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作业设计“组合拳”充分发挥作业评价功能

2022-05-30钱静莉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8期
关键词:组合拳分层目标

钱静莉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它不仅是学校向社会传递教育理念及评价导向的特殊名片,也是链接课程与教学、教学与评价的重要纽带。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作业逐渐陷入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学生花在作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收效甚微。在一次培训过程中,导师的一个问题让人陷入深思:你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否费时还费脑?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作业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作业?作业的功能是什么?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怎样的作业?

《小学英语单元设计教学指南》中指出:作业指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具有评价与改进教学的功能,英语作业在此基础上,还具有学科特性的功能,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培养听、说、读、看、写的技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英语作业还应当具有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学习能力的功能。作业实施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与作业反馈,这一套“组合拳”是一个整体,连环动作缺一不可,均指向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将作业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发挥其教学价值判断的作用?现以小学五年级英语5B M2U3 School subjects单元作业(指学生回家作业,不包括课堂练习)为例,谈如何打好作业设计“组合拳”,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一、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作用。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目标、教学、测评彼此相符,才能保证高质量教学的落实与评估的效度和意义。”目标是教学与评价的基础,作业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小学英语作业应聚焦单元整体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关注学生发展,基于教材、目标和学情,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作业品质。

(一)作业设计关注整体性

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作业的设计也应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各课时的作业应体现出系列化、层次性和指向性。各课时的作业目标互相关联、逐步递进,通过每一课时的作业,帮助学生逐步达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各项学习能力的发展,以此来确保单元作业目标的达成。表1是本单元针对语音学习内容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课时作业目标及课时作业设计。

上述案例中,針对语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各课时的作业目标逐步递进,各课时作业设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与课时作业目标高度匹配,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最终达成单元语音教学目标。

(二)作业设计关注情境性

在教学实践中,枯燥无味的作业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而情境性作业具有灵动感,有着一定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满足学习的需求。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是重点内容之一,教师新授词汇后通常会布置抄写单词这样的作业,如何使抄写单词变得有趣而富有一定的思想,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图1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作业练习,在学习了表示学科的核心词汇后通过两个任务让学生抄写单词,任务一:阅读课程表填入所缺单词,任务二:阅读人物自我介绍,填入相关单词。所有要求学生填写的单词都是本单元的表示学科的核心单词,但学生在任务情境中提取信息并抄写单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关注思维性

英语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除了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日常的作业设计也需要关注思维性。教师应减少那些花费时间的简单抄写练习和机械重复的作业,这些作业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可以增加一些任务型作业,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图2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作业练习,作业目标是学生理解语篇内容Jacks timetable,获取相关信息,运用本单元的所学词句围绕科目主题及课表进行表达。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作业任务,任务一:阅读四张课程表判断排课是否合理;任务二:让学生自主设计课表并尝试介绍。学生通过任务一进行比较与判断,通过任务二进行创造与评价,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充分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作业布置——对教学目标达成预检

导师还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一节课中幻灯片上呈现的Assignments是不是一节课结束的信号?”从教以来,曾经观摩过无数的公开课、研究课、评比课,热闹非凡的精彩演绎后,随着铃声的响起,教师在幻灯片上呈现作业,往往会有一些听、说、读、写的作业练习,而这页幻灯片随着教师的话语一晃而过,需要质疑的是:学生是否真正明白了作业的内容?是否明确作业该如何完成?在基于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布置作业也是作业实施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当堂预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所有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调整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简单罗列作业内容,简明扼要的提示语便于学生快速记录在作业记录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与此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要体现互动性,教师需要对各项作业进行具体陈述,必要的时候进行互动,一般可以请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来重复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此来确认学生是否明白,有的口头作业可以当堂请相对优秀的学生作示范,以此来让所有学生明确目标作业呈现方式。图3是本单元第四课时的作业布置,可以看出在这三项作业中,第一项是完成课时练习纸,这是一项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常规作业,如果练习纸上出现新题型或是一些任务型作业,则需要明确作业内容与要求;第二项是练习朗读相应的课本内容,这也是一项学生熟悉的常规作业,要求教师学期初说明,不需要每节课来重复;第三项作业是基于本课学习内容的特设作业,需要请一个学生即时介绍自己喜欢的学科,通过这个学生的介绍让全班学生明确如何结合思维导图进行介绍,同时通过这个学生的介绍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倘若这个学生能较流利地介绍,说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反之说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出了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介绍即时进行全班指导,给予学生更多语言输出的支架,便于学生顺利完成作业,之后再通过第二天课堂教学作业的反馈来跟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作业批改——对教学目标达成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但批改学生作业仍然不可替代,这是作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作业批改中,每一位教师的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并关注着学生的点点滴滴,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是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渠道,进而更好地开展评价工作。

