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测度及其配置研究
2022-05-30谷甜甜李杨戴雅楠
谷甜甜 李杨 戴雅楠
“老有所养”,于人民是基本需求,于国家是民生之要。随着独居与空巢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且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那么,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程度如何?如何配置养老服务使之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从既有研究来看,学界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保障房住区老人对社区养老生活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对城市社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探索,发现个人特征、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养老意愿等是常见的四类影响因素。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是养老服務需求测度“碎片化”现象严重,忽视了不同养老服务的本质差异,缺乏针对养老服务配置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以城市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定量分析该类住区老年人对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和精神关爱等六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及影响因素,并从服务配置的角度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一方面有助于定量测度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弥补了以往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体系,为城市社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指明方向。
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目前学术界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以下几大类:1.生活照料类——包括老人服务热线、日托服务、送餐及老年餐桌等;2.医疗保健类——包括上门护理、康复保健、健康讲座等;3.文化娱乐类——包括老人活动中心、健身场地、老年大学等;4.心理法律类——包括心理咨询、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援助等。在各省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上,常见的有助餐(为老人提供饭菜)、助洁(为老人提供室内清洁和专项清洁服务)、助浴(为老人提供上门洗浴服务)、助医(定期为老人体检、同时提供相关医疗服务)、助急(为老人提供解决急事、难事等服务)和精神关爱(为老人提供亲情慰藉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因此本研究选取这六类服务作为因变量,分析城市社区老人对这六类服务的需求情况,各项养老服务需求选项设置为“1为需要”,“0为不需要”。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南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协会对全南京市11个区(1195个城市社区)中11724位老人的调研(每个社区抽取10位老人),经过分析,共有842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71.84%。在8422名受访老人中,男性5831人,女性2591人,分别占比69.24%和30.76%,男性居多;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下,占总数的73.08%,60-64年龄段的老人在各年龄段中占比最高,约为27.05%,65-69年龄段的老人其次,占比26.62%;41.17%的老人与子女、配偶或其他人共同居住,而58.83%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在月平均收入上,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人数较多,占比61.54%,其次是收入为1000-3000元的老人,占比29.64%,而收入为3000元以上的老人仅占8.82%;在养老意愿上,81.01%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17.05%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仅有1.94%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
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由图可知,城市社区老人对助医的需求最高,达到43.63%,健康问题是普通商品房住区老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其次是精神关爱,占比38.87%,对助餐、助洁和助急的需求均在20%左右,而对助浴的需求仅为9.07%。城市社区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超过了助餐等基础生存类服务的需求,这是由于城市社区内部和周边往往配备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与此同时,老人在满足基础生存需求之后,对精神关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表现出强烈的沟通意愿。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结合上述调研数据,对不同特征老人需求进行对比。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和精神关爱服务需求作为因变量,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养老意愿作为自变量代入Logistic计算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社区老人对六类服务需求的正确预测率均大于60%,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
助餐需求影响因素方面,城市社区老人的助餐需求受到性别、年龄、独居与否、月平均收入、养老意愿等所有自变量的显著影响(p<0.01)。在个体特征上,城市社区男性老人对助餐的需求是女性老人的0.719倍,即女性更容易产生助餐需求;在家庭结构上,城市社区独居的老人对助餐需求的概率相较于非独居老人增加16.3%;在经济状况上,城市社区老人月平均收入每增加一个层次,对助餐需求的概率就增加18.9%;在养老意愿上,更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餐的需求概率相较于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增加23.0%,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对助餐需求的概率是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的1.880倍,说明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老人相较于愿意在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老人对助餐产生需求的概率最高。
助洁需求影响因素方面,老人的助洁需求受到性别、年龄、独居与否、月平均收入、养老意愿等所有自变量的影响(p<0.05)。在个体特征上,女性老人对助洁需求的概率是男性老人的1.198倍,老人的年龄每增加一个层次,出现助洁需求的概率就增加11.8%;在家庭结构上,独居的老人对助洁需求的概率相较于非独居老人增加15.2%;在经济状况上,老人月平均收入每增加一个层次,对助洁需求的概率就增加10.2%;在养老意愿上,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洁的需求概率相较于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增加56.4%,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洁需求的概率较高,而是否愿意在机构养老不会影响老人对助洁需求的概率。
