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视觉心理效应我国原始彩陶纹样的审美研究

2022-05-30姜乃源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

摘  要:彩陶装饰图形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极为浓厚的象征意义,它凝结着原始社会重要的社会信息,充分反映了原始先民的意识形态及当时社会结构的发展。装饰纹样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产生的视觉效应、心理效应,是认识当时人们心理、情感、审美的重要途径。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在视觉上产生的视觉心理效应,是研究原始先民审美意识、思想情感的重要依据。从纹饰的视觉心理效应角度,探究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形式美及其对先民思想情感的呈现。

关键词:彩陶纹样;视觉效应;心理效应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彩陶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瑰宝,是艺术美的成功范例。而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更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以及审美内涵,是对人类思想文明的高度提炼,及追溯原始先民意识形态和心灵世界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心灵内容。原始彩陶是先民们表达情感和寄托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在大脑中抽象的理解、认识与升华,对研究形式美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彩陶上所呈现的装饰纹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原始彩陶中大量出现及运用,是先民对自然物象的再现,将其提炼抽象为艺术形象,成为具有鲜明特点的装饰纹样呈现在彩陶上,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对美最原始的追求。

原始先民在人类文明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制度体系尚未成熟之前就绘制了彩陶纹样,简练的勾勒、抽象的概括,看似随意的装饰纹样却“遵守”着自然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式,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内涵。在文字记载匮乏,史料不足的条件下,原始彩陶上所呈现的视觉心理效应,能够使我们探究原始先民的特定心理、视觉审美。从原始彩陶纹样所带来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分析角度出发,对原始彩陶纹饰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当时的社会风貌、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

一、艺术视觉心理效应的界定

视觉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形式的认知更离不开视觉。眼睛作为视觉感官,捕捉一切客观事物,视觉神经再将信息传达到大脑皮层,通过脑神经系统信息被分层过滤为思想情感,这种从视觉到心理的转换,使艺术形式产生视觉心理效应。“‘看其实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以并行的方式,對景物的很多不同的特征进行响应,并以以往我们积累的视觉经验作为指导,把这些特征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1]换句话说,视觉将所看到的客观事物与生理机能相互碰撞,在视觉上形成一个为大脑提供的客观体系,再与视觉经验和生活体验相融合,对所看到的对应物像产生视觉心理效应,从而进一步会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心灵世界产生影响。

视觉形式是表现思想情感,传达生活感受的重要媒介,与语言形式一样,有不可代替性。点、线、面及色彩等组成的艺术形式,在视觉上造成的冲击力,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而产生的视觉心理效应是研究任何艺术形式及领域的重要依据。同时,一种具有特征的视觉形式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意识,及人类心灵世界的演变。视觉心理效应是通过视觉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搭建通往创作者与观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借助视觉心理效应可以更深入地探析艺术审美价值和审美韵味。

二、原始彩陶纹饰的视觉审美特征

彩陶纹饰作为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绘画装饰,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视觉形式,是连接原始先民与自然的“桥梁”,是寄托先民们主观情感的客观载体。对原始时期艺术的研究和挖掘,纹样所呈现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和着力点,对于视觉效应的研究侧重于其表现形式,所以对彩陶纹样产生的视觉效应的研究也是彩陶纹样形式研究的重要依据。纹样赋予了彩陶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虽然纹样图形样貌源于自然,但是先民们对所见物象是一种直观再现,体现了彩陶纹样独特的表现形式。吴冠中先生对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呈现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美术作品的唯一手段就是形式,一切思想情感的表达只能依靠形式来体现。形式,它主宰了美术。”[2]纹样所产生的视觉效应是探究彩陶的根本性问题。彩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其装饰纹样形式呈现出的视觉效应,具有鲜明特征的彩陶纹样,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社会阶段。若没有对于其视觉效应的研究,一切评说都是枉然。

由变幻莫测的线条组成的轮廓是彩陶纹样的主要特征,纹样随着彩陶器型的收缩、高低、延伸等环绕表面,简单的形式构造,线条间的交叉错落,灵活多变,整体纹饰在视觉上赋予形式规律美的视觉效应,使得以实用性为主的彩陶达到了物质需求和审美要求的高度统一。纹样的产生是人类有意识的创造,其形式特征与先民的内心变化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所产生的视觉效应也不相同的。已知最早的彩陶遗存是陕西华县的老官台文化遗址,文化层薄弱,器形以三足器为主,纹样种类很少,纹饰形式简单,装饰感不强,整体陶器纹发展水平较低。作为中国彩陶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文化体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代表着中国彩陶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纹饰特征也各有千秋。仰韶文化的彩陶艺术发展较为成熟,纹饰单纯而明快和谐,大多是对自然物象的具象表现,简单的形式构造,质朴写实,极其精炼,纹饰秩序分明,不见有繁缛的花纹,其中半坡类型中的鱼类纹饰和庙底沟的鸟类纹饰具有简洁质朴之美;马家窑文化作为彩陶艺术中辉煌阶段,纹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整体以严谨规整为主要特征,具有秩序、节奏、韵律感等视觉效应,纹饰主要以四大圆圈为主,看似随心所欲的形式中又包含节奏规律性。

