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2022-05-30唐小凤
摘 要:奋斗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实践的过程。奋斗精神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如何培育和践行奋斗精神是一个重大考验。通过相关调查研究,了解到当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奋斗不仅是自身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时代和使命召唤当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持续奋斗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可发挥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共同力量,从多主体、多途径、多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永葆中华儿女奋斗本色。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需从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着手,掌握有关奋斗内涵的基本知识,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奋斗精神新内涵,使奋斗精神更具有活力,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奋斗精神的培育,以便取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
奋斗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界对于奋斗精神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尽管学者们对奋斗的认识不断发展前进,但其所表达和强调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有学者指出艰苦奋斗是一种艰而不苦、困而不惑、疲而不倦、败而不馁的人生奋斗精神。也有学者认为奋斗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为改变现状、达到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综上可知,奋斗主要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努力的过程。关于奋斗精神内涵的研究。有学者表示奋斗精神是人们为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实践活动和社会责任。也有学者认为奋斗精神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克勤克俭的精神风貌。再者,有学者认为新时代奋斗精神意味着“四个奋斗”:接续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简言之,奋斗精神的内涵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因此,步入新时代这个阶段,我们应对奋斗精神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内涵。本文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具体体现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担责任、踏实肯干,锐意进取、敢于创新。
(一)迎难而上、百折不挠
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是奋斗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品质。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人才,要始终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为职责,不断在大学这个实现理想的关键期拼搏努力。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是一种坚强意志,这是大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在学习的征途中,唯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者方能到达成功彼岸。学如逆水行舟,只有迎难而上者,才能锻造出战胜困难的本领,沉着应对学习中遇到的任何难题。任何一个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都将拼搏奋斗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都是其在攻坚克难、努力拼搏基础上所取得的胜利果实。不管是身边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还是社会中所报道的“整个宿舍被保研至名牌大学”,光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拼搏努力。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用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去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勇担责任、踏实肯干
勇担责任、踏实肯干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在工作上应具备的品质,是大学生强化责任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青年一代敢于担当、踏实肯干、无私奉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指日可待。勇担责任意味着敢为人先,主动承担重任,始终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心中首要位置。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薪资待遇以及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等方面来选择工作崗位。但大学生作为国家悉心培养的人才,应当敢为人先,勇担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升华人生的价值。踏实肯干则更加侧重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伟大梦想和伟大事业不是喊出来的,需要脚踏实地去践行,为之拼搏奋斗。保定学院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前往西部支教,大学生村官黄文秀回村建设家乡,他们用行动证明何为勇担责任、踏实肯干。因此,大学生要时刻牢记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基层和西部地区踏实肯干、无私奉献。
(三)锐意进取、敢于创新
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是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创新依赖于不懈奋斗,创新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穿越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创新精神成为从民族到个人,从国家到企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2]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既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也要加强新科技的发明创造,开辟新的高科技领域。然而,在发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艰辛与挑战,这就需要大学生有锐意进取的心去迎接挑战,去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关键点。时代在召唤创新人才,要创新关键看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才,要有锐意进取的决心,敢于创新的勇气,奋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力量。大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解决诸多的不确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且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条件下,需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才能另辟蹊径,成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的培育是必不可少和极为重要的,要鼓励大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价值
奋斗这一精神品质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说过“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3]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且最富有朝气活力的力量,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加强和培育能助推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以及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所谓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应当扣好,帮助大学生形成奋斗精神,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明白奋斗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幸福源自奋斗,要幸福就要不断努力奋斗的真谛,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大家,无不是经历艰难险阻的奋斗过程。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众多荆棘坎坷,遇到许多风险挑战。然而,战胜这些困难坎坷,并最终走向成功需要发扬奋斗精神,只有坚持努力拼搏奋斗才能帮助我们过五关斩六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代大学生只有始终发扬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把握机遇,好好奋斗,才能为将来顺利解决工作上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做好铺垫,助推自己的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弘扬积极向上的社會风气