助浴需求影响因素方面,老人的助浴需求受到年龄和养老意愿的影响(p<0.05)。在个体特征上,老人对助浴的需求不受性别的影响,老人的年龄每增加一个层次,出现助浴需求的概率就增加14.9%;在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上,老人对助浴的需求不受独居与否和月平均收入的影响;在养老意愿上,愿意在家养老和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对助浴需求的概率分别是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的0.697和2.724倍,说明倾向于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对助浴需求的概率最高。
助医需求影响因素方面,老人的助医需求受到年龄、月平均收入和养老意愿的显著影响(p<0.01),其未受性别和独居与否的影响。在个体特征上,老人对助医的需求不受性别的影响,其年龄每增加一个层次,出现助医需求的概率增加5.6%;在家庭结构上,老人对助医的需求不受独居与否的影响;在经济状况上,老人月平均收入每增加一个层次,对助医需求的概率就減少14.4%;在养老意愿上,更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医的需求概率相较于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增加41.1%,倾向于在社区养老的老人产生助医需求的概率相对较大,而是否愿意在机构养老不会影响老人对助医的需求。
助急需求影响因素方面,老人的助急需求受到性别、年龄、月平均收入、养老意愿的显著影响(p<0.05)。在个体特征上,男性老人对助急的需求分别是女性老人的1.160倍,即男性老人更容易产生助急需求,此外,老人的年龄每增加一个层次,出现助急需求的概率增加5.9%,年龄对老人助急需求的影响相反;在家庭结构上,老人对助急的需求不受独居与否的影响;在经济状况上,老人月平均收入每增加一个层次,对助急需求的概率就减少10.9%;在养老意愿上,更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急的需求概率相较于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增加22.8%,而是否愿意在机构养老不会影响老人对助急的需求。
精神关爱需求影响因素方面,老人的精神关爱需求仅受到养老意愿的显著影响(p<0.01)。在个体特征上,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在家庭结构上,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不受独居与否的影响;在经济状况上,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不受月平均收入的影响;在养老意愿上,更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概率相较于愿意在家养老的老人增加15.4%,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对精神关爱需求的概率是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的2.320倍,即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老人相较于愿意在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老人对精神关爱产生需求的概率最高。
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置建议
本文利用8422份城市社区老人的调查数据,分析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程度,并利用构建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城市社区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最高,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相对较低,社交问题是老人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个体特征上,女性老人对助餐、助洁服务需求的概率增加,而男性老人对助急的需求概率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社区老人对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的需求概率均增加,老人对精神关爱的需求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在家庭结构上,独居的老人对助餐和助洁需求的概率高于非独居老人,对助浴、助医、助急和精神关爱服务的需求不受独居与否的影响;在经济状况上,收入较高老人对助餐、助洁和助浴需求的概率增加,而对助急和精神关爱服务需求的概率减少,对助医的需求不受月平均收入的影响;在养老意愿上,倾向于在家养老的老人相较于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六类服务需求的概率降低,而倾向于在机构养老的老人相较于愿意在社区养老的老人对助餐、助浴和精神关爱的需求概率增加。因此,应考虑不同特征老人的需求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向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可考虑从如下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配置:
(一)为满足老年群体的日常医疗需求,在社区内配置医疗设施,向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保健、健康讲座等社区医疗服务。按照养老服务设施的分级配置原则,在居住社区级(社区人口数量在1万-10万左右)面向各类老人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层社区级(社区人口数量小于1万)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半径应不超过600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半径不超过300米,且建筑面积应符合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二)加强健康老龄理念的宣传,推动开展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为满足老年人对于亲情慰藉和心理疏导等服务的需求,在社区内配置文体设施和教育设施,向社区老人提供老年活动场地和学习机构。按照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置原则,在居住社区级面向自理老人和半自理老人提供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大学,在基层社区级面向自理老人和半自理老人提供老年活动站,相应的建设面积应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三)共享社区餐饮及家政服务资源,提升老人助餐与助洁服务质量。为实现社区为老人提供饭菜、室内清洁和专项清洁服务,将社区内餐饮和家政资源整合,形成集成的社区养老服务照顾设施。按照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置的原则,在居住社区级面向全体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基层社区级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在不同服务人口数量背景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分为三类,一类为服务人口数量为3-5万社区,二类为1.5-3万社区,三类为1-1.5万社区,相应建筑面积应符合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本文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21SYA-019)支持。】
(谷甜甜,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养老保障与住房保障。李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养老服务需求测度。戴雅楠,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养老服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