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抓好课外练笔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5-30徐维彬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标提出的语文学科写作要求,论述通过抓好课外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读“名”章、选“生”文、抓“后”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检查頻率、注重多写多练、拓宽练笔范围、循序渐进督促学生坚持课外练笔;筛选阅读教材,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课外练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3-0127-04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广西正式启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教材以及高考模式都面貌一新。实施新课改后,语文学科教学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执行。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求学生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能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又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等。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从以上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可知,教师应重视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予他们自由的写作空间,从而通过课外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抓好课外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新课改培训无法具体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上每位教师理解、研究新课标的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在正式进入新课改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方面。一部分语文教师还是“新罐装旧药”,固执地按照自己一贯的做法开展作文教学。虽然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但是这部分教师依旧认为“以前该怎么教,现在就怎么教”,教学意识落后,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这部分语文教师要么随意地从所订的教辅材料中选择作文题作为学生每月或每周的作文训练题目,继续采用“布置—批改—讲评—再布置”的传统模式开展教学;要么让学生订购高考优秀考场作文多读多背,以为读多了、背多了,就会功到自然成。还有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熟几篇不同文体的作文,寄希望于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凡此种种,都是背离新课标的行为,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部分中老年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时照搬资料,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学生能写、爱写的作文题;至于年轻教师,他们虽然想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但是由于经验不足、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即使有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学生方面。即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占语文考试卷面分150分中的60分,但是仍旧存在种种认识偏差。有的学生认为理科作业太过繁重,没有时间进行课外练笔;有的学生则不屑于练笔,以为只要背熟写作模板,掌握老师教的“作文制胜法宝”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上写出800字绰绰有余;还有的学生虽然想通过课外练笔来提高写作水平,但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无法坚持课外练笔。
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其中作文占比4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广大一线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着手,让学生喜欢上课外练笔、坚持课外练笔,在练笔中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练笔中拓展题材、提高认识,从而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目标。课外练笔没有具体的文体、字数要求,只需要提笔抒发心中所思、所感即可。这样的要求能够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容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此外,新课标要求学生高中三年的课外练笔字数不少于3万字,如果每周自由练笔3篇,平均每篇200字,一学期以18周计算,一个学年后自由练笔量就能达到21 600字。由此可见,教师开展课外练笔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有利于实现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的写作要求,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抓好课外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课外练笔的写作兴趣
1.读“名”章,激写趣
教师可以选取名家作品中关于写作的片段为学生诵读,以此激发学生对课外练笔的兴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愿青少年朋友都来写日记》中讲述了坚持写作的诸多好处: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改变自我,超越自我;能磨炼人的毅力;能提高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水平;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在每一届新生刚入学时,笔者都会在班上为学生诵读诸如此类的名家作品,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即使是原来对课外练笔不感兴趣的学生听后,往往也愿意开始尝试进行课外练笔。
2.选“生”文,常鼓励
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是人的普遍心理。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课外练笔文章在课堂上公开朗读,引导学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联系生活、发散思维,这既是对作者的肯定,又能够给其他学生带来启发。例如,在《我的家》命题作文练习中,一名学生用寥寥几行字说:“我觉得我的家没有什么可写的,实在写不出,希望老师原谅。”随后,笔者在课堂上朗读了其他学生写的练笔,这名学生听后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细节,再次提笔,有感而发地写道:“听了老师读的文章,我也很有感触。我想到每天回家时不管多晚都能看见父亲在看电视,但当我洗漱完一走进房间,父亲马上就会关掉电视回到房间休息。我知道每天晚上父亲其实不是在看电视,而是在看着电视等我回家,无论白天多忙多累都是如此。这就是爱,父亲对我的爱。”教师在课堂上公开朗读优秀课外练笔,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启发其他学生的写作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抓“后”生,齐努力
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在课外练笔初始阶段积极性不高或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情况,“精准帮扶”,让课外练笔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人。对作文后进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提出表扬。哪怕只是比以前多写了几行字、多坚持了几天,或是有几句好的句子,都要及时表扬。教师还可以选择同一名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比朗读,比如将期末与开学时的文章对比,本学期与上个学期的文章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坚持写作带来的进步,从而坚定课外练笔的信心,真正喜欢上课外练笔。
(二)督促学生坚持课外练笔
1.提高检查频率,做好分批检查
教师需要注重检查课外练笔的方法。以笔者授课班级55人为例,如果每周集中检查一次课外练笔,即使平均每人3篇,一次收齐165篇,教师很难有集中的整段时间进行批改。这种让学生每周一次性上交作业的方式容易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及时批改,作业滞留在教师手上。学生被迫中断练笔,容易滋生懈怠情绪,甚至破坏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改为每次只收一个小组的作业,利用早读前或下午自习课的一小段时间就能翻阅完,这样既可以快速看完课外练笔并把它发回学生手中,又能够提醒其他组的学生加快写作进度。教师可以明确规定每周上交至少3篇课外练笔,再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收齐作业,同时在班级公告栏上公布每名学生完成的练笔篇数和总页数。若只公布篇数,有的学生会为了追求篇数草草写就,导致有篇数无质量。教师将篇数与页数同时检查、公布,既保证了量,也尽可能地保证了质,通过互相监督的方式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练笔任务。