三、原始彩陶纹样的视觉心理效应

(一)纹样形式产生的视觉效应

世间万物,无论是生态、结构还是活动,秩序感、均衡感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生生不息。它们存在于自然生态中,积淀于人在适应生活的体验中,又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关系中。原始彩陶纹样作为原始文明宝贵的艺术形式,其中的秩序、均衡感是美术形式统一变化的基本依据。我们在大量的秩序化、均衡感的图案中可以看出“美感”,因为这种富有审美韵味的结构适宜人的视觉心理[3]38。彩陶纹样是以一定的母题为基础发展演变的,受自然秩序的支配,对母题进行绘制和变换,形成具有视觉效应的秩序性纹样。因此,彩陶装饰图案的特性,充分体现了秩序感的意义,简洁流畅的线条所形成的秩序结构在视觉上很容易把握,它所产生的形式规律以及和谐的视觉效应,也反映了原始先民们创造美的天性。彩陶的纹饰是由具有秩序的自然物像演变发展而来的,它所产生的秩序感是适宜原始先民、迎合他们心理的形式之本。彩陶纹饰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也代表了不同的秩序感。几何纹是彩陶纹饰中具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装饰图案,在构图上采用对称规整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元素简化、程式化,然后有机组合在一起,井然有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装饰意味,是严谨规范的秩序感;自然纹样是以动物纹、植物纹为主,是原始先民“观物取象”创造的纹样,以单纯写实为特征,是对自然界中形式秩序的直接表现,画面自由活泼,在视觉上给人以放松的状态,是对大自然的享受,也是一种感性的有机秩序。

彩陶纹饰在构图上看,通常以“对称与均衡”的法则作为图案纹饰产生平衡感的基本形式,最开始是由散点构图向有规律节奏的形式转化,并趋于完美。而纹饰构图中图案均衡感的启发最初源于先民们顺应大自然的辩证法则和有序的运动规律之中。对称常用于彩陶纹饰中,是对于具象图形、几何图案的重复,从而使纹样构图在视觉上产生均衡美。以四大圆圈纹为例,简洁粗练的线条描绘网纹纹饰,与圆圈形成对比,对称重复的排列形式环绕于器身,给观者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具有和谐均衡的艺术美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节奏存在于自然生态当中,自然界中的各种节奏是艺术节奏感的源泉,使作品呈现艺术审美价值。节奏感是把相近的形式因素,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律进行重复排列和延续[3]92。“节奏与韵律感”是彩陶纹饰常见的形式美,从中可以使人感受到原始先民对于生命崇高的敬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随着先民们情绪、生活、行为的变化,纹饰具有快慢缓急、此起彼伏的各种变化,是艺术上的有机变化。其节奏是对生命的延续,对情感的表达,使图案整体具有韵律感。在彩陶纹饰中产生的节奏与韵律感,以几何纹样最为突出,重复的排列、二方连续、均衡对称等形式产生节奏与韵律的美感。马家窑文化的几何纹饰将节奏韵律感呈现得活灵活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常见的折线纹、四大圆圈纹、回纹等以单线、多线、对称、平行的多种有序的排列,线条穿梭在彩陶表面,盘旋于器身,在重复对称中产生了强烈、奔放的艺术感。从整体来看,原始彩陶纹饰形式赋予人以秩序感、均衡感、节奏韵律感等视觉效应。

彩陶装饰纹样作为原始艺术,很少受到各种束缚和干扰,所呈现的形式和图形更具代表性,风格也更加纯化。原始彩陶纹饰的视觉效应使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看似是对物像的模仿,忠实于表现所看到的物象,但其不是简单普通意义上的绘制,而是抽象的概括和有意味的呈现。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利用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将自然形态淋淋尽致地展现在彩陶上,流畅的线条,各纹样极富生命的韵律,呈现流动的活力。反映整個生活环境充满活泼、天真和淳朴,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是和平安定的社会背景,及当时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简洁的纹样所产生的视觉心理效应把观者带入自然,带入生命,带入灿烂的史前文明,使人赏心悦目。

