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2022-05-30杨珊珊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小学生

杨珊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以及思维品质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第一次被纳入了英语学习的课程目标。早在2012年,上海市就提出了要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把它分成了三大块: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文化与情感。因此,当今的英语教學,即便在小学阶段,也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一、现阶段小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在英语学习中,语篇无疑是最能够把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文化与情感这三者融入其中进行综合表达的,也是最能够直观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因此,当小学生进入到中高年级段,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有逻辑思维的写作,并写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习作成了对教师的一大考验。但是,纵观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我们会发现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两多一少”。

(一)语法错误多

现阶段,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批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作文可知,小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语法错误率相对较高。一方面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迥异,导致学生在时态、人称、动词的固定搭配以及单复数的表达上存在较多错误,从而影响了学生写作的正确率。另一方面,受错误教学理念的影响。长久以来,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虽然一直很注重对学生词汇、语句和语法的教学,但是仅停留于词句、语法的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层面,而忽略了对其运用层面的教学,导致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习题练习,却不会运用这些词句和语法。一旦当他们需要把这些知识活用到写作中时,各种错误便层出不穷。换言之,同样的语法点,学生会做选择题、选词填空甚至是改写句子,却不会写作。

(二)中式表达多

中文作为母语,对小学生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学习与汉语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的英语时,汉语所体现的负迁移作用特别明显。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很多学生对于一些略微复杂的英语语句都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中式表达,即所谓的“Chinglish”。例如,学生要表达“她每天都很早起床”时会写出“She everyday gets up early.”这样的中式英语。再如,需要写出“丹尼很喜欢他的朋友”时,学生也会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写出这样的语句:“Danny very likes his friend.”学生在写作时习惯按照中文的语言结构和思维习惯进行写作,句子逻辑性受到负迁移影响的同时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三)思维含量少

写作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诉诸笔端的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则是人们思维表达的外显形式。因此,写作绝不是无逻辑的语言堆砌,也不是为了拿到高分就把自己有把握的句子统统写上去,置语言之间的逻辑性于不顾。这样的写作,毫无疑问不能称其为写作,只能算是语句的默写而已,因为它缺乏表达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即思维和情感。受固有应试教育的影响,这样的习作充斥在小学生的卷面上,教师为了追求分数,追求所谓的正确率,或多或少地放弃了对学生进行有思维、有情感的表达的写作教学。这样的教学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生的习作思维含量较低,缺乏有逻辑的表达。

二、中高年级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这种普遍存在于小学生习作中的“两多一少”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做到语量的积累、思维的培养、情感的激发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依托语篇教学,进行语量积累

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高质量的语言输出离不开大量语言输入的积累。而这种输入在小学阶段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语量的积累。中文作文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表达清晰顺畅,言辞优美,因此,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摘抄好词、好句等,由此进行语言的积累。由于英语在我国是外语学习的属性,多数小学生的语言水平无法做到阅读大量的课外原版读物,因此小学教师就有必要利用课堂教学,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基于学情的语篇再构,向学生进行一个大语量的输入以及词汇的教学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做到语量的积累。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下册Module 3 Unit 3第一课时Peters busy week为例,教材内容如下(如图1所示):

教师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对此教材进行了再构,再构后的语篇内容如下:

Peter goes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Hes never late for school.He often goes swimming on Monday afternoon. It can make him healthy and strong. He always plays baske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 on Tuesday afternoon. He has a lot of fun with them.On Wednesday and Thursday afternoon,Peter usually goes to the Chinese chess club. He often wins. Peter goes home at two thirty on Friday afternoon. He sometimes reads books with Sally and Paul at home. At weekends,Peter sometimes goes to Rainbow Park with his family. They always have a good time there.

Peter is so busy but happy.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再构后的语篇较教材原内容在语量上多出很多,且增添了诸如be late for…,healthy and strong,have a good time等课外词汇;再构语篇在不改变教材内容原语言逻辑的前提下,补充了故事人物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选择充实业余生活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篇中内在的思维联系,进一步给學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给予了他们正面的文化引导。这样的语篇再构同时满足了语量扩充、逻辑构建以及情感引导三方面的需求。

而对于少部分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上学到的语言可能无法“喂饱”他们。根据这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推荐给他们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如绘本或者简单的原版读物。只有通过长期的语量积累,小学生才有可能在写作时比较顺畅的表达。而得益于长期语量的积累,学生的语感会比较好,如此,他们在写作时才会较大程度避免中式英语的错误表达。

