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境,助力大班幼儿传承方言

2022-05-30黄文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语言环境大班幼儿

黄文洁

【摘 要】方言是一种乡土文化特色,它的特殊魅力和表现力与普通话有所区别。精心创设的本土方言教育环境,可以反映本土文化背景,促进大班幼儿对本土方言文化的理解,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从而传承本土语言文化,保护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性。

【关键词】语言环境 本土方言 大班幼儿

方言与一方水土的独特文化、历史、传统息息相关,在全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下,保护方言对乡土文化传承与情感传承仍有积极意义。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方言教育,创设一定的方言教育坏境,有利于促进大班幼儿理解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方言及家乡的喜爱之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教师指导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师幼共同传承本土优秀文化。

一、聚焦生活,在交往互动中激发学习方言的兴趣

语言不能简单等同于交流工具,多一种方言,就是多一种文化特色。《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指出,在环境创设中,需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发展水平及其文化和地域背景。

1.“赏”——创设“桃源方言真好听”的方言墙,在亲近方言中大胆说方言

从大班幼儿的方言兴趣点出发,根据幼儿现有的方言经验,创设富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方言墙”,生发幼儿喜闻乐见的说方言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亲近方言。教师可充分挖掘“地名”“美食”“礼仪”这三种本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围绕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利用各种代表性图片、文字等,在班级墙面上创设别具一格的语言环境。例如,幼儿会开心地模仿着“螃蟹”图片,一边左右晃动着身体横着走,一边喜悦地用方言说“毛夹哈(音)”。“桃源方言真好听”,这种生动形象的“赏方言”,能成功引领幼儿去关注、体验、感受桃源本土方言文化,从而开阔眼界、丰富经验,使幼儿更加了解、热爱家乡的本土方言,在亲近方言中大胆说方言。

2.“说”——创设“我们一起说方言”的交互氛围,在走进方言中积极说方言

教师可以以游戏为途径,激发大班幼儿说方言的兴趣,使其乐意运用方言进行交往。例如,晨间点名活动中,幼儿们合作看桃源的地名图来说方言;餐前活動中,幼儿们开心地看着诱人的美食图来说方言。在一系列本土方言互动活动中,“我们一起说方言”,在充满趣味性的交互氛围中,幼儿们感受家乡方言的魅力,在走进方言中积极说方言。

二、环境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感悟方言的魅力

童谣因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的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孩子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指出,幼儿教育项目是一种文化。为此,学校创造了“童年文化”,它帮助所有人去理解和重视童年时光。为儿童创设经历和环境,将影响儿童体验和记忆他们的童年。因此,可在幼儿园创设有趣的方言互动,让方言成为孩子童年美好的记忆。

1.“唱”——创设“方言音乐活动”,在善说方言中快乐唱方言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据调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多数能听懂桃源方言,但是不会说桃源方言,幼儿说桃源方言时总是慢一拍,有时还要想一想,语音也不标准,说出来就是不是那个“味”。为了让每个大班幼儿都能参与方言活动,学校以同题异构为载体,精心挖掘、撷取适合大班幼儿的本土素材,开发“乐乐童谣吧”园本课程,让幼儿们快乐自信地说方言、唱方言,传承桃源本土语言文化。

将本土童谣和歌唱活动有机结合,以音乐为烘托背景,师幼共同学习欣赏、感受歌谣的韵味,孩子们很快便能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学会童谣。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有许多经典的童谣都可以改编成歌谣,例如,《蔷薇花》是一首源自我们桃源乡的童谣,主要描述一个宝宝看到美丽的蔷薇花并动手数一数的情境。我们借由这首童谣并结合《拔萝卜》的音乐曲调,在融入本土特色的方言中创编了《蔷薇花》这首歌曲。教师从歌唱、游戏两个不同角度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大班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贯穿始末,逐层深入,大胆引领幼儿感受童谣,体验用本土方言进行演唱。另外,《炒豆豆》《城门几丈高》《两只小花狗》《外婆桥》《月亮船》《打大麦》《倷姓啥》,这些好听好玩的童谣配合同题异构活动,使幼儿们畅游在音乐课堂中,领略到了童谣带来的独特魅力。“方言音乐活动”,这种轻松愉悦的“唱方言”,使大班幼儿感受到桃源方言的语言美,在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训练语音的同时,在善说方言中快乐唱方言。