(二)纹样的视觉心理效应形式

艺术起源于个人的情感冲动,与社会、自然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装饰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是生物秩序与自然形态同构的产物。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是原始先民情感本质呈现出来的形式和付诸先民们视觉想象的心理效应形式,是在没有理论支撑、思想束缚的前提下,简洁单纯地将当时的情感本质和社会意识真实呈现出来。在没有语言、文字表达的时代,借助图文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思维,诉说着无法言说的心灵世界,这也是纹样诞生的直接动力。纹样作为彩陶的装饰表现形式,灵感及形态样式来源于自然,而装饰源于人的情感和人的内在心理需要。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决定了纹样创作的“随心所欲”,不囿于理性的规范,图形就自然、真实地集合着原始先民天真未凿的天性,及萌芽状态的情感意识。原始社会向前发展,精神的输出主要依靠于彩陶的装饰制作,通过这种形式,为未知的思想情感寻找归宿和载体。取材于自然中的各种形态样貌,把自然中的各种形态,根据人的心理将实物进行抽象概括,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艺术形态。所以彩陶的装饰纹样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内涵的表达,根据主观心理的个性化表现,与当时人的生活与心理、社会密不可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是非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原始时期,人类文明社会尚未成型,彩陶纹样形式没有社会性因素,纹样内容反映呈现的心理效应是探析当时先民心灵世界的材料依据。

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不受任何理性因素的支配,没有特定美的制约,其产生是远古先民随心所欲的创造,甚至是即兴的发挥,是人类早期对美最古朴真挚的追求,最大程度体现了人类自由的艺术天性和心灵图式。“线”作为人类最高级的抽象思维产物,承载思想情感、精神理念的重要媒介,是彩陶纹样最基础的构建元素,由变幻莫测的线条组成的轮廓是其主要特征。由线条编绘的纹样形式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视觉上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它随着彩陶器型的收缩、高低、延伸等环绕在其表面,适应着千姿百态的器形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原始先民心灵的变化。这种线将丰富灿烂的纹饰表现地具有节奏性和流动感,充满富有生命的姿态,具有灵活的视觉效果。在纹样上,以“线”为本,千变万化的线条直接地体现人的心理变化,由线条组成的纹饰图案则更是人心理图式的体现[4]。彩陶纹饰的线条产生视觉形式的节奏韵律感、统一变化等,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变化。因此,纹饰的线条流动性所表现的视觉效应形式,是探究当时先民们心理情感的重要脉络。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每一位艺术家都能在优秀的艺术品中看见生命的活力和生机。”[5]通过线条来描绘万物的彩陶纹饰,主要有象形纹样和几何纹样,纹样经过原始先民心灵世界的过滤、简化,形成丰盈多变、形态万千的样式。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线条流动性是对先民心灵世界的映射,随内心情感的变化而波动,产生的节奏、韵律是生命跳动的美。千变万化的彩陶纹样呈现的视觉效应、心理效应都不相同。视觉上粗细、长短、曲折、蜿蜒,线与线之间的交叉及平行等多种线条形式反映的心理效应大相径庭。以点形成体量的面,视觉上给人以厚重、端庄感。马家窑文化彩陶是彩陶纹饰发展的黄金阶段,其纹饰线条的走向流动更是千变万化,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以线为装饰元素,粗细上随性流动,线条冗长,环绕器物整体,流动且匀净,将生命的韵律和节奏表达得活灵活现。但到后期这种充满流畅、动感富丽的纹饰逐渐被没有律动感的直线等几何图样所取代,由最初变化丰富的流线转向呆板迟缓的直线,由轻快、活泼、自然,走向严谨、规范、凝重,纹饰风格的演变是心境的变化。其生硬、凝厉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青铜纹饰,为后来饕餮纹的形成提供基础。这种现象反映了原始先民心灵所受到某种曲折,是受挫折后的情感宣泄,是刻画纹饰时的漫不经心,是遇困境的心灵寄托,是心灵的某种凝重和封闭的一种反映。马家窑文化中马厂多直线的运用,从视觉心理上传达了严谨、刻板的情绪,是受当时社会体制逐渐成熟的影响。前期与后期的纹样相比,同样是对物像的简化概括,但整体而言,有着不同情感的流露以及心灵世界的活动。

“不同线条类型的配合和混用还会使感情的表达显得更加委婉和富有变化,”直线的增多,在马家窑文化中,回纹配以网纹,线条间来回叠加,连绵不绝,线条的横向性,多表现先民们安宁、寂静、舒适的生活状态;圆形线或弧线让人联想到月亮等自然物像,是圆满或完美的寓意,体现先民们柔和、淳朴的性情。这些看似简单,没有表现力的线条,含有丰富的内容,被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彩陶纹饰的创作起初是对自然的描绘,但从线条走向来看,是以心理图式为创作的出发点,作为人类心灵情感的表达媒介,使人的心灵得到极致的自由抒发,其强烈的表现性也是彩陶纹饰的重要特征。彩陶纹饰在视觉上产生的视觉平衡,是先民心理图式力量的直接反映。彩陶纹饰虽然都以单一的“线”为表现形式,但每一个创造的纹饰图案都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描绘着原始先民们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心理图样,蕴含着人类内心早期的情感世界,有着不可言说的心理意味。直至今日都能从中领略到先民们的智慧、勤劳,对生活的热爱及审美追求。