奋斗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储备人才,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随着改革开放、网络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在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之处的同时,也使得当今社会易遭受负面思想的侵蚀。当今社会,存在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渗透,滋生出了部分负面价值观念,如享乐主义、贪图安逸、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等。同时,再加上网络化时代出现的“网红”现象,难免会误导人们的思想观念,消解“成功源自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念,进而导致懒散懈怠、颓废消极的社会风气。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整治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和腐败风气,大力弘扬主旋律,宣传有关奋斗最美丽的价值观,坚持以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学生作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承担责,只有将其培养成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当今中国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下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5]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愿望需要当代大学生的拼搏奋斗以及无私奉献。此时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因此,在当下这一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和发扬大学生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青年一代只有敢于担当,努力练就本领,民族复兴才有希望。在实现我们伟大复兴梦想的征途中,势必会遇到许多来自国内和国际的风险挑战,迎接众多挑战,破除诸多风险,需要大学生继续发扬拼搏奋斗的精神,方能乘风破浪,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践行现状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践行效果良好,大学生总体上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但是仍然存在少部分大学生奋斗精神淡薄的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践行现状,并对问题诱因加以总结,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施路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调查数据分析
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及其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培育对策。本研究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共4所高校,对以上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总量4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35份,有效回收率83.75%。经过数据统计显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当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较高,总体呈现健康向上的积极状态。其一,多数大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在问及“您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94.63%的同学认为包含“顽强拼搏”,89.85%的同学认为包含“自强不息”,88.96%的同学认为包含“迎难而上”。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和了解奋斗精神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其二,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显示,92.84%的大学生认为在当今条件下非常需要奋斗精神,87.46%的大学生赞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发扬奋斗精神,88.96%的大学生认为进行奋斗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其三,大学生自身基本具备了奋斗意识。51.64%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奋斗意识,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90.15%的大学生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继续不懈奋斗,在行动上愿意践行奋斗精神,为了实现目标会去奋斗、肯去奋斗,47.16%的大学生表示为了将来的就业和目标考取了相关技能证书,75.82%的大学生认为网上存在的享乐主义、贪图安逸是错误的观念。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奋斗意识。
第二,虽然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少部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内涵的认识不足、以偏概全。调查发现,八九成的大学生都能认识到奋斗精神包含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和迎难而上。然而,只有72.54%的大学生认为奋斗精神包含“甘于奉献”,77.31%的大学生认为奋斗精神包含“开拓创新”,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奋斗价值观较为狭隘和片面。其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知易行难”现象,即对奋斗精神的认知度较高,但践行程度较低。大部分大学生都能认识到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问及“能否长期坚持做一件事”中,只有44.48%的大学生表示能,30.15%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制定学习计划,在问及“您如何安排课余时间”,74.33%的大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会选择休闲娱乐和放松,45.37%的大学生表示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等等。可见,这一部分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践行程度低,并且缺乏踏实肯干的奋斗精神。再者,大学生缺乏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工作选择上怕苦怕累,追求安逸享受。42.99%的大学生表示不太愿意去偏远、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4.1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不愿意去,可见,较少大学生具有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大部分学生内心是不愿意到祖国最需要以及最基层的地方去奋斗。
(二)现存问题及其原因归纳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个人自身方面的不足,也有来自家庭、高校、社会方面的因素。
1.个体奋斗精神意志薄弱,缺乏实践锻炼
在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较为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财富,使其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没有前几代人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艰苦,缺乏奋斗的环境,不懂得幸福源自奋斗的重要性,导致个体的奋斗精神意志薄弱。同时,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和市场经济化的条件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贪图安逸和形式主义等不良思想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奋斗意志愈发薄弱。此外,部分当代大学生虽然明白奋斗的重要性,但未能深刻把握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不懂得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缺乏实践锻炼,只想着坐享其成,未能明白“幸福源自奋斗”,只有奋斗才能绽放青春之光,彰显生命的价值。
2.家庭教育理念有失偏颇,造成教育偏差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许多家庭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成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家长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才能求得一份“铁饭碗”,这样后半辈子就能够衣食无忧。当代大学生从小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会倾向于选择比较安逸稳定的工作,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奋斗,所以导致大学生缺乏勇担责任、踏实肯干的奋斗精神。再者,对孩子进行奋斗意识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总是灌输式,列举一些自己所处年代生活如何艰难困苦的事例来告诫孩子要努力拼搏,这种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但这种教育方式未能结合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做出改变,很难引起孩子的共鸣,导致教育效果不显著。此外,父母在家时常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刷抖音,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明显此等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3.高校培育方法陈旧,导致教育乏力
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因循守旧,未能根据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未能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存在少部分教师仍然固守老套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未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教育的契合点。此外,关于奋斗精神的培育大部分常见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如《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没能很好地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中形成系统化的奋斗精神培育体系。除此外,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够凸显奋斗精神内容,未能灵活运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资源来进行奋斗精神的培育,所以教育力度略显不够。
