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2022-05-30华满珍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文本阅读教学

华满珍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积累多文本阅读经验,并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小学高年级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味文本中表达的感情,设身处地地领会作者当时的感受,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师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没有有效利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和思考,注重多文本阅读“读写策略”的结合,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读写现状

(一)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具备应有的主动性

语文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同时也是打开学生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把钥匙。但是,现如今很多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态度,没有正确认识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更没有意识到其功能性,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以及强烈的学习动机。加之大多数学生受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诱惑,对学习的热情大大削弱,因此若不从小抓起,很容易被电子产品所误导。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无法提升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无法注重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学校的课业压力较重,学生无法抽出时间来与同学、与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

(二)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学生的阅读环境与其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环境。由于学校中学生以学习课内知识为主,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如今很多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水平并不高,也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等习惯。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缺乏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学生将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难以提高阅读积极性。

(三)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讲好基本的课业知识,学生只要了解解题思路,会做固定的基本题型,最终即可考个好成绩。学生课后时间被大量作业占据,无法落实阅读任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更是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一个固定范围内,导致学生只注重成绩的提升,获得的知识十分有限,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涯造成很大影响。

(四)学生的写作和阅读态度不够端正

课堂上,由于很多学生缺乏长时间的专注力,很难学会观察和积累,在小学阶段接触作文时间不长又缺乏词汇量,写不出好作文,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写作缺乏自信。同时,写作水平的提升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写作,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高,更不会留出时间主动阅读,久而久之,写作基础越来越薄弱。

现阶段,学生对写作任务普遍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认为自己不具备写作天赋,從而尽可能地将写作拒之门外,导致其作文总是呈现出千篇一律、索然无味的现象。这种排斥的态度对于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都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仅仅局限于作业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同时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没有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选择,教师没有发挥其引领作用,学生读书后未能及时地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应付了事,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

(五)没有将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效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只是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将教学局限于表面工作上,没有将文本的语言、情感、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不能有效掌握文本特有的语言特色,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讲解,内容较为单一,呈现的形式也有局限性。多文本的教学形式打破了这一制约,通过选取具有共同之处的多个文本,根据逻辑思维进行整合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刷子李》时,由于本单元内容注重描写人物,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与人物描写有关的文章,如《黄继光》《地震中的父与子》等,以多文本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多文本阅读是架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当学生理解课内文章时,可以与其他文章融会贯通,了解内容、领悟情感。同时,由于多文本阅读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对多篇文章进行阅读,迫使学生不得不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阅读量直线上升。久而久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大有裨益,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思考问题更加灵活敏捷。

(三)引导学生享受阅读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通过消化吸收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中提出,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多文本“读写结合”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与学生的精神成长紧密相连,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在学习《落花生》时,让学生领悟作者不慕名利的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从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收获阅读的快乐。

三、多文本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收录了多篇优秀文章,汇集了无数教育家的思想结晶,是最适合这个阶段学生的书本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书本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贯彻读写结合方法的平台,利用书本上的课文,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随堂演练,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阅读,还能够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将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

1.仿写练笔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弱,要求其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仿写是练习写作的有效途径,由于教材中所选文章皆具有一定的闪光点,当遇到较为精彩的语段时,教师可以将文中精华部分提取出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小学六年级课本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对于伯父和父亲的动作有着着重且细致的描写,这些描写主要是利用一系列动作描写来具体展现,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练习,如面对考试,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来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由于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学生也会更加具有体验感。

2.想象练笔

一部分文章会采用留白的手法,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曾经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留白要求学生展开思考或进行续写。例如,小学五年级《珍珠鸟》一文中的结尾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这是不是真正的信赖”,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分别思考“要不要放飞珍珠鸟以及珍珠鸟要不要飞的问题”,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展开写作。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写作展现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以文本为基础,又进行了升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学生在进行思考或续写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拓展阅读空间。

(二)利用多文本进行主题写作

小学语文教材由于每篇文章的选材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提炼出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单元之间的主题差异,在安排读写练习时,要让学生明确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联想,自由发挥,将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如《开国大典》《七律长征》等都是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针对“爱国情怀”,让学生利用平时所学的写作技巧将想对祖国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以文本阅读活动积累素材

虽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思想较为成熟,但其爱玩的天性仍然存在,同时在面对枯燥的写作内容时,学生会十分茫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这一特点,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设计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文本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要求学生在参加活动后将自己内心的体会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教师要为学生构架起课本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有来源于生活的写作灵感,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正触动人心的文字。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课文,学生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大多一知半解。这是由于很多学生从未观察过生活中的动植物,甚至很多都没有见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一场观察动植物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观察,自己思考,使学生的灵感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在实践中培养其思考和表达能力,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更加热爱写作。

(四)创设灵动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会使学生思想停滞不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创设灵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交流,可以做与习作相关的小游戏并赠送相关礼品或奖励等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收获奖品的快乐,还能提高其对于阅读写作的兴趣,从而有效推进后续阅读教学工作。

(五)拓宽文本来设计读写练习

虽然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这些文章也有许多局限性,如文章内容的长短是否贴合课堂教学时长等,凡此种种原因都将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材的限制,将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外阅读书籍的挑选过程中,教师可以推荐古典名著,由于古典名著中包含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丰富,且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用词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儿童作品。由于这种类型的书籍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且其中丰富有趣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较为强烈的吸引力,有利于推进写作教学,有效解决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

四、結束语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究可以发现,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共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但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开展阅读,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文本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整体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天真烂漫、好动爱玩的特点,合理设置阅读教学的课堂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创新自身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沉闷乏味的阅读写作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让他们产生灵感的碰撞,同时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殿堂。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