2.注重多写多练,减少详批细改
学生需要认识到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真正优秀的文章是写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逐字逐句“改”出来的。正如笔者前文所述,即使每周每人平均写3篇,平均每篇300字,每班55个人,一次收齐就是165篇,每周49 500字,教师很难有集中的时间批阅。
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可见只有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才是优秀的文章。然而,很多学生对教师批改环节存在疑虑,担心泄露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写心里话,这样容易使表达受限,达不到课外练笔的目的。其实课外练笔只是教师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批阅时大多只会在最后一页打“√”,然后写上“×月×日阅”。因此笔者都会告诉学生只管专心写作,不要考虑教师是否批改自己的文章。若实在担心,也可以在交上来检查前把纸张对折并粘贴起来,只要写作时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就达到了课外练笔的目的。
3.落实课标要求,拓宽练笔范围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的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教师在检查、选读学生课外练笔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反映不同生活、不同体验的课外练笔引导学生拓宽练笔范围,从关注内心体验转变为关注社会人生。
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写文章时都是平铺直叙地记录流水账,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心情如何等,似乎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写。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跳出流水账的框架进行写作,有的可能刚刚看完一本书,写了一篇读后感;有的可能读了一篇好文章,内心受到触动,便摘抄下一小段;有的可能记叙了一堂有趣的课。教师选读不同题材的课外随笔,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写作的选题范围,让他们知道课外练笔可写的内容多种多样;还肯定了注重课外阅读的学生的写作水平,这部分学生的文章内容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通过鼓励引导其他学生注重课外阅读。比如笔者班上的一名学生在看了巴金的《家》后,这样写道:“在《家》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儿时社会的缩影,那是一个腐朽、封建专制的社会……而这本书中最让我揪心的是旧社会女性的命运,书中的鸣凤才十七八岁便葬身冰冷的湖底。这是时代的不公,更是对女性的不公,如花似玉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消逝了,我不由地感到痛心。”不少学生听完后表示自己没有读过巴金的《家》,无形中产生了竞争的紧迫感,教师也可以借此契机提醒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4.训练循序渐进,抓好题材引导
教师要制订循序渐进、有计划性的课外练笔任务。第一阶段设定为高一第一学期或高一前半学期。这个阶段重在自由练笔,对写作的要求不高,既不规定字数,也不限定内容,只要求学生每周完成3篇练笔即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比如每一届新生入学时,笔者都会给学生布置《我上高中了》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贴近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每个人都有话可写。有的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初中的留恋,有的学生写出刚进入高中的兴奋,也有的学生抒发没能进入心仪的学校的遗憾等,文字最少的有两三行,多的能写好几页。在学期开始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写《我爱我的班》这一作文题,让学生找出本班的优点,回忆与同学相处的细节,不仅容易让作文富有真情实感,还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第二阶段设定为高一第二学期至高二学年,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把热门的社会新闻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作为课外练笔的题材。比如近期新闻头条中不断推送的小学数学教材涉丑插图事件,教师可以选取多个官方媒体的报道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先看看媒体是怎么说,再表达自己了解这个事件后的想法。
第三阶段是高三学年,教师可选读富有深度的美文启发学生。部分学生自己阅读《人民论坛》《光明日报》上的时评文章时可能会感觉枯燥,失去阅读兴趣,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氛围,有利于理解文章。教师阅读一群男教师为了“旗开得胜”的好兆头穿旗袍送考生入场的文章,学生听后热烈讨论。此时教师再展示另一篇讲述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张桂梅老師与学生同唱《万疆》送学生入场高考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启发思维。关注社会热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写作水平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象牙塔里的学生大多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这对写作而言无疑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打开视野,拓展写作范围,不仅关心家庭、班级、学校,还要关心社会、民生。
(三)筛选阅读教材,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
要想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怀与认识。面对《我的家》这个题目,一个对家没有感情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动人文章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只有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了,写作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师可以选读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认知的课外美文,或挖掘学生课外练笔中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比如在世界读书日选读《读书,看见更开阔的世界》一文,让学生明白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开阔的事情。顺境时读书,它会赋予你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读书,它能带给你更多慷慨与辽阔。在烈士纪念日到来时读《忘记英雄的民族没有魂》,学生就会知道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懂得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课外练笔中筛选优秀的文章提出公开表扬并阅读。例如,读《致我们最好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友谊可贵,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同学情谊;读《真的尽力了吗》,剖析作者的心路历程,使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上受挫时,只是随便看一下错题,不去总结,不去多提升自己……”是错误的,明白了“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最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通过《让人享受的语文课》中“我很崇敬我的语文老师,崇敬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祟敬他脱口而出的诗句”“他总能畅聊各个方向,常调侃自己的课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尊重我们每个人的观点,经常把好文章分享给我们阅读,也经常跟我们一起探讨文章”等语段,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多做虚心的欣赏者,不做挑剔的批评家。
总而言之,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能让学生足不出户领略到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写道: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正印证了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只有培养学生养成写作习惯,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练笔、爱上课外练笔,才能真正地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玉珍,汤永军.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2]彭俊姣.真写作路径[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21.
[3]榮维东.重建写作课程的概念、类型与内容体系: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写作内容的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9(16).
作者简介:徐维彬(1968— ),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
(责编 江 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