长方形的面(正方形也是长方形),8个顶点,12条棱。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建构长方体、正方体的宏观表象,为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夯实思维基础。

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情境展开引导,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更多冲击,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在深入思考和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了解,以便做出最适合的教学设计。

[?]二、促学习互动,助归纳推理深化

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求发扬光大的教学实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建立互动机制,以拓展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研究的新渠道,让他们在互助、互动中实现信息共享,拓展学习视角,促进学习感知的丰富积累,从而助推归纳推理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学习归纳推理效果更凸显。

例如,在“百分数(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们在互动、互助的回忆、交流等相应的学习中更有效地回忆起百分数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百分数学习的经验,并更好地建构起百分数学习的认知体系。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反刍,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百分数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一是尽可能地回忆起所有的知识点,促使知识网络的雏形建起来,二是尽可能地列出所有的知识点结构图——也就是简单的思维导图。

于是学生一边回忆,一边整理所能回忆起的知识点,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百分比的认识,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等。面对如此多的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回忆时,如有遗忘可以让学生翻看数学书,把相关的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更全面地掌握单元内容。

其次,引导学生小组互动,促进归纳推理深入。教师一是指导学生解读单元知识点,让他们说出学习理解中感觉较难的地方,抑或是经常错误的地方,也可能是经常遗忘的部分知识点等。二是就学生这些不足或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通过同伴或教师的口把这些学习征途中的“拦路虎”给攻克下来,实现群体知识的交互,促进共同体智慧的交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点网络。

比如有学生提出:面对“5比4多百分之几和4比5少百分之几”这样的题目,自己完全不会解答,该怎么办呢?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把这一问题解决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活动经验,建立对应的数学思维模型。于是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一个个合理的建议:应该和分数的学习一样,先找好单位1,单位1的量都是除数,这样就会简单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属于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要求,教师需要有创新设计意识,积极推出崭新的学习合作形式,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深度交流基础上形成认知内化。学生对灵动性互动学习有特殊参与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学情信息,教师需要做好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三、引个性探究,促归纳推理升华

一个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合作这个唯一的方式,还有个性化的学习,这样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践证明,任何学习都没有重点,小学数学复习学习同样如此,它看似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却是一个新的学习的里程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并以此促进数学归纳推理的升华,让学生能够建构更完美的数学认知。

例如,在“几分之一的认识”复习整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新意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总结归纳知识,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习推理,从而促进整个学习活动的有效推进。

首先,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进行梳理阶段的学习,比如指导学生把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编写成一个数学小论文,或是一篇数学小日记,抑或是一个知识思维导图等;还可以设计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较自由的思考空间,以凸显其个性活力,让整个学习活动在兴趣的支配下高效开展。

其次,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行更扎实的归纳和相应的学习推理,以促进学习的建构。比如有一个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数学日记:这三天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叫做分数,它很奇特,是以一道横线为界,就像棋盘中的楚河、汉界,在上面的叫做分子,在下面的叫做分母。听着像母子,可是连一点儿边也不沾,下面的分母代表着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总份数,比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分母就是4,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分子1,这样得到的分数就是四分之一……

从这则日记中不难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有思考、有智慧的,其中还有他们归纳推理能力的呈现,特别是学生对分数构成的解读有理有据,还有声有色,例子与说理互相交融,令人赞叹。所以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机会,使其个性尽情释放,让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满满,又活力飞扬。

总之,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有一个较为适合的学习探究情境,他们就会积极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习之中,也会在亲历的体验中进行着相应的学习归纳和学习推理,从而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实效性不断攀升,学习认知建构愈发扎实有效。同样,若能引发积极的互助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思考和研究,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以及助推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有效学习小学数学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试论如何有效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