4.社会负面思想侵蚀,奋斗氛围有待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管理,但同时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也一同进入到我国,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侵蚀,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在社会信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传播并充斥于社会当中,如享乐主义、佛系、躺平等思想,对社会主流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加之一些舆论媒体引导不当,比如拜锦鲤祈求好运的图片曾一度在网上疯传,被许多大学生用来祈求自己可以顺利通过各种考试,这导致社会当中奋斗精神的营造遭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奋斗氛围有待提升。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节奏造成当代很多人年轻人压力大、浮躁、易怒,对待一切工作只求速度,拼效率,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忽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造成社会当中奋斗氛围不够浓厚。
四、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践行的实施路径
掌握好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探究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价值,最重要的方面是为了探索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施路径。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与践行的实施路径可以从个体、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四个方面着手。
(一)个体层面:增强奋斗意识,推进实践归属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奋斗精神的培育最关键是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上要勤奋钻研,肯下苦功,敢于探索知识难题,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主动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及主动性。阅读知名人士奋斗事迹的相关书籍,激发自身奋斗意识,树立远大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为之拼搏奋斗。在工作上耐心处理一切复杂问题,将一切风险挑战视为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强化自身的奋斗观念和意志。在生活中注重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合理且适度地消费,不与同学盲目攀比,节约粮食,节约水电,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強自身的奋斗意识。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6]这也就启示教育我们增强奋斗意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践行,即推进实践归属。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科学技术创新发明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深刻体会奋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参与勤工俭学、社区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磨炼品格,树立奋斗品质。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如可以到贫困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参加西部支教、暑假三下乡、军营活动和夏令营活动等等,去深刻体会奋斗的价值所在。此外,通过参加历史博物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活动,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得大学生更加明白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忧患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奋斗,才能守护幸福的生活。
(二)家庭层面:明确教育责任,做好榜样示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7]只有家教严、家风好,才能更好地奠定好家庭成员的人生底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父母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家风,注重家教,树立家庭美德,善于利用身边最美家庭的事迹鼓励孩子树立良好的品德,用历史名人的家训引导教育孩子,如曾国藩家风家训中的勤奋、俭朴、求实、务实的品德。其次,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让孩子一起帮助做家务、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有机会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上班的地方,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要努力奋斗;带孩子到军营体验生活,学习军营纪律严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带孩子到乡下体验生活,如插秧、割稻子、种田种菜等等,从实践当中感悟奋斗的重要性;还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英雄纪念馆,看看英雄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给孩子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力量,激励其树立正确的奋斗价值观。另外,家长要树立好榜样示范,要以身作则,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做到艰苦奋斗。父母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爱劳动、爱看书、积极上进,孩子也会跟着学习。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奋斗的品质。
(三)高校层面:用好思政课堂,强化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课程内容创新,将奋斗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围绕以“青春奋斗”“出彩人生”为主题开设一系列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制定合乎实际的奋斗计划。还可以举行课前五分钟分享有关伟人奋斗事迹的演讲活动,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加强对其奋斗精神的培育。并且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奋斗精神的教育,对其理论灌输应舍弃老一套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善于运用多样化载体进行奋斗精神的培育,如采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载体进行奋斗精神的教育。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培育奋斗精神的良好氛围。可以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以及宿舍设置有关奋斗精神的标语,利用校报、校刊和学校新闻广播大力宣传奋斗精神,学校各个部门、院系、社团要经常举办与奋斗有关的活动或比赛,如歌咏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等。再者,善于发现和挖掘师生中的楷模和典范,用先进典范的奋斗事迹激励广大学生的斗志。此外,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要依赖于实践活动。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从做中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参加诸如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通过走访基层、三下乡活动、教育实习、野外训练、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奋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伟人故居以及烈士陵园等,使学生体会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社会层面: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奋斗氛围
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必然接触的大环境,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实践平台,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需要社会教育的合力。其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宣传与奋斗内容有关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组织开展奋斗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宣传努力奋斗的先进典范,发扬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奋斗者、最美教师、最美大学生村官、最美医生等等,号召人们向模范人物学习靠齐。其二,可以利用大众媒体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介广泛传播奋斗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开展网络直播、网络微视频、抖音小视频、快手等进行奋斗精神的宣传,讲好奋斗故事,形成以奋斗为荣,慵懒为耻的社会风尚。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创办有关奋斗主题的网站,净化网络环境和风气。其三,要善于抓住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及时开展奋斗精神的教育,如五四青年节、国家公祭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周年纪念日以及新中国成立周年纪念日,在全社会当中塑造良好的奋斗氛围,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从而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此外,社会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如就业实训基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实践平台,让广大青年学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锻炼自己,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充满着活力和朝气,使得社会充满着拼搏奋斗的气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01).
[2]童世骏.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0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77.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文文献出版社,2017:25.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3.
[8]習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责任编辑 韩 谦
作者简介:唐小凤,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