(一)书面作业的批改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不会是简单地进行对错判断,在作业本上打“√”或打“×”,而是一边批改,一边记录作业错误的内容并分析原因、记录错误的人数和姓名、圈出需要重点分析的作业内容、设计反馈的方式、编制矫正练习内容、记录错误多的学生姓名并跟进个别学生辅导等,以上这些作为批改作业的日常工作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与分析,便于后续教学的调整和辅导。

(二)口头作业的检测

英语是一种语言,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作业的类型多样,听、说、读、写、演是日常作业的基本类型,在实际教学中每日的作业也将会是各种排列组合。这些作业当中,我们会发现书面作业检测性强,而口头作业的检测难度较高。只布置而不检测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何让学生重视口头作业,在检测的方法上也需要教师动脑筋设计。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两分钟预备铃的时间,抽号领读,大部分学生往往表现欲比较强烈,会非常期待当一回小小领读员,全班同学在他的带领下朗读,收获了成就感与自信心。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会非常紧张,为了避免在全班面前出丑,这部分的学生想必也会认真对待口头作业。其次,核心词汇和重点篇目的背诵要结合课堂复习环节开展相关默写,并通过分段背诵进行口头反馈,学生进行互评与自我评价。图4是第二课时教学的主体文本,来自课本第34页Jacks timetable,第三课时在新授前组织学生进行默写,对于前两课时的一些核心词汇的背诵以及课文的背诵情况进行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默写任务时,教师进行巡视,重点關注一些学困生的默写,以及时刻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作业评价的分层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大锅饭”作业势必会产生“吃不饱”或“吃不下”的现象,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分层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分层要求又要无痕地落实,处理不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经常会看到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如图5所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星级的作业内容。笔者认为,小学生面临这样的选择可能会有点迷茫与为难,首先学生可能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几星的作业,其次学生选择了相应星级的作业就意味着学生对号入座,在班级里形成三六九等的学生群体分层,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个体的差异,分层(区别)对待是重要举措。笔者的想法与做法是:教师布置相同的作业,但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尝试评价标准的分层设计。

例如,教师在批改书面作业时,可能会出现相同质量的作业,但甲同学得B,而乙同学得A,原因就在于甲同学是班里的优等生,参照作业正确率及书写质量,评价等第为B,而乙同学是班里的中等偏下的学生,这份作业于他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评价等第为A,再结合评语评价:A big progress!再如,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作业可以进行分层评价,要求背诵的核心篇目(如图6所示),学困生可以允许“切片背诵”,也就是逐图或分段背诵,以此来降低背诵的难度;对于词汇的背诵要求进行分层,学困生只背诵单元的核心词汇,而其他同学则根据自身的能力要求背记单元内其他重要词汇;对于非核心篇目的背诵要求也可以分层,学困生要求能够熟练朗读,而其他同学根据自身的能力要求进行背诵或复述等。作业评价不同于结果性评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类似这样“因人而异”的评价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起到了以“评”促“学”的作用。

四、作业反馈——对教学目标再次跟进

作为作业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业的反馈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再次跟进,以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经验的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及时记录学生集中的错误题目,批改作业后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进行反馈:对于错误率高的内容需要设计重新教学,并关注错误率高的学生的听课状态。作业反馈后学生的订正是重点,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再次确认,需要教师去关注,所有学生的订正建议面批,便于及时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错误原因,个别学生的订正需要面对面辅导进行,后续的教学还要持续追踪错误多的内容和错误多的学生。面批时,有些写错的核心词汇可以口头背诵,有些判断题、选择题的订正需要学生简单说明理由,以此来确认学生是基于理解的订正。

作业是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作业各环节的有效实施,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分析、诊断评价,指导教学决策,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构成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的完整闭环,教师在做教学高手的同时要争做评价高手,打好作业实施的“组合拳”,从而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

猜你喜欢

组合拳分层目标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组合拳”中出效益
朱共山的光伏组合拳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