(三)纹样的视觉效应形式与心理效应形式的关系

视觉可以给人带来最直观的心理感受。视觉与心理具有互通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人的视觉活动是一种带有主观性、创造性的行为。它能够发现事物、感知事物并且选择事物,通过视觉经验和心理情感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视觉形象不是对事物直接、机械的重现,而是具有主观创造性。人类在现实中所看到的事物,视觉器官会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概括出其事物的决定性特征,并创造出一个抽象化、符号化的图形。形式是人类视觉最容易把握的事物要素,人类能够将视觉经验与感知事物相结合。同样,视觉可以给人带来最直观的心理感受。彩陶纹样形式在视觉上能够转换为一种审美的心理效应,是把握原始先民心理效应的要素。从视觉角度能够探析原始先民的心灵世界和思想情绪,反之,从心理审美角度出发,能够理解纹样的形成以及发演变过程。彩陶纹饰的形成是视觉与心理的结合,是与大量的生活经验结合,追求精神意象,借助意蕴的视觉形式来表达心理世界和对美的追求。线条产生的纹样变化,反映出心理情感的节奏变化。

几何纹样与象形纹样相比,更具有抽象化和程式化。几何纹样是原始先民经过情感思维的过滤、衍生的一种视觉形式。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早期人类将所见所闻的自然事物,借助纹样的视觉形式来传递自己无法言语的精神世界和对美的追求。人的心理与图形产生的视觉形式具有同一性——活泼、轻快的图形反映了愉快轻松的心理,沉闷的心理产生的是静谧严谨的视觉形式。视觉与心理感知相契合,与生活经验结合,视觉形式与前期大量的生活实践识别并产生联想,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彩陶纹样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节奏、韵律、平衡感是符合视觉心理,同样,秩序节奏感是符合人的心理,从而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也属于视觉心理的本能反映。视觉效应与心理产生呼应是生理基础,图形样貌可以使感官心理产生舒适、愉快,同时也是本能的排斥与方案。原始彩陶装饰纹样是自然现实中所看到的物像,与心理情感、审美意识相统一,再通过视觉心理和视觉经验将形象符号化、抽象化,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流露出富有生命力量的美。彩陶几何纹样中感受到形式的舒适、明快、活泼的意象是视觉心理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对视觉所产生的效应是极为重要的。在彩陶装饰纹样中,纹样的视觉呈现反映出相应的心理,相反受心理作用的影响表现出相应的视觉纹样,两者相互作用、影响,是探究社会背景的重要依据。

纹样作为一种图像形式,不仅是装饰艺术,也是人类共同体在物质文化的表现,从视觉上能够直观反映早期人类的心理环境及情感世界。我们置身于千变万化的图形纹样中,从视觉形式上与原始先民们形成心理上的共鸣,探究人类早期自由天真、稚拙淳朴的心灵世界以及人类最早萌发出追求美的意识。彩陶图案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心变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四、结语

彩陶纹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先民一些共同的、相通的精神物质文化的需求,体现着一些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欲望。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对其形式的分析,正是要探究早期人类的精神世界。穿梭在彩陶千姿百態的纹饰“长河”中,体会中国原始先民精神变化,从视觉心理效应形式美探析心灵美、形式美。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内在,蕴含着特定的社会意义,是由人心引发的情感,最直观、纯洁的艺术创造,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反馈美,最高级、最完美的自然创造,其审美韵味是我们了解祖先心理、情感关键。从视觉心理效应出发,立足于对纹样图形的感悟,以通俗的方式来探究多层次的问题,所呈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对原始先民生活情感的理解,从而推导分析出当时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思维意识。

对于早期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研究,应扩展到更大的视野当中,结合社会环境和生活体验,更深层次地研究视觉心理效应上所呈现的情感形式和审美价值。不同阶段的装饰纹样有着不同的特征,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效应形式,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信息。这种表现形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远古先民意识形态及社会结构的演变,从而使现代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类早期的审美内涵以及思维情感。彩陶纹样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从视觉心理效应角度能够分析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情感观念,同样,从视觉心理的角度探究也是认识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关键。彩陶的装饰纹样诞生出万花筒般的形式美,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内涵,也许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任戬.视觉知识[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147.

[2]吴冠中.吴冠中文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9:29.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程金城.中国彩陶艺术纲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199.

[5]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

作者简介:姜乃源,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
浅谈心理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巧用
从心理效应谈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心理效应的探索
浅析色彩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善用心理效应提升高职生就业力
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