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研究提升小教师范生语文PCK水平的实践与探索

2022-05-30黄敦明刘晓玲

南北桥 2022年9期
关键词:师范生案例课文

黄敦明 刘晓玲

[ 作者简介 ]

黄敦明,男,湖南武冈人,本科,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研究。

刘晓玲,女,湖南隆回人,本科,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项目名称 ]

本文系 202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课题“PCK视域下小教师范生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XJKX21B187); 2020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1819)的阶段性成果。

[ 摘要 ]

小学教育师范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而在这五项技能中,教学设计技能是师范生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核心。而影响教学设计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就是PCK,也就是学科教学知识。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从语文名师教学案例、一线教师教学案例以及自我实践案例等方面阐述提升小教师范生语文PCK水平的策略与方法。

[ 关键词 ]

案例研究;小教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PCK)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55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预备军,当前小教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学生见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工作中发现,小教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普遍较弱,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整合教学内容的意识和理念,缺少文本解读和处理教材的意识。每次提及语文教学设计,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无所适从,首先想到的就是“抄教案”。这样他们就不能透彻了解教学设计中的目标、重难点、学生活动、教学环节设置等设计意图,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小教师范生语文教学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专业成长之路也会受到影响,师范教育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在影响教学设计的诸多因素中,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一个关键因素。它是美国学者舒尔曼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被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它包含着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知识、教学法知识等知识内容。小学语文PCK的获得,是一个由实践到反思再到经验积累,然后再实践,再反思,再不断积累经验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就需要师范生在习得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沉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案例研究,就是一种能够快速提升小教师范生语文PCK水平的有效方法。

1 观看、分析、模仿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丰富学科教学知识

PCK不仅是影响教学设计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换言之,一名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越丰富,他的教学能力就越强,教学水平就越高。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的PCK无疑是丰富的,是值得小教师范生学习和借鉴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诸如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等,让学生在观看后交流讨论,再模仿实践,不断生成和积淀语文PCK。

例如,在欣赏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游园不值》一文中,学生被窦老师优雅大方的气质、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优美的教学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深深折服。在交流中,学生也明确了古诗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齐读、互读、范读、指名读等,读出节奏和韵律,更要抓住关键意象和关键字句,品读赏析,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表达,感悟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学生也表示,要想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和意蕴,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古典文化修养,提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精神气质。

在观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文时,学生发现王老师非常擅长营造语文学习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注重关键字句的品析,注重以情促读,指导学生要读出诗意,读出情味,读出个性。而听完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阐释,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四个方面的目标,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中,语言是基础,思维是内核,审美是特质,文化是功用。同时,学生围绕“好的小学语文课应该是怎样的”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共识,那就是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要有“三味”,即语文味——“动情诵读”的“读味”,“圈点批注”的“写味”,“咬文嚼字”的“品味”;人情味——充满情趣,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个性味——或选材精当,或设计新颖,或灵光一现,凸显教育智慧。

学习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灰雀》一文时,有一个环节让学生很有感触。在教“雀”字时,他讲解了“隹”字的特殊含义,从造字法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雀”字的内涵。然后再带领学生理解“雀”字在“欢呼雀跃”“鸦雀无声”“黄雀在后”等词语当中的独特意味,突显汉字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喜爱。之后,还引出了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背诵。看完这个教学案例,学生明白了,在生字教学中,要根据生字的特点,比如造字法、特别的偏旁、结构和笔画等,采取有效而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另外,学习生字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教生字不能教得太呆板,要将其放到具体的生活语境当中去理解和使用。薛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环节,并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读和指导。针对这些设计,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其实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朗读活动的设计,教师与其在课堂上条分缕析,滔滔不绝,还不如指导学生读出文字真实的情感。因为学生如果能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就是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这节课的最后,笔者与学生在深入探讨后,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即如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

2 充分利用实习活动,深入小学语文课堂,研究一线教师常规教学案例,积累学科教学知识

小学语文名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无疑是丰富多样的,也闪现着个性和思想的光辉,可以帮助小教师范生提高理论站位。但是,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学生不易模仿。因此,在研究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案例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小教师范生每学期实习的机会,观摩研究一线语文教师常规教学案例,进一步模仿和提升。在近几年带领和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和小教师范生观摩研习了一系列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教学案例,有了较多的收获。