(二)借助思维导图,培养逻辑表达

上面在现阶段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分析时说过,目前小学生写作时缺乏逻辑思维的表达。为了培养学生有意义的表达,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在自己的日常教学时会较多依托于板书这个平台,首先帮学生在语篇阅读时进行逻辑梳理,形成思维导图,并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有思维的口头表达,最终落实到笔头写作上。

例如,在《英语(牛津上海版)》三年级下册中,笔者围绕My favourite toy这个话题带领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时,就遵循了上述的三个步骤:

1.语篇阅读,提炼思维导图

结合教材和三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语篇:

My favourite toy is a doll. Because its very funny. Look at my doll. Its big and orange. It has short black hair. I can do a lot of hairstyles.It has two big eyes. It has a big red nose. Its like a red ball.It has a very very big nose. Its funny!I often play with it. We are good friends. I like my funny doll.

该语篇围绕洋娃娃的一个特点——funny,进行有思维的表达:开头点题,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洋娃娃,且陈述理由:Because its very funny;中间部分分别从洋娃娃的大小、颜色以及头发、眼睛、鼻子等有点有面、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洋娃娃的特点,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其funny之处;语篇最后表明:我经常和这个洋娃娃一起玩,我们是好朋友。这两句分别从行为和情感上对favourite这个词进行了升华并再次点题。在进行语篇教学时,笔者没有满足于词句和语法的知识性教学,而是带领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结构进行了解剖,引导学生提炼出了这幅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以上思维导图其实可视为整个语篇的思维框架。它聚焦于因果思维技能,引导学生对喜欢这个玩具的原因进行具体阐述。这些原因可能包括外观和其自带的一些功能。在提炼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玩具的外观和功能进行“头脑风暴”,再把繁杂的信息根据玩具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进行梳理和筛选,最终提炼出了实用性较高又易为学生接受的思维导图。

2.导图支撑,进行仿说练习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受学生的英语水平限制,即便到了中高年级,其实质也是以仿说和仿写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进行第一阶段的语篇学习时思维导图已经被提炼了出来,到了第二阶段,笔者开始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指定话题进行仿说练习。这个仿说练习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借助思维导图,尝试复述已学的语篇,通过对语篇的复述深化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其次,鼓励学生再次借助思维导图,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做到有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在仿说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学习需要也不同。对于思维能力较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话题内容框架,实现意义性表达。但是对于那些思维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都偏弱的学生而言,光有思维导图是不够的,笔者还通过图3将思维导图和语篇语句进行匹配,从而降低了仿说练习的难度,给那些在思维和语言都较为薄弱的学生搭建了必要的支架。

3.结构内化,尝试自主表达

学生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仿说练习之后,笔者不再提供给学生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或者语篇支架(如图3所示),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仿说练习中逐渐内化这个话题的语篇信息框架,把具体的语句提炼成一个个的信息点,再用思维串联这些信息点,完成从零碎的语句和单词到一个完整的话题内容信息结构的转变。这个语篇信息结构内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以某一特定话题引导的思维建模。思维建模之后,学生尝试进行自主表达,并诉诸笔端,形成草稿;教师修改草稿,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率、规范性和思维性。

这样围绕思维导图,实现了从提炼到以其为支撑,再从支撑到内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学习也从语篇阅读到仿说练习,再从仿说练习到自主表达,最终实现了有逻辑地表达。

(三)注重兴趣激发,强化情感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还不完全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语言知识储备量较少,容易对写作望而却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如鲜艳的图片、有趣的视频、好听的歌曲等,激发学生对所写事物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所写事物感兴趣,写作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习作才能体现出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1第二课时A Music class时,原有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故事(如图4所示),趣味性稍显不足,也无法满足四年级学生对于乐器的应有认知。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在原有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

Miss Fang:Musical instruments can make nice sounds. Nice sounds make nice music. The piano is called“the king of music instruments”.The triangle looks small and simple(简单的),but it can make very clear sounds. The violin is a very important instrument in a band(乐队). The sound it makes is gentle and beautiful.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rums in the world. They can make loud sounds. People often play them with drum hammers(鼓槌),but some ones with their hands.

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扩充的语篇内容,教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如图5—图7所示)。这些或感人、或有趣的素材加深了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包括东西方的代表性乐器及其声音特征,同时也让学生充分领略了这些乐器的声音之美。原本简单无趣的一节课,就好比一碗清汤面,而有了这些素材的加入,顿时变身为色香味俱全的一道精美料理,让学生垂涎欲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进而进行真情实感的写作表达。

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日之功。教师需在正确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语量的积累为土壤,以思维的培养为阳光,以情感的渗透为雨露,精心浇灌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棵植株,使其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