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王玉强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案例学习

王玉强

摘要:“项目式”合作学习的出现使教学获得了新的发展与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带来了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够调动思维能力的学习体验。为保障“项目式”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习并应用知识,本研究从初中生物教学出发,基于实验教学环节,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与思考,基于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由实际教学简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具实际价值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案例

所谓“项目式”合作学习,即基于项目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视为需要引导学生完成的“项目”,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提出课题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班级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以产出结果作为实际内容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应用。就实际而言,随着“项目式”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不断显现,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频率逐渐增加,学生在“项目式”合作学习中掌握的技能与知识较以往也有显著提高,学生也能被该教学方式所吸引。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持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不断学习,“项目式”合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还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基于教学案例不断优化与提升。

1   “项目式”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

就“项目式”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的关键内容就是教学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实验教学的条件、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水平、教学目标与希望达成的教学目的等。就此类内容而言,其属于基础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最契合教学实际的方式实现教学设计。举例来说,选择“项目式”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能够满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从设计方面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从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分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具备完成相关学习活动的品格与能力,能够积极面对学习挑战与困难,具备解决问题并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基于此类因素,根据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其次,“项目式”合作学习还要在学生的引导方面精心设计。就当下的教学实际而言,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就当今社会而言,个体存在于社会中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而“项目式”合作学习以小组或者班集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提升,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助力学生社交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设计中还要体现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讨论时间的设计,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态度。

最后,在“项目式”合作学习中,若想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牢牢掌握知识,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有效应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对“项目式”合作学习的资源有所了解。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了解与生物教学相关的信息,从教学资源角度展开分析,生物教学中主要的资源便是教材,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尝试分析理解教材内容,进而逐步设计相关问题。以实际为例,实验开展的作用与目的在于证明理论,或者从实验的观察过程中尝试以实践验证理论。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前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可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以学生感兴趣、能够调动实验动力的问题作为设计的基础。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讲授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从理论方面理解知识,而且需要从实验中观察到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可首先提出定理,然后再引导学生尝试从实验中进行验证,或者设计以实验得出问题结果的教学方案,在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还包括课外资源,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有了更多课余时间,但这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尝试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以实现个性化的课外拓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多种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班级中学生较多,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方法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可在“项目式”合作学习中运用以学生个体或者根据学生情况将其分组进行学习的方式,为其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以便实现个性化拓展。如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生物知识比较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希望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以便拓展知识面,而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之前的基础没有打好,仅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便需要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资料,以便其实现个性化拓展。此类设计方式的主要目的与意义在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基于其实际状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不是一节课或者一次实验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目标,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提升與发展,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2   “项目式”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

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式”合作学习而言,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活动作为案例展开分析,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引导学生阅读本次实验课程的教材内容,了解相关信息后,通过小组实验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就本次实验而言,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实验背后的理论知识,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提前为他们熟悉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前准备好植物种子,并让学生将种子浸泡好以待实验时使用。

其次,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重点,即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现象的原理与基本内容;能够从“项目式”合作学习的角度为“种子发芽”这一实验设计方案,从植物不同状态的角度讨论如何控制其萌發、休眠等。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活动,教师需要合理提出问题,如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提出“种子发芽(萌发)会受到哪些影响?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逐渐推进,在让学生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后,教师进一步提出:“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是相对单一的还是共同产生影响的?”以此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应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控制,使不同的影响因素单独出现。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从实际角度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如果缺少某样实验器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引导学生以现有条件做出假设,展开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验证相关理论知识,还能从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进而基于实际进行拓展。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从实验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学生学习情况等角度展开分析,基于实际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如对于种子的萌发,一些学生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教师可向其提供一些关于种子萌芽方面的知识;而对于那些实验成功并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学生,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其提供拓展资料,针对种子的萌芽这一生物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造成的影响等。如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存在影响,不同水质或者土质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等。

就“项目式”合作学习的实际开展方式而言,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其他方式进行“项目式”合作学习。如以“观察酵母菌”实验为例,其属于生物知识中对生命现象的认知方面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观察,同时学会应用显微镜这种实验常见设备。由此,以“项目式”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由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推进项目的方式进行。如教师可事先准备带有酵母菌的培养皿,在实际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探究项目内容的方式了解酵母菌的状态,将“观察酵母菌”作为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尝试撰写观察报告,并且,在报告中要体现有关显微镜操作的知识。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显微镜的操作方式,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显微镜的操作演示视频、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演示动画等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应如何正确、准确地操作。当实验开始后,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带有酵母菌的培养皿,引导其从肉眼、显微镜两个不同角度观察酵母菌,之后撰写实验报告,完成项目。上文所述的案例并非以问题推进,而是将学生作为执行项目的主体,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的逐渐完成实现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究、不断深入,进而有效完成相关项目,实现最终的学习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项目的推进逐渐掌握相关内容,进而实现发展与进步。总而言之,这两种方式教师可酌情选择,以完成为主要目的,通过不同模式彰显“项目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障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3   教学回顾与反思

从教学角度展开分析,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够不断优化,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回顾与反思,以解决问题为主,利用优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有效性。就目前情况展开分析,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教学回顾与反思,首先,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教学中的新知识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矫枉过正,过于重视学生的求知欲而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新鲜,却不给学生提供巩固的机会。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引导其学习,常常会利用问题设置“项目式”合作学习中的一个个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难度应是逐步递进的,这样能避免学生因某一阶段的难度过大或者过小而失去探究兴趣,导致最终的“项目式”合作学习效果欠佳,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感。“项目式”合作学习虽然具有优势,但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适时更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尝试以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实现“项目式”合作学习的目标。这一优化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使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在“项目式”合作学习的不同设计方式下体验学习的新鲜感,避免产生厌倦情绪。最后,教师要及时回顾与反思,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思维进行引导。“项目式”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而这种引导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学生思维敏捷度,引导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否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定式,进而变成另一种的“死板”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灵活运用知识,不断实现能力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式”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展现其独特的优势,实现利用教学方法的优势带动教学效率的提高,达到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学的目的。但这首先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展开研究,从现有教学情况与条件出发,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本研究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实验为案例,从教学设计、教学展开、教学回顾与反思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在教学方式与内容的选择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角度展开思考与研究,切实保障初中学生能够在“项目式”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实现良好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晴,凌波,王骏,等.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化学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22,50(1):122-124.

[2]潘荣辉.学校创客教育的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J].科技与创新,2022(1):24-26,33.

[3]王邦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写作实践教学改革[J].应用写作,2022(1):39-42.

[4]贾建国,张靖.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校本课程建设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22(1):31-37.

[5]钱晓敏.项目式学习推进传统文化经典的高效学习:以《〈论语〉选读》复习为例[J].教育家,2021(52):44-45.

[6]季花.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9):78-80.

[7]廖先平,李彩华.浅谈初中生物项目式教学的支持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1(9):41-42,46.

[8]王骏.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物微课资源应用研究:以人体的免疫防线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110-111.

[9]梁秋红.运用项目式合作学习,建构高效生物课堂[J].教育界,2020(35):34-35.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案例学习
大学英语模块化、项目式、专业实践型教学改革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