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22-05-30吴雯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品质

摘 要:本文根据思维品质的内容,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实例,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探究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吴雯,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

一、引言

英语阅读课融合了英语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很多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任务只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和记忆,例如概括文章主旨大意、背诵或口头复述课文等。这些活动虽能在一定程度培养上学生的听说读技能,但缺乏对文本的深层次分析、评价和创新,难以实现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思维品质培养与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阅读的过程即思维培养的过程,有思维参与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关于思维品质的具体内容,黄远振等提出,思维品质包含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那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

三、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现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 Section A 3a 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索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多维度的教学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这一文本的体裁是书信,一封是Sad and Thirteen写给Mr.Hunt(学校辅导员)的关于如何处理家庭问题的求助信,另一封是Mr.Hunt 给他的回信。两封信都是围绕Sad and Thirteen在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而展开,包括他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和哥哥之间的矛盾。信中的主人公和学生的年龄相仿,话题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阅读这两封信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使学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情,进行心灵的对话。教师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概括、质疑、推论、创新和迁移,帮助学生有高度、有深度和有温度地去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读前活动开启思维

1.基于主题语境,激活背景图式。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思维的构建需要语境的支持。在思维型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从而找到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点。

【教學片段1】教师播放了Good Luck, Charlie! 里面两兄弟从吵架到和解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感知主题语境,并唤起学生对家庭矛盾这个话题的共鸣。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What's wrong with the two boys in the video? ”。观看视频后,学生会说“They have a fight.”。随后教师引出有关这个话题新词汇。接下来教师问“Have you ever argued with your brother or other family members? ”,大多数学生回答“Yes!”。教师继续追问:

Q1: How did you feel at that time?

Q2: What happened at last?

Q3: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于是,教师成功将学生带入这一话题的主题语境中,并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自身经验,开启了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思维,也为接下来的深入文本做好了铺垫。

2.巧用课本资源,开展预测活动。教材中的语篇由标题、正文、插图组成。关注标题、正文体裁和插图对学生处理文本信息有着重要作用。这个语篇为信件,配有插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文章的信息和线索,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和预测。

【教学片段2】依据书信的特征,教师先引导学生看信件的称呼和落款,从而使学生知道这封信是Sad and Thirteen 写给Mr.Hunt。再根据文章的插图,教师向学生提问“From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y he wrote the letter to Mr.Hunt?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Maybe his parents have a fight./Maybe their parents don't love each other./Maybe ...”。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发散思维,合理想象和积极预测。这些预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下文,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想象能力。

(二)读中构建多维度的教学活动,培养逻辑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

1.运用图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图式就是用图形来说明现象或事实。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人们在表述一件事情或者论述一种观点时,前后是否相关联,是否有矛盾,段落之间是否顺序得当、条理清楚,所用论据是否能有效支撑论点, 所得结论是否顺理成章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式来帮助学生梳理和分析语篇信息,理清语篇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使文本信息可视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片段3】学生读Sad and Thirteen 写给Mr.Hunt的信,提取主要信息,明确图式的主题词汇为problem,这篇文本就是围绕Sad and Thirteen的问题展开的,然后教师通过提问进一步带领学生去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系。Q1: What's his problem?  Q2: Who can't he get on well with? Q3:What happened between his parents? Q4: Is his brother nice to him? And why?  Q5: How does the boy feel about all the problems? 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第一个语篇的图式(见图1):

第二个语篇是Mr.Hunt给Sad and Thirteen的回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封回信的内容,继续去补充和完善第一封信的图式。第一封信主要讲的是problems,第二封信是针对这些problems所给出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第二封信中画出所有表示建议的句型,提炼出动词短语,进行分类归纳,完成图式(見图2):

教师通过图式,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理清了两封信的内在关系,将散乱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图,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文本信息里的观点,提出质疑,发展批判性思维。

【教学片段4】在阅读第一封信时,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分析了Sad and Thirteen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家庭矛盾,所以这些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根据此情此景,教师提出问题“If you were Sad and thirteen,what would you do? ”。此时,学生需要在充分感受Sad and Thirteen的悲伤情感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内化迁移,给出有温度的建议。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回信,找出所有Mr.Hunt 给出的建议。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去验证和比较自己给出的建议是否和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有共同之处,当然也可以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建议提出质疑。教师设计了以下的问题“Do you agree with his advice? ”,同样给出了学生回答的语言支架“Yes, I do. I agree with him because.../I'm afraid I don't. I disagree with him because...”。

上述过程中,学生从表达自己的观点,到阅读文章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再到质疑别人提出的观点,这一层层深入的思维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启发学生形成个性化观点,同时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到文本的内在情感,真正实现读者与作者、语篇的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评价和诠释的能力,发展了其批判性思维。

(三)读后创设有温度的真实体验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1.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角色扮演是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语言输出活动,它把教材中的情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和拓展。

【教学片段5】教师创设了中学生心理访谈的表演情境,设置了四个角色,分别为采访者、悲伤十三、两位心理辅导员,并给予学生语言提示的支架(见图3)。

各小组的学生在和谐互助的环境中合作交流,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课本剧。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角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和运用。这样不但引发学生思考,也帮助学生提升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2.解决真实问题,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有效的阅读为文本和实际生活搭建了桥梁。因为阅读不仅仅是助力学生解读文本,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服务。

【教学片段6】教师给学生介绍了自己学校的心理辅导员,最近有两名学生遇到了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他们写信求助于心理辅导员,请大家帮心理辅导员给他们写封回信,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两名学生的信如图4所示:

面对这样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学生需要基于自身情况,多角度发散思维,帮助这两名学生出谋献策。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模仿创作能力,教师还引导学生搭建了写作的脚手架,将所学语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整合迁移到这一书面表达中,指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迁移创新(见图5)。

如此,学生就需要走出文本,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他们需要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课后作业设计,让温度和关爱持续。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问题,但有的学生羞于启齿,不敢表达。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见图6):

通过建立班级的“心情墙”,真正做到了超越文本、回归现实。学生可以在便利贴上写上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不留名地贴在“心情墙”上,隐晦又真实地去表达了自己的烦恼和感受,而热心帮助的同学能够创造性地给出自己的建议、愿望或关爱。这样开放性的任务,为学生真实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提供了舞台,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学会了倾诉情感,互相关爱,课上课下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四、结语

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至关重要,而阅读教学架起了语言和思维的桥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多维度的教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到阅读的温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4]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9):7-13.

[5]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时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8]陆李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6):49-53.

[9]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品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