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校长是服务者也是指导者
2022-05-30李优治朱佳娴
李优治 朱佳娴
很多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我认为,一所好学校成就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首先是一名服务者,教职工和学生就是校长的服务对象。只有教师安心工作,学生健康发展,学校才能完成教育任务、达成教育目标。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师生在校时间延长,更需要做好服务工作。
校长服务于教师。每名教师都可能是千里马,需要的是发现他们的“伯乐”。校长应该带着一双发现美的“慧眼”,组建青年教师共同体、骨干教师研究团,让教师通过获取、传播、优化教育教学知识,在教学行为、教育管理行为以及教研能力等方面实现超越。教学相长,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作为服务者,校长应该始终牢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并为教师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每学期请专家、名师来校做学术讲座,派教学骨干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组织教研组外出交流学习,为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数位板、电子笔等线上教学所需设备。
生活中的教师也是凡人,甚至是“烦人”。校长必须给予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帮助教师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困难。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不愿参与拓展性课程、不愿教培优班等问题,校长要及时沟通,帮教师排遣心理困惑,解决后顾之忧。“双减”之后,课后托管的开设,双职工教师的孩子谁来管成了一个大问题。学校为此开设行政晚托班,帮这些需要承担托管和晚自习任务的教师及时解决照顾孩子的问题。当然,作为校长也愿意共享学校和个人资源,在帮助教职工子女入学入托、教职工及亲属生病就医等事项上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在校园,大家不仅努力工作,还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保证了“稳定高位”的教育质量。
校长服务于学生。校长眼中有教师,更要有学生。校长要与学生面对面,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比如,随着晚自习的开设,学生需要在校用晚餐。关于食堂就餐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或开展全校性的学生问卷调查,尽可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同样,对饮水机、空调安装和使用等生活方面的问题,或是拓展性课程的开设、运动项目的增设、作业量的控制等教学方面的问题,甚至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管理方面的问题,校长都应直面学生需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
校长应充分考虑学生全面性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坚持“五育并举”,推行作业改革,重视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走“轻负高质”道路。学校建造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艺术中心,建设规模较大的劳动基地以及主题教育纪念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硬件条件。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方便使用,如引入新华书店资源,让学生不出校园便可博览群书。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力求既能增长知识才干,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个性特长。设计读书节、健康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和感恩节等校园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活动,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校长是服务者,也更是指导者。当前,“双减”政策推动了学校、家庭和培训机构为代表的社会三者的功能重构,对学校和家长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双减”之后,校长更应从服务者走向指导者,指导教师如何减负增效、指导家长如何转变角色,也指导学校行政团队如何更好服务师生、服务教育。
校长指导教师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观念,摒弃“唯分数论”;推进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晚自习和课后托管的服务质量。
校長指导家长适应新角色、新定位——孩子的道德示范者、学习参与者和生活指导者。让家长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学会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健全学科教研组、专家讲师团、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家庭教育志愿者团、家长学校讲师团等专业团队,通过不同层面的作用发挥,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水平,凝聚资源,同心助“双减”。
校长指导行政干部成为合格的服务者。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各项事务,服务团队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学校的任何事情都放到台面上就事论事,用制度规范,用责任保障。合理优化服务团队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让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俗话说:“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倒台。”每个人都扬长避短,就更有可能成为更优秀的服务者。
校长从服务者走向指导者,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落实,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