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分析

2022-05-30陈清舜

南北桥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 作者简介 ]

陈清舜,男,福建寿宁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事管理、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 摘要 ]

在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为了防止教育工作理论被架空,必须深入分析其实践育人创新路径,将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首先阐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发现其问题较多,比如缺乏先进的思想教育教学方式,并未提出实践育人理念;然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实践育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教育实践目的性、教育工作渗透性以及教育思想时代性,随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价值,比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疗针对性;最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提出对应的路径,包括机制创新、方式创新、内容创新以及理念创新。

[ 关键词 ]

高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9.045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也是核心。高校要想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就要创新教育工作路径,突出实践育人理念,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深入挖掘并整合新时代思政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创建沉浸式学习情境,调动他们的多元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探析

1.1 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教学方式对其有直接影响。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问题依然较多,这影响了教育效果,比如教学方式不够先进。在教学中,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和学生的沟通,不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也忽略了学生的需求,造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重叠交叉。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诉求没有被满足,课堂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1.2 未突出实践育人理念

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忽略了实践育人思想,造成思政育人效果不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塑造学生的三观。但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实践育人理念,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传统思政教育思想的束缚造成思政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特征

2.1 教存实践目的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要有一定目标支撑的,是达到目标的过程。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为了使得工作质量更高,效率更好,有必要实施实践育人模式,通过该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高校之所以开展思政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2 教育工作渗透性

高校在思政实践育人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工作的渗透性,也就是说,要让思政实践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生活、管理以及实践等。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把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出来,并帮助学生平成形确的价值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及时沟通,提高学生的体验感。

2.3 教育思想时代性

就笔者看来,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特征就在于时代性。因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紧跟社会潮流,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要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培养高精尖人才奠定好基础。

3 实践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为了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更好,质量更高,就必须推动实践育人教育路径的创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实施实践育人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理论,完全不关注生活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而且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非常不利。通过参考认知理论,笔者发现,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获得认知逻辑的主要源泉,理论思想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只是表面的。也就是说,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广大教师要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核心,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通过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感染力会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刺激学生的主观情感,从而将思政教育的情感启蒙价值发挥出来。通过思政实践育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实践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引入丰富多样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真实的人物故事和事迹,从而感悟思政的深层文化内涵。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熏陶。

3.3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发挥出来并彰显其优势,高校必须努力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思潮涌入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原有的价值观,这对高校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不利的。为了遏制上述现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把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出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高他们的“四个自信”。通过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成長会更快,这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避免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比如自私自利、冷漠等。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

4.1 理念创新

如果高校坚持思政教育理念创新,那么,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就会有更坚实的思想引导,从而提高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效率。在新时期,随着各行各业的创新,高校也要创新,尤其是理念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学生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实践教育,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公民都和社会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下,学生不仅仅要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品质和素养,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该目标,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就需要主动进行思想创新,为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开展寻找新的路径。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素养的公民。在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时,高校要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为实现预期的思政实践育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内容创新

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效果会受到思政教育内容的影响。所以,在新的时期,在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时,高校也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推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升华。

要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因为大学生代表着民族的希望,象征着民族的未来。高校要以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开展为前提,在教育中渗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仰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革命理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奋斗且刻苦钻研,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强国而不断努力。

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历史责任,这也是他们的重大使命。要确保学生形成一定高度的思想认知,明确革命理想,有坚实的政治信仰,在进行思政实践育人工作时,高校必须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开发传统文化中的“忠孝礼义廉耻”,并将其渗透于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结合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廉洁文化的内涵。在毕业后,大学生将会进入不同的行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可能会成为行业中的中流砥柱,而在大学阶段,廉洁文化的教学对他们会产生重大影响。总而言之,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时,引导学生学习廉洁文化,这对社会廉洁管理的长效性和持久性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3 方式创新

要达到预期的思政实践育人效果,高校还需要发挥出思政实践教学的引导性作用,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所以,在实践中,高校教师不仅要合理挖掘教学内容,还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比如教师选择好内容之后,进行专题思政实践育人,将学生以内容为前提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相互合作,共同实践,深度思考。为了推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定期进行小组汇报交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落实思政实践育人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对思政实践育人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还需要重视建设思政校园文化,通过良好的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笔者剖析新时期思政实践育人理念之后认为,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其和其他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以及廉洁文化教育等。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开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比如校园内部的广场建筑、雕塑造型以及生活区域等,都可以是思政实践育人的载体。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校要将各方面资源优化整合,比如英雄事迹、红色文化以及国家历史等,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展开宣传,比如广播、涂鸦、视频,音乐或者图片等,以此来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

4.4 机制创新

高校要以思政实践育人工作为核心,从机制方面着手进行创新,完善奖罚驱动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开展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积极建设思政育人基地,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金。除此之外,针对广大学生,政府要及时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并且要把学生自身的创业就业满意度以及成功率等和政府的业绩考核相互对接。

地方政府在高校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时,要提供相应的支撑和保障;借助企业的生产资源,促进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平台,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深度学习。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高校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平台,包括实训基地、创业平台、勤工俭学机会以及助教岗位等,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推动学生和社会的对接,为学生后续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各科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合理量化评估,全面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

在新时期,互联网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高校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中,信息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需要合理使用新媒体,把新媒体的舆论宣传引领效力发挥出来,广泛宣传普及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社会典型事例、学生模范以及历史人物等,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笔者认为,高校在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和当地基层社区以及街道办等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服务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同时提升他们的思想认知高度。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阐述了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特点、价值以及创新路径,并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路径。通过详细阐述理念、内容、方式和机制层面的创新,论证了思政实践育人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在新时期,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潮流,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求,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完善教育机制,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力,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蕾,张岩,李明坤,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实践探索[J]. 神州,2021(6):157-158.

[2]蒋小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36(6):11-12.

[3]毛娅萍,马慧.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方法[J]. 青年与社会,2020(1):187-188.

[4]赵晶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模块化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4):59-63.

[5]陳晓君.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7-8.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