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校园职业体验模式,构建劳动教育活动场域

2022-05-30张文轩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校园文化

张文轩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劳动教育最佳的载体,而其中的职业体验活动则是劳动教育最佳的呈现方式。校园文化的职业体验活动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更加完整的情境,将职业体验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场域建构中让学生通过职业劳动能更好地提高劳动能力、感受职业精神、参与学校活动、融入学校生活,实现学生与教师共成长。

【关键词】劳动教育 职业体验 活动场域 校园文化

劳动教育不等于一般性劳动活动,而是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构建起整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活动方式,就是劳动教育中全新的且最为契合现实的方式。学生通过教育最终走向社会,从事专门的职业,这使得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的目标体现出高度的统一性:凝聚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劳动观、职业意识、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的要求。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场地,更需要场域设计。在场域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意识,改变以往的碎片化劳动形式,实现资源、情境、任务、空间在场域中的整合。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的起点在校园,将职业体验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进行设计,往往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为学生创设职业体验活动场域,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职业特色、学习职业技能、感受职业精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规划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体验活动是劳动教育的最佳载体

(一)职业体验为劳动教育提供目标

劳动教育的目的从浅层次来说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而从深层次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业体验活动,就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承载方式,因为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并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职业、参与社会劳动的社会人。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以职业体验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是把劳动教育的目标具象化,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够让学生理解并努力的方向。学生在职业体验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是为了符合职业的要求、完成职业的任务。可以说,职业体验活动让劳动教育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也让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职业体验为劳动教育创造实践场域

劳动是需要情境的,脱离情境的劳动往往事倍功半。以往我们在进行学校的劳动活动时,往往是为了劳动而劳动,今天扫地、拖地,明天种树等。这些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表面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劳动活动体系,而学生获得的劳动技能也是单一的。

而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进行的劳动教育,如主题的设计、资源的共享、氛围的营造,搭建独特的实踐场域,正是劳动教育的完整情境。在校园创设的主题场域中,学生能够进行沉浸式的职业体验,进行真实的劳动实践。

同时场域不仅仅是场地,师生关系在场域中也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不是教授者,而是和学生一起进行职业体验的伙伴,引导学生在职业劳动的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例如,在“秦淮彩灯传承人”职业体验活动中,学校建立了“花灯小工坊”。学生需要学习购买彩灯的材料、制作彩灯的方法、宣传彩灯的策略和销售彩灯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教师的引导却应该是发散的,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寻找方法、采访“非遗”传承人等。主题的设计、资源的共享、氛围的营造、师生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实践场域。在职业体验下,学生的创造力被激活,这就是劳动教育的魅力。

二、校园文化环境是职业体验的最佳阵地

(一)教职业兴趣,寻找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职业体验活动是让学生去体验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学生生活的校园,则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需要融入的地方。综合实践活动依托于学校的资源和设计的特色课程,就更加贴近学生。同时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历史悠久、模式成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所以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时,要找到校园文化和综合实践的契合点,让课程能够在校园的场域中生根发芽,并且长出不一样的“果实”。

很多人认为职业体验活动应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但是在小学阶段,职业体验活动应起步于学校,甚至从学校文化中孕育而生,这对学生来说是更加便捷的方式。例如,某校的建筑特色为徽派,则产生了“徽派建筑”校园文化,学校的职业体验活动有效地抓住“建筑”这一个点,让学生进行建造师、设计师甚至是木匠的职业体验。学生在职业体验活动中不仅学习了与建筑相关的知识,还动手搭建了很多建筑模型,更为学校后期的建设和装修提供了创意,为此学校还特别开辟了一间根据学生的创意而进行装修的教室。在这样的职业体验中,学生通过实践对校园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以学校为职业情境完成相应的任务,也增强了对校园的归属感。学生的职业体验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学校文化的宣传方式之一,可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添砖加瓦。

(二)学职业能力,创造学生发展的成长点

职业体验的活动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蒙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自我世界、生活世界、职业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理解。

在职业体验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职业特色、学习职业技能、感受职业精神,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不同方式的体验,设计不同方向的活动内容。例如,在某个以足球文化为特色的学校,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了“小小足球解说员”职业体验活动。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足球解说员这个职业的特色,感受解说员在赛场上用言语服务观众、打动观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职业体验中。在进一步的活动中,通过小组演练、课堂模拟等方式,学生学习足球专业术语、了解足球相关规则,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最关键的是,利用探究和思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解说员解说一场比赛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这种兢兢业业的职业态度,以及在解说中即使有所倾向但是依旧要保持中立的职业精神。这样,对于一个职业全方面的了解、学习、体验,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完整的呈现方式。

(三)做职业体验,构建活动场域的创新点

在确定了课程的方向之后,设计校园活动场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场域不同于场地,它包含职业体验活动的物理场地、情境设计、文化资源。通过独具特色的活动场地,模拟真实的情境体验,借助校内、校外相结合提供的充足活动资源,学生沉浸在学校的职业体验活动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改变在活动中被动接受的角色,真正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主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社会和自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所以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不能设计简单的研究、观察、了解类型的活动,更多的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融入职业体验的活动场域之中。例如,以主题学习广场、职业体验小基地、校园服务岗等方式,在校园内构建职业体验场域,利用校外和社会资源丰富体验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超越,不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找到了在校园文化中的立足点,也将一个全新的实践活动场域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与体会。

劳动精神归根结底将落实在职业精神上,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终究要走上一个个职业岗位,在实践的场域中进行劳动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职业体验的载体、以实践场域为职业劳动的依托,在学生体验活动中培养劳动技能和工匠精神、宣扬校园文化,实现学生和教师在全新场域中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小学劳动教育应与职业启蒙融通[J].中国教育报,2019-4-16.

[2]陈建林.职业角色体验,造就多彩生活——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创新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12).

[3]喻剑,杜学元.论陶行知的儿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

[4]屈玲,代建军.学职业体验课程实施路径探寻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

猜你喜欢

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以职业体验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建立中职职业体验中心,创新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生职业体验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