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构建高质量教师成长培训新体系

2022-05-30赵德福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质量培训教育

赵德福

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标志,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即将来临。“十四五”时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新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局、全局、变局和布局,各地在全方位绘就“区域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规划”蓝图。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专业引领的高度、教育培训项目的广度、学术研究的深度、专业水平的厚度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决定因素。面对教育变革新形势,必须进一步深化赋能引领“为耕种者育土”,通过训育强师“为行远者铺路”,强推深研笃训“为引领者淬火”,强化厚德博学“为攀登者竖梯”,引领教师躬身入局,助推专业成长,加强学术引领,锤炼过硬本领。

基于此,我们主动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训育强师,赋能引领”,深化“转型升级,创新改革”,以“厚德、博学、深研、笃训”四个维度靶向施策,强推专业队伍建设,聚焦精品培训课程,“抓规范,提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做强教育培训主业,做大并拓展研究服务领域,赋能引领,拓展创新,心怀责任感、危机感、成就感,永葆团队活力,多途径构建学院新发展格局,主动聚焦,全方位进行高质量培训新体系探索和实践。

一、多维发力,奠基高质量教育培训新格局

我们完善制度保障,多措并举激发教师活力,让更多教师享受职业的自豪感。我们着眼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龙头作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按需定标,确保精准施培专业化

2022年初,学院组织10个专业研究调研组,按学段、门类赴县区学校蹲点深度调研,完成20多份调研培训报告及12期调研简报,掌握培训需求,确立培训项目。针对性量化分析、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研制方案,高效组织高质量培训。

(二)专注锤炼队伍,实现专业引领常态化

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引领,结合“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改革”等组织主题学术研讨,浓厚学术文化,强化将培训管理工作当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氛围,深入交流,提升理论、思想和情感认同;开展各类竞赛技能比赛,全面提升师资培训水平,以项目组队、定制课题、域外研究培训为抓手打造专业化培训团队;坚持党建领航、思想引领,文化育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培训工作有效融合,进行师德教育贯穿各类培训研究,举办系列党史实践教育活动,聘请理论专家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融入日常,提高全员政治能力和素养。

(三)强化基地平台建设,训育强师开放化

实践探索“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办学新思路,以建设高质量教育培训基地为目标,挂牌成立宝鸡市教育科学馆、宝鸡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基地,宝鸡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修基地等,接待各类体验、参观和咨询等2000余人次,最大限度发挥服务、辐射功能。

(四)分类评估,驱动创新,激励培训创特色

分类预设项目培训方案,终端组织展示,进行科学评估,坚持“高端型培训项目出特色、创新型培训项目创品牌、传统型培训项目出亮点、联动型培训项目统协调、挑战型培训项目求突破”的定位标准进行质量达标度分析。

(五)组织分享、展示与提炼,促进项目管理精细化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制度管理,规范操作,过程任务具体化,管理责任精细化,既体现人文关怀,又追求培训品质,总结形成“五注重、五凸显”经验,即:一是注重需求分析,凸显常态化,有准度;二是注重课程设计,凸显标准化,有高度;三是注重组织管理,凸显精细化,有温度;四是注重宣传报道,凸显制度化,有力度;五是注重经验总结,凸显专业化,有深度。通过精细管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确保了培训的效果。

(六)拓展创新领域,紧扣最受关注的主题,做到培训模式多元化

上半年集中举办校园长培训、信息化2.0培训、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思政课培训等18个市级项目,其中6个项目赴杭州、南京、重庆等地开展浸入式培训。省级远程培训共涉及13个县区1564名学员;市培2个远程培训项目共参训24997人。此外,甘肃陇南幼儿园骨干浸入式培训、校园安全管理培训、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专题培训等高规格开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七)放大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公益服务优质化

高点谋划,宝鸡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影响力持续扩大,上半年3期线上公益大讲堂共有约28万名学生家长、教师在线观看,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100多篇,受众36万人次,累计下基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25场次。

二、赋能引领,满足高质量教师专业成长新需求

国家构建惠及全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并不断完善,新时代教育培训体系已经呈现多元化、扁平型、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格局。特别是当“教育评价改革”“五项管理改革”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已成为必然,教育面临课程变革和教学内容的重组,呼唤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促成这诸多变革的最基础力量在于有一支理念新、变革力强、富有朝气与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引领专业成长的高度,强推教师团队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行

学院坚持以“厚德博学、深研笃训”为价值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从学院部门机构设置、职能目标等方面清晰定位,做到人岗相宜,让教师感受到尊重和重视,对职业愿景充满信心。为解决部分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慢、懒、散、松”、专业研究方向迷失、迷惘、不专不博、得过且过等问题,指导全体教师制订个人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專业成长规划,帮助教师清晰认知自己的专业优势、教育特长,学院要求各层面的管理者要努力成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领航者。通过职业规划帮助教师明白发展意义、明确发展目标、明晰发展路径,以规划引领专业发展。对年轻教师成长进行定期分析反馈和跟踪,促使教师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行,使职业规划成为提升专业素养的助推器和原动力。

