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2-05-30刘可文田群香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小学语文

刘可文 田群香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语文教育领域,教育媒介化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跨媒介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新趋势。实施跨媒介教学是落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契合新时代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征。本文从整合跨媒介资源、树立跨媒介意识、搭建跨媒介学习平台和提升媒介素养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实践路径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媒介在教育场域的深度介入,形成了典型的教育媒介化现象。[1]自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线上教学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新常态,加深了教育媒介化的程度。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把媒介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本文拟从跨媒介教学的内涵界定、实施跨媒介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

一、跨媒介教学的内涵

关于“媒介”,加拿大媒介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2]的观点,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将媒介作为“延展信息传递的介质”[3],美国批判理论家波斯特认为“媒介是人类在传播信息、延续文化过程中利用的媒质存储等物质工具、载体或中介,有时指大众媒介、大众传播”[4]。媒介无处不在,不同学科对媒介有不同的理解。在传播学领域,媒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二是指从事信息传播的机构,如报社等。[5]在语文跨媒介教学中,媒介主要指常见的大众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手机、电脑等。

关于“跨媒介”的概念,《跨媒体,到底是跨什么?》一文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跨媒体的核心在于这些媒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于它们各自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于它们需要从观众那里得到什么样的认知和社交反馈”。[6]跨媒介是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联系、流通与互动,强调信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介平台间的跨越。在语文教育领域,“跨媒介”主要是针对单媒介条件下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的,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在众多媒介资源中进行“跨界”学习。此 外,“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突破自己的局限和舒适区,敢于向更高、更远,更加异己的他者、文明与文化迈进。[7]

跨媒介教学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媒介资源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通过音频、视频、图表等形式来进行跨媒介教学,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资源来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与传統的教学模式相比,跨媒介教学多采用的是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只有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与感染力,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

二、开展跨媒介教学的意义

在媒介化时代,教育媒介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开展跨媒介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快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

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头传播—纸质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的发展过程。各类媒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适应“跨媒介”的学习方式,适应数字时代新常态。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2.1%,推动以小学生为代表的低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停课不停学”,很多学校利用网课进行线上教学。当前,手 机、平板电脑成了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也随着社会媒介化的发展而改变。微阅读、音频、短视频等更能满足大众在快节奏、多样化生活中的新需求。在数字化时代,纸媒已不能满足人们获取、记录、表达信息的需要,电子媒介与互联网媒介更符合人们的多元需求。

2. 契合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世纪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跨媒介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第三学段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在第四学段提出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让学生“积极尝试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在第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会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从学习资源、学习空间、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数字时代给语文学习带来的新变化;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也与时俱进地对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 拓展语文教师的跨媒介教学思维

与传统纸质媒介的滞后性、单一性、静态性的特征不同,新媒介具有即时性、动态性、互动性等优势。将新媒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开展跨媒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融入跨媒介元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革新,符合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的热情。其次,开展跨媒介教学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图片、影视等带给学生视觉、听觉及多种感官相结合的独特感受。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视频、音频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 后,开展跨媒介教学能实现教学资源和学习成果的实时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同时还能在网上建立资料共享平台,分享学习成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因此,实施跨媒介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趋势,语文教师应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利用新媒介的优势更新教学方式,让媒介助力语文教学。

4. 提升小学生跨媒介阅读能力

当代小学生作为“数字的原住民”,是在多样的媒介环境中长大的,他们通过电脑、手机等查找或阅读海量信息,他们既是“读图的一代”,也是“读屏的一代”。线上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新趋势,互联网作为未成年人获取资源、坚持学习、与朋友保持沟通的重要保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在积極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融入了跨媒介元素,内容大多是让学生在自主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体现了“在做中学”的特点。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出,活动的展示路径是手抄报和图片;口语交际“说新闻”中明确提出,学生平时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介会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让学生选一则感兴趣的新闻谈感受;在关于诗歌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介搜集相关诗句。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已经融入语文教材和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将多种媒介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了语文教学的趋势。

三、跨媒介教学的实践路径

随着教育媒介化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要整合跨媒介资源,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树立跨媒介教育意识;搭建跨媒介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正确辨识媒介信息。