2.“演”——创设“音乐区”“大带小”,在个人、同伴互动中自信演方言

为了提高大班幼儿对童谣的理解,我们把本土童谣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感官练习、游戏情境加以结合,以表演的形式进行呈现。表演前,在班级的“音乐区”,教师们用纱巾、彩珠等材料布置小舞台,幼儿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木头制作了架子鼓、小话筒,用奶粉罐制作了小鼓、腰鼓等;在幼儿园的“音乐小山坡”上,幼儿们收集的废旧锅碗瓢盆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七彩栅栏上:这些别有一番风味的音乐环境创设无疑都给幼儿们留下了一片自由快乐的音乐空间。表演《外婆桥》时,幼儿们系着围裙、拿着小锅小铲,和小伙伴们唱一唱、抱一抱;表演《城门几丈高》时,幼儿们点点头、数一数、跳一跳;表演《倷姓啥》时,幼儿们手拿小木块,跟着节奏敲一敲,你来问一句,我来答一句;表演《炒豆豆》时,大班幼儿们拉着中班、小班弟弟妹妹的小手,两两拉手摇一摇、转个身子翻一翻。

在这快乐的歌唱环境感染下,幼儿们边游戏边吟唱,既轻松地学唱了童谣,又提高了反应灵敏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两两合作或集体游戏中,我们也为幼儿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提高了他们在活动中的合作和交往能力。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年龄大的幼儿带动年龄小的幼儿,不会说方言的幼儿也会乐意模仿同伴的口音,大胆开口了。“我们一起唱方言”,这种互帮互助的“演方言”,成功让幼儿们在自主表演活动中享受歌唱的快乐,让学习桃源本土方言不再枯燥无味,进一步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怀,在个人、同伴互动中自信演方言。

三、家园同步,在持续传承中抒发本土方言的情怀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指出:为了成为有效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与家庭和社区形成伙伴关系,教师可以成为所有家长和儿童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无论在哪个空间,我们必须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创设向家长们传达“你属于这里”的信息的环境,使家长认识到自我价值和增强归属感,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本土童谣来源于生活,作为桃源人,家长对自己家乡的语言都有着情感上的依恋,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因此,家长们都乐于参与本土方言活动,家园同步,在持续传承中抒发本土方言的情怀。

例如,在家长公开半日活动中,鼓励幼儿们邀请家长一起表演音乐童谣,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桃源本土方言说、唱童谣。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幼儿自身感受到家乡——桃源镇方言的魅力,让桃源的本土语言文化得到传承;另一方面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及幼儿园组织的童谣活动,为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所学的内容搭建桥梁,使学习互补,让家长成为孩子更好的教师。又如,幼儿园举办“庆三八·家长才艺展示活动”和桃幼“启乐”音乐艺术节,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激励善说本土方言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展露才艺,鼓励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站上“童谣舞台”,唱响桃源音乐童谣。“我们一起唱方言”,这种亲子互动的“演方言”,成功拉近了孩子与家长、家庭与幼儿园的距离,使本土方言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也为孩子、家长提供互动的机会。

音符是流动、跳跃、有生命力的,方言是特别、深远、有传承力的。幼儿们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他们才会越来越爱本土方言,才能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赏方言、说方言、唱方言、演方言。方言保护与传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它需要文化积累,需要有效方法,只要我们携手参与,我们的本土方言和乡土文化就仍能在生活中得到保护与传承,为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特色。

猜你喜欢

语言环境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态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趣味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运用研究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