(二)拓宽培训项目和研究广度,放大视野并开辟体验成长的机会

引领教师关注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前沿,尽一切可能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给新入岗的教师提供跟岗培训的机会,选派外出学习,邀请专家进校指导,定期到基层学校参观考察,重视情景体验和实地感受,引导主动见贤思齐;积极创造教师阅读环境,通过举办读书分享、学术论坛,让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自觉行动,激活创新,增强研究主动性;安排开展“实践研究”“影子培训”帮助跟岗教师深度浸入校园生活、感受课堂氛围、体验学校文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教师创新欲望和变革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学术研究的深度,浓厚“‘学术思维改变‘任务思维”的氛围,形成多维成长的生态

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教师关怀和鼓励;要尊重、信任、肯定、关心每一个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评价教师,用欣赏的眼光挖掘教师的优点。多途径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组建教师文化艺术团,为教师提供才艺展示、文艺演出的平台。引导教师学会沟通,掌握沟通的方式、方法,减少埋怨、责怪、训斥。

当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短板与困难:教师培训机制还不够灵活,教师培训者队伍学科分布不均衡、素养结构差距较大,教科研能力尚需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尤显不足,培训质量评估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如何实现创新培训有实效,靶向问题补短板,服务社会重奉献,助力宝鸡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迫切需要主动适应,及时走出发展困境,放大视野,探寻学院发展“蝶变”的路径。二是审视我们的教育培训,必须把握规律,迎难而上,自觉应变:从培训对象出发,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布局协调好自主性与选择性、价值判断与情感认同等;从质量管理出发,要坚持“内容为王”,精选内容、突出内涵、强调内驱、促成内化、练好内功;从培训方式上强调实践导向,突出情境化教学、现场诊断与示范、参与式主题研讨等。教师培训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长剂,就要主动适应教师培训规律,减负增效,提升质量,用高品位的课程、高水平的管理、高效率的服务构建高质量的培训体系,满足学员真正的内在需求。

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于做强教育培训主业,有效实现学院转型升级,提高改革和发展加速度,自觉深化全方位发展研究,主动应变,聚焦构建新时代教育培训新体系,打造高标准、专业化、现代化培训中心。

三、拓展创新,聚焦高质量教师专业成长“1886”新体系

新时代新要求,迫切需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教育培训“龙头”引领作用,构建高质量教师专业成长“1886”新体系。

(一)科学统筹,聚焦构建“1886”高质量教育培训新体系

具体目标是:以打造宝鸡教育学院为龙头的教师教育培训基地这“1”目标,着力培植建设共建联动、培训管理、教学课程资源、培训项目、培训师资支撑、培训质量评估、培训文化等“8”大培训支持系统,完成“8”大项目实施任务(学校管理干部培养提升工程、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工程、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工程、学科教学深度研修工程、学前教育振兴培训工程、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工程),探索“6”种培训新模式(名家引领、混合研修、浸入式跟岗实践、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发展共同体研修、情境式培训),实现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设计,为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重点突破,培育增量,丰富培训内涵和载体

以瞄准高质量、构建新体系、挖掘生发点,培育增值力为主题,通过举办培训新体系建设项目暨培训成果分享、展演、研讨等活动,分段、分类有序推进。借鉴过去开展的诸如“阳光路上”(幼儿园篇)、“相遇美好”(小学篇)、“芳菲四月”(中学篇)等分篇章进行的研讨、展演活动的成功做法,集中总结展现培训教师的成果。从多个维度定向、定位,分类评估,强化管理,激励创新,使培训工作更好地呈现品牌、特色和亮点:一是落实师风师德贯穿培训,政治能力引领常态化。二是落实训育强师开放化搭建平台、引领激励,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潜能和才智。三是深度实现培训针对性、有效性,落实培训模式多元化,采用名家引领、混合研修、浸入式跟岗实践、返岗实践研修等培训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四是落实按需施训菜单化,全面推广希沃平台应用,利用希沃软件录制课程,将录好的课程生成二维码,利用班级微信群,提供学员优质化“菜单课程”,建立线下线上互助机制。五是落实项目管理精细化,建立刚性规范、完善项目管理“规程”,建构“精细化”管理指标体系,实施质量测量“科学化”标准,量身打造管理团队专业化“实务流程”,全面实施培训项目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六是落实监控评估信息化。依托“一网一刊二平台”,拓展教育培训、管理、研究、评估、咨询、服务的范围。所有培训项目实施质量评估监控全程化,放大信息化内涵。

(三)研训一体,精准施策,凸显培训标准化、专业化和时代性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将更加坚定学术强院、研训一体信念,并不断沉淀形成特色与优势:一要坚持一种培训价值理念,即最好的管理是服务,最好的激励是关注,最好的课程在生成,最好的驱动是任务,最好的效果是点燃,最好的状态是主人,并将价值理念体现于各个培训要素中。二要继续夯实四大关键培训支撑,即课程、师资、管理、基地。所有培训项目均基于现状、需求、问题、資源、赋能、发展等“六步”定性设计方案,全面分析评估。三是主动探索时代性、实践性导向培训新模式: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理论建构为追求的研究性学习、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反思学习模式,尊重学员经验,从问题出发,组织学习共同体,培育学习场,构建以培训者为中心的培训新模式。

猜你喜欢

高质量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题解教育『三问』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