1. 整合跨媒介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跨媒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将跨媒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赋予语文教育新动能。不同媒介资源具有不同的优势,文字和画面共同构成一个意义共同体,文字经过大脑的加工可以转化为画面,而画面经过大脑的解码同样可以转化为文字。探究语言文字在不同媒介中的运用,把握其特征与规律,提高面对不同媒介时的理解、判断、质疑能力,以便更加实用高效地进行沟通交流。[11]教师对媒介资源进行整合,要根据课文内容、学情特点等进行合理选择,最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影视剧是一种动态的文本,为语文跨媒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故事性和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将相关的影视资源引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近距离地感受人物的表情、动 作、心理活动等,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把影视版《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搬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并让学生思考文字和影像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这种文本与影视剧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文本与音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跨媒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主要适合朗诵类文本的教学。

2. 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树立跨媒介意识

在小学开展跨媒介教学,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教师、家长、社会要转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树立跨媒介学习意识。跨媒介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首先,跨媒介教学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媒介形式进行。当前,常见的跨媒介教学形式有“文本+图片”“文本+影视”“文 本+广播”“文本+音乐”等。其次,跨媒介教学是依托互联网,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所进行的教学,当前所流行的“云课堂”也是跨媒介教学的一种形式。最后,跨媒介教学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钉钉群、QQ群、微信群等发布学习任务,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合理、适度地使用电子产品;社会要积极地为跨媒介教学创设条件,如有意识地提供跨媒介教学资源,提供实施跨媒介教学的场所,建设跨媒介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等。

3. 搭建跨媒介学习平台,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媒介融合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态,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网络课堂等各种服务于学习的媒介资源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多样的途径。基于此,教师可打造跨媒介的线上资源共享学习平台,采 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各项语文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共享学习平台上创建学习资源库,将文本、视频、音频、讲座、评书、图片等相关资料上传到资料库,供学生下载、查阅和学习。如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教师可通过创建学习资料库的形式,上传与鲁迅相关的文本、视 频、图片。其次,在共享平台上开设学习交流论坛,让学生在交流区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感受,同学之间进行点赞和评论,教师实时关注学习进程。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符合教育对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数字时代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形式。

4. 提升师生媒介素养,正确辨识媒介信息

媒介素养是指“社会公众认知媒介、参与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12]。在数字化时代,学会正确地认知、参与、使用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能。教师和学生要主动适应教育媒介化的发展,不断提升信息认知、生产以及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会使用跨媒介技术。跨媒介强调文本信息在不同媒介平台上的跨界沟通与融合,将语言文字与音频、视频、图片等相融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次,语文教师要有组织学生参与到跨媒介教学中来的能力。提升跨媒介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在多种媒介互动中学习语文。首先,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或者观看有关视频的方式,有意识地学习跨媒介相关知识。其次,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从学生层面来说,面对海量信息,学生唯有具备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的能力,才能在跨媒介阅读时辨别信息真伪,厘清媒体立场,从而表达和阐发自己的看法。[13]因此,须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识别、判断、鉴别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人都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将语文教学与跨媒介相结合,实施跨媒介教学,已成为当前或者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小学语文阶段进行跨媒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外,跨媒介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处理好语文和媒介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传播媒介的变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更是一次语文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严功军,刘庆辉. 技术促逼与场域重构:教育媒介化现象研究[J]. 中国编辑,2022(1).

[2]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6.

[3]陆扬,王毅. 大众文化与传媒[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0.

[4]马克·波斯特. 第二媒介时代[M]. 范静哗,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

[5]荣建华.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0.

[6]亨利·詹金斯,赵斌,马璐瑶. 跨媒体,到底是跨什么?[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5).

[7]林玮.“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本体意义:一种传播共同体的视角[J]. 中学语文教学,202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13.

[11]顾之川.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教学及评价[J].语文建设,2018(34).

[12]袁军. 媒介素养教育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38.

[13]顾鑫浩. 跨媒介:数字时代教学新常态[J]. 语文建设,2019(7)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小学语文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