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2022-05-30韩晓钰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韩晓钰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重视德育的渗透,重视班级管理方案的完善、优化,推进班级管理与德育二者的有机融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对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形成清晰认知,探索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推动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小学班主任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学生健康发展,作为管理学生的践行者和组织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重视德育思想的渗透,应该以德育思想为载体,针对学生身心成长及日常学习活动的开展给予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所以班主任应重视学习生活与德育理念的有机融合,全面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推动班级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1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为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秩序,需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学习状态等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重视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带头作用的充分发挥,强调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的充分渗透。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就是德育,德育会对日常生活中学生的道德素养、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以小学班级管理作为依托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规范小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方式,并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方式,班主任借助小学班级管理和德育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营造更加融洽、和谐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互助观念及合作意识,还可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在德育元素的影响下,还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更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中成长并收获知识,推动学生知识能力、道德素养全面提升,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由此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2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2.1学校德育第一责任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德育骨干,扮演着班级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的重要角色,承担着沟通家长和社会的桥梁任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需要密切配合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德育同时覆盖了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等,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最为频繁,而学生对班主任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育职责,也承担了管理职责,双重身份使得班主任能够更好地组织德育活动。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他们对好的行為和坏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但是这也需要外部因素的刺激,小学生往往认为能够获得奖励的行为就是好的,而遭到批评的行为都是坏的,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威是影响小学生道德判断的重要标准。班主任在学生内心是具有最强威信力的人,小学班主任实施的德育教育往往具有很强的成效,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承担起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积极渗透德育。

2.2家校德育的桥梁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实施者,更是学校德育的核心骨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活动,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否则必然陷入低效和缺失的状态。家长和班主任需要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承担同等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双方要围绕相同目标有效推进,家庭的积极配合是学校德育产生显著效果的关键,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德育活动中需要相互合作。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自身与家长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德育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给予学生积极的德育影响和渗透,有助于形成德育合力并保证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

2.3学生生活中的德育榜样

小学班主任是绝大多数学生在一生中都难以忘记的人,这与儿童的成长规律息息相关,很多学生即使忘记其他任课教师,但是却始终对班主任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在潜移默化之中一直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向师性非常明显,在他们面对班主任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大部分小学生都对班主任言听计从,这是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都无法替代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其行为举止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儿童的行为方式往往是通过模仿他们信任和崇拜的人形成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崇拜和信任的人就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班主任需要正确把握小学生的成长状态和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德育渗透,保持良好形象,促使小学生积极模仿班主任,实现德育渗透的长期化和长效化,切实发挥班主任的德育榜样作用。

3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3.1重视德育,改进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保证德育管理的效果和质量,班主任需要引入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管理方式,并重视德育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班主任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要对德育思想形成全面、充分的认识,并清晰认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并不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实则是想借助德育思想推动学生正确思想道德理念的建立,为学生健康发展、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其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思想时,要重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德育管理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其三,班主任还应重视健全德育管理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日常言行加以规范,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在言行方面存在的错误加以纠正,引导学生探究适宜、科学的学习方式。同时,班主任还应以充足的耐心和爱心教育学生,以推动学生养成“不懂就问”“敏而好学”的优良品质。其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实现德育思想的融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重视德育思想的渗透,推动德育管理、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应借助多种渠道、多方教育力量,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工作计划制订过程中要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此强化自身的执行力。班主任还应及时进行工作反思,不断完善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重视班级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3.2设计实践活动,落实德育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理念,仅开展口头讲解是难以达成目的的,学生被动听讲也难以真正理解并体会德育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时,要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借助灵活多变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德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还可设计“爱心捐献箱”,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零用钱放入“爱心捐献箱”中,借助此种方式将自己的爱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在捐款活动中,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有助于学生感悟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喜悦感。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世界地球日”等具有特殊含义的日子,设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参与到“拯救地球母亲”“变废为宝”“家庭垃圾分类”等活动中。班主任在寒假、暑假期间,还可带领学生参与手工制作活动,随后组织义卖活动,将义卖所获得的物品、钱财捐助给贫困山区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组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可实现课堂德育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德育实践二者的有机融合,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推动了他们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

3.3关爱学生,在沟通中渗透德育

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发现,学生心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不成熟,学生对于陌生环境比较敏感且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爱护和关心。身为小学班主任,除应重视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及学科知识的传授外,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班主任主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班主任应从多种渠道出发,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家访活动。其二,班主任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理念的渗透。其三,班主任所开展的德育工作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庭情况特殊或者家庭困难的学生沟通时,要清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为依据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促使学生逐步接受德育教育。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发现,其尚处于学做人及学习知识的初期阶段,学生尚未建立清晰的是非观念及成熟的认知体系,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重视科学方式方法的应用,不可过于苛刻,损伤小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还要考虑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委婉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当学生做出正确的事情时,要在表扬学生过程中渗透德育,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推动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形成,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让学生以管理者身份参与班级管理,以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律意识。这个过程会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形成,为自主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协助学生完成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改进传统的班委会组建方式。在自主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要保证所组建的学生管理团队的普遍性、民主性及公平性,促使每位学生都具备成为团队管理成员的意愿和能力,可以让他们轮换负责值日,促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还可通过与学生商议的方式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以此推动学生对班级管理体制的认可,确保每项制度都可落于实处。长此以往,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将会得到强化,综合素质水平将会得到提高。

3.5以身作則,发挥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针对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最好的学习榜样。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对班主任的言行加以模仿。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言行的榜样,并重视自身榜样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对学生的言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班主任要对自身有严格的要求,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都要注意树立良好形象,借助持续学习推动自身道德水平、思想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出现言行举止方面的问题时,要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纠正,借助惩罚和鼓励有机融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行为误区,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其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每位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深入分析,结合学生喜爱形象、生动的事物的特点,创设蕴含德育元素的情境,如乐于助人及拾金不昧等情境。此外,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以自身经历为依据,指导并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还可帮助学生对良好品德形成正确认知,为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德育理念的渗透,全面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德育教育策略,并落实于实际,提高小学班级德育和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晓微,赵顺丹.小学班主任管理德育渗透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4):72.

[2]罗窝见.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甘肃教育,2020(22):42.

[3]李敏娟.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20(11):200.

[4]巨芳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9(8):219.

[5]赵君.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创新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9):143.

[6]郭月娟.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J].文学少年,2020(32):106.

[7]邓冰如.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8):54.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