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2022-05-30林艳张锋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林艳 张锋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应用型本科大学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建新时代“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打造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新环境,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应用型本科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大学主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培养一线生产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新要求。应用型本科大学理应立足新时代,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复杂的国际形势前所未有,表现在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演变,也表现在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易受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1]。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外反华势力和国内所谓的“大V”“公知”相互勾结,里应外合,解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西方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偏见和敌视从没改变,中国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招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攻击和污蔑。他们输出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他们歪曲事实、杜撰事件、混淆视听,抹黑中国的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此外,他们收买的所谓“大V”“公知”等添油加醋的宣传,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直接威胁意识形态的安全。比如,西方国家攻击污蔑我国的新冠防疫政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抵制我国举办的冬奥会以及在涉疆涉台事件上信口雌黄等等。其次,新时代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导致各种文化知识的碎片化,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放飞自我,各种不健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快速传播,形成知识的碎片,充斥网络空间,严重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应用型本科大学本身重技能轻理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程度弱于普通本科大学,因此,新时代加强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

(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2020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正满怀豪情投身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届时中华民族将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各类人才。各级各类学校担当着为国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培养人才,德育为先,德育的重要体现就是思想政治素质,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人才必须以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武装头脑,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大学生应用技能的同时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民族复兴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4],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理应顺应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使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三)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新时代对人才的标准有新要求,应用型本科大学理应在培养人才上有新举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正确价值导向、深厚扎实学识的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蘊涵着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就是让大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践行达到道德的认知。唯有实践才能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道德实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大学生就会养成实践的习惯、创新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5]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有着丰富的价值观思想,如马克思的人民立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等时刻引领着大学生的正确立场和价值判断。在对青年成长的要求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奋斗中摸爬滚打,体察世间冷暖、民众忧乐、现实矛盾,从中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6]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精神保障。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生扎实学习,努力奋斗。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打牢知识根基,在人生路上走得更正、更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远离功利性思想,克服学习动力不足,引领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修身立德,努力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健康成长。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新时代新气象,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首先,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社会的精神面貌。新时代我国总体经济实力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多元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优雅的环境无形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完善的教育设施促进高尚思想的传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其次,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8] 2019年3月18日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和2018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北京大学同北大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案政策,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等。这些文件对高等学校包括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应看到影响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因素也广泛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既有应用型本科大学本身的客观条件制约,也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主体的主观影响。首先,应用型本科大学本身存在着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中迅速发展,学校强调应用技能的教育导致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团干部流动性很大,力量薄弱,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德育考核机制不健全,使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教育机制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其次,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学生自身的特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应用型本科大學招生的批次属于第二批,但是录取分数低于研究型大学的录取分数。学生的智力素质略高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行为都和研究型本科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学生对德育的认知能力决定其德育效果,学生本身的进取精神、拼搏意识、自律能力对学生的德育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用型本科大学学生的内在因素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受当下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历史继承性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短时期内难以消除,特别是新时代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全面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削弱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风气存在很多不良因素。例如,有人利用不正当途径短期内暴富,有人为了升官发财可以不择手段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污染了青年学生的心灵。”[9]

三、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理应适应新形势,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

(一)构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

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由党政团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工作各有侧重。应用型本科大学学校领导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党政团干部、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首先,打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的方针政策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关键是人的因素。学校要按照教育部规定配足配齐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严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入口关。招得来还得留得住,要关心他们的成长,注重培训,提高待遇。因为工作队伍不稳定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党政团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党政团干部发挥政策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功能,对学生教育重在德育实践;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重在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道德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党委应当探讨三方面合作的工作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和日常生活学习以及道德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通三方面的壁垒,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再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建“大思政”格局,提升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要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改革方向,比如思政课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辅导员和党政团干部都线上参与;思政课教师和党政团干部线上参与学生的班会等等。总之,各教育主体协同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二)打造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无疑发挥着巨大作用,专业教师队伍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20〕3号文件中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这个论述对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所有教师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也就是“课程思政”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大学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适应新时代,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本领,打造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要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更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担当使命、思想政治水平,引导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学校发布“课程思政”相关课题,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教研室。参与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中提升育人水平,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员育人,思政课教师应站在育人的最前线,学校要按照1:350的师生比配足思政课教师数量,适应应用型本科特点推进小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要构建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老中青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教师的职称结构也要合理,即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新教师接近1:1:1,结构合理有利于教师队伍成长,有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再次,学校要提供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相应的激励机制。高校尤其应用型本科大学要改变唯专业技能的教师能力认知标准,通过举办“课程思政”相关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育人水平,比如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的培训学习,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成绩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甚至在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等等。通过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达到应用型本科大学全员育人的目的。

(三)营造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风清气正的育人新环境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环境育人,比如“孟母三迁”“蓬中生麻,不扶自直”,说明环境在人的成长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新环境。这里的环境首先是校园文化环境、其次是网络环境、再次是社会环境。首先,建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主要在校园中度过,作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大学要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结合应用型特点打造校园环境,达到一草一木皆育人,润物细无声。抓住新时代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校园文化的后发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美丽校园,展现新时代正能量。举办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其次,注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应用型本科大学应贯彻中央政策,引导大学生登录健康文明的网站,下载学习强国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APP,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引领新时代网络道德空间。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大学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不信谣,不传谣。此外,学校应专门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纠正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再次,学校要注意帮助大学生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风气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新时代我们面对的新情况前所未有,世界大局风云变幻,大学生面对各种社会诱惑,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教育大学生保持定力、恪守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對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10]学校要关注时代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性,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教育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5][6][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7,337.

[2][3][4]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7][8]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275.

[9]廖礼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7(2):15.

责任编辑  邱翔翔

作者简介:林艳,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锋,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2021年度民办高校思政专项课题“五育并举: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2021MBSZ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