例如,一教师执教《鸟的天堂》一文,对于这篇课文,可以教学的点很多,比如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南国榕树的美丽和奇特、理解“鸟的天堂”的特殊含义等。然而,在课堂上,该教师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理解课文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上,也没花太多的时间去分段概括、品词析句和分析文章主旨。这让一些师范生感到疑惑。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笔者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设计的意图。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如此,语文教师就要利用好这个例子,充分挖掘每篇课文当中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该教师之所以选择把动静结合作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出于单元目标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和静态景物描写。因此,本单元所选择的几篇课文都是为了达成这一单元目标而选择的例子。无论是《鸟的天堂》《四季之美》,还是《古诗三首》,教师都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一教学要点,实现单元目标。另外,笔者还跟学生强调:在一些名著导读课文教学中,更要秉承“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主张。因为节选的部分虽然精彩,但毕竟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利用节选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更好地贯彻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理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又如一位教师执教《太阳》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说明方法。该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2.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3. 品读语句、习得方法;4. 运用方法,初试身手;5. 课堂小结,延续所学。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师范生发现,该教师不仅很好地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更是别出心裁。首先,她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太阳距离地球“远”这一特点,明确该部分的说明方法。其次,结合课外示例,让学生体会、表达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接着,她让学生根据之前教授的阅读方法合作学习课文中关于太阳“大”和“热”的内容。最后,让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今天学过的说明方法来描述。整个过程衔接自然,将教、扶、放、用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通过研究这样的案例,小教师范生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

在见实习的案例研究中,师范生还发现,为什么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时秩序井然,学生积极参与?为什么自己上课时教室里总是乱糟糟、闹哄哄的?其实,这些问题背后,就有学科教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小教师范生在大学课堂里和网络视频里看到的小学生并不是真实情境中的小学生,现实中的小学生是顽皮好动,天真活泼的,是不那么规矩的。在优秀一线语文教师的课例分析中,师范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变得丰富一点,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既要注重奖惩的方式、教学评价的方法,还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突出行动导向。具体来说,就是要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教师要对课文文本进行充分而深入的解读,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部分,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让学生能听懂,能学会,并获得某种情感上的满足。例如:在教《狼和小羊》《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来演一演;在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春天来了》《山居秋暝》《敕勒歌》等課文时,可以让学生来唱一唱;在教《荷花》《春日》《惠崇春江晚景》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来画一画;在教《坐井观天》《风筝》《渔夫》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来编一编。总之,关注儿童视角,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趣,是小教师范生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又一收获。

3 注重理实一体和课堂实训,在小教师范生的自我实践案例中,反思增长学科教学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语文名师案例和一线教师常规教学案例研究的同时,笔者要求小教师范生将习得的学科教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中理解和巩固。实践之后,再进行反思和学习,增长、创新学科教学知识。

例如,一师范生在模拟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教态自然,思路清晰,花了较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弄清楚小蝌蚪变成大青蛙的过程;另一师范生在教《小壁虎找尾巴》一文时,同样花了很多的时间分析了小壁虎找尾巴的过程。在对这两个案例进行教学分析时,很多师范生一开始都觉得这两堂课教学环节完备,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评价到位,上得挺好。但是通过师生交流,师范生发现这两堂课都有突出的问题,即忽视了语文的本体性要素,很大程度上将小学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要抓住其本体性特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小学说明文教学当中尤为明显。比如一教师在教《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1. 蝙蝠在夜里是怎么飞行的?2.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这一秘密的?3. 蝙蝠与雷达有什么联系?并且在课中一次次强调思维导图,没有涉及语文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味。

又如,在教《牛和鹅》这篇课文时,师范生讲到本文所揭示的道理,根据教学参考书上观点来表达: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这样的解读,其实并没有错,但是对于这篇课文的主旨来说其实是有些争议的。所以,课后笔者在跟师范生交流时强调:对于这类讲道理的作品,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答案,要善于启发小学生思考和表达,言之成理即可;同时,作为语文教师,看待问题也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完全照搬参考书。

4 总结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案例研究,师范生在交流讨论、模仿实践中丰富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设计夯实了理论基础,乐观自信地走上了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崧舟. 听王崧舟老师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曹磊. 基于儿童视角下小学语文文本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 课外语文,2019(9):41;47.

猜你喜欢

师范生案例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背课文的小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