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单元

2022-05-30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鹤梁风物红花

【写作任务】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活动提示略)

【写作引导】

根据活动提示,本任务群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采访,增强对家乡人物和风物的了解;二是根据调查采访资料,篩选相关信息,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第一个任务是基础工作,第二个任务是巩固提升,而最终的隐性任务是让学生树立起热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的精神。

大家根据调查情况写成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的初始材料,同学们应该意识到,后面的“志”,就是以调查报告为参考资料的,调查得是否深入,会直接影响到人物(风物)志的写作。

同学们选定的调查项目可以各不相同,自然景观、家乡物产、历史人物、古镇建筑、民族服饰、乡风习俗、手工艺术等,每一种风物在写法上都有些差异,大家要特别注意。

比如,人物志和风物志的差异较大。人物志既可以写历史名人,又可以写对家乡有着特殊贡献或者影响的普通人。风物志包含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尤其是人文方面比较驳杂,任务虽未限制去写自然景物或是人文风物,但建议去挖掘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也可以引导我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树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自信。

高中阶段,由于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体,撰写说明文体的机会不多,很多同学还容易将风物志写成抒情散文,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可以使用比较原始的方法——仿写,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借鉴。这样做极容易上手,也比较能摆脱以前所写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影响。

→佳作亮相→

秘境山中水,缘生红花湖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高2022级(9)班 王舒婷

红花湖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南部大罗村,海拔1200米,夏季温度均保持在25℃左右,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大罗山是贵州大娄山脉的分支,其中心区域地势平坦,森林密布。辖区内有三个人工湖泊,分别是红花一库、红花二库和梅家沟水库,是为蓄水灌溉农田而修建的。水域面积达700多亩,库区总容量500多万立方米,周边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5%。

春天到来时,红花湖周围成片的映山红盛开,就像一个巨大的花环,装点着红花湖的娇容,红花湖也因此而得名。

夏季,由于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红花湖常常笼罩在雾气中,云在林间缭绕、在水上漂浮,如仙界幻境一般。

前往红花湖之前,须经过长长的山路。山路崎岖陡峭,一路上只见山高林密,鸟雀声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前尽是泥泞碎石的道路已变得宽阔平坦,红花湖也由之前的垃圾满湖变得清澈碧绿。越过一道道山弯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习习凉风拂面而来。

到了红花湖,可以先在堤坝上观景。环顾四周,只见群山逶迤,山山相连,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地布满了各个山头,群山环抱着一泓碧绿的泉水,静得好似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中的朵朵云彩。湖面上,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山上松竹摇曳,不少俏皮的松鼠,卷起扁长的尾巴,在林间攀藤挂树。一旁的画眉、野鸡、白鹭等鸟儿,也不时地亮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或用婉转的歌喉放歌山野,或以优美的舞姿起舞林间。

顺着堤坝的登山步道到达山顶观景处,眺望远方,群山连绵起伏,甚至能隐约看到花坝上的大风车,能俯瞰山坳里层层叠叠的田地。大山里零零落落的人家,从前的土屋变成了白墙砖瓦的大院。

夜晚在湖边篝火烤鱼,与满天繁星相伴,与波光粼粼的湖泊相伴,与湖面传来的幽幽凉意相伴,泛舟湖中,听松涛说课,闻碧波音书,心中没有了世俗的喧扰,领略这片天地的真意,妙不可言!

湖边有栾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摇钱树”。金秋时节,它会结出鲜红硕果,就像一串串红灯笼,点缀了绿林,让湖泊也平添了几分亮色。

而冬季的红花湖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因大罗山海拔高,冬季来临时常有积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云与山,山与水,上下一白,置身其中,仿佛身处仙境。入目皆为白茫茫的一片,满天雪花纷纷扬扬,温柔地坠落。

红花湖已成为大罗的名片,打通镇的名片,綦江的名片。作为康养圣地,这里已有无数的避暑小楼,未来兴盛可期。

★老师点评★

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开篇介绍了红花湖和大罗山的基本信息,接着移步换景,描写了大罗山、红花湖水净、岸绿、安全、宜居的景物特点,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罗红花湖四周山林葱郁,湖水碧绿,周围环境宁静清幽,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天然美景。文章语言优美,风格多变,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诙谐,是一篇难得的描写家乡自然景观的佳作。

(指导老师:文方丽)

白鹤集于梁,高鸣常向月

——记涪陵白鹤梁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高2022级(10)班

金洪刚

黔江澄清,白鹤时鸣。白鹤梁在涪陵城北长江中娉婷足足1200年有余,不为沽名,不求博誉,只为留这千年琼章之美,测此大江水文之利。

白鹤梁历史悠久,如同一位飘然于世的巴渝仙子,深受重庆和各地人民喜爱。它这俊雅的名字身上,也有不少令人神往的故事。传闻,北魏时期,一位叫尔朱通微的得道高人云游合川,他在集市间宣说可以炼制神药丹丸,要价十二万钱。太守将他请去炼药,他又要价一百二十万钱,太守怒其无信,将他浸于竹笼中顺江而下,竹笼到了石梁边,尔朱通微被白、石二位渔人所救,后三人共服仙丹,乘飞鹤而去。白鹤梁,因此得名,这也是白鹤梁前世的传奇。

玉句墨宝,银钩铁画,白鹤梁留下了多少文人的风骨意气。每当水落梁出,许多文人雅士都前往白鹤梁,或作文,或赋诗,喜而记,刻于石。黄庭坚、朱熹、王士祯等人也曾于此挥毫,弥勒佛、石鱼、仙人鹤等物如今尚刻在此间。颜、柳、苏、黄、赵;篆、隶、楷、行、草,各家墨宝于此争辉,更有不少绘画题刻和少数民族文字在此翩翩起舞,与石鱼同游,与白鹤相鸣。

岁月相积,白鹤梁上留下了174段题刻,计3万余字,而其中与水文相关的有108段。在唐朝广德年间,一位涪陵人在梁上刻下两条石鱼,记下当时的枯水水位,后世的人们通过观察石鱼发现,冬天长江的水位退回到一定位置时,来年一定是个丰年,这便是涪陵老人口中所说的“江水退,石鱼见,即年丰稔”。人们也渐渐用刻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长江枯水位,“石鱼”这种独特的记载方式也成了一种水文标识。自唐代763年伊始,日月更迭整整1200年,到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称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水位站”。是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走过千年风霜,依旧在现世留下风姿。2002年,国家采用“无压容器”保护方式将她发掘出来,建立了国家水下博物馆,修建70米长的水下廊道,更有28个360度全景摄像头和多个潜水舱,游客可以在水下与这位仙子低语,这也是千年前人们在梁上吟咏的华丽转身。

白鹤集于梁上,高鸣常向月,善舞不迎人。此为,渝之白鹤梁。

★老师点评★

本篇风物志以白鹤梁为讲述主体,首先,讲述白鹤梁的传奇历史;其次,由此地的文人题刻展现其历史厚重;最后,由文人题刻引出其中的水文题刻,讲述白鹤梁的现实作用及传承的意义。

文章逻辑严明,在注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关注语言的雕琢,尽力展现家乡风物的历史厚重、文骨风韵及现实意义,是一篇集逻辑、文采、历史事实于一体的家乡风物志。

(指导老师:曾 莉)

猜你喜欢

白鹤梁风物红花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红花榜
江南风物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水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