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四策略

2022-05-30张梦娜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双减体育教师

张梦娜

如何从实际出发,在“双减”背景下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是新时代教育形势下对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勇于创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内容和相应技能,不断激发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及兴趣,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双减”背景下,若想推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则要重视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要尊重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等加以分层。如,根据小学生的性别加以分层,因为男生、女生在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对男生而言,力量、速度等素质较强而柔韧性较差,女生则相反,体育教师需综合考虑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小学生更大程度地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在开展小学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男生更易投入于短跑、跳高等练习,而女生则更易投入于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除按性别划分之外,也可以从兴趣划分进行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在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等,而后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其自身的兴趣点进行有所侧重的体育学习,这样不但可进一步提起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还可确保小学生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利,体现出对每名学生的尊重,且防范運动量过大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二、创新教学内容,获得学生关注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创新,应以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创新型思维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和设计。教师应基于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相关要求,以及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以便于对教学内容实施更为合理的创新,保障其中的内容可切实获得小学生的关注,从而提起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能动性,提升其在体育课堂中的实际参与度。在实施内容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融合新的体育元素,要注重体现每名小学生所具备的个性,这不但有助于推动小学生对相应体育知识,以及相关运动技能的有效学习和掌握,也可在较大程度上推动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好的创新发展。如,在《立定跳远》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简单的重复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提起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青蛙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加以模仿,生动有趣的跳跃练习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练兴趣,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跳远任务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丰富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体育游戏相融合,这样有助于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消除消极情绪,让小学生的天性获得更好的释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深层次地挖掘、梳理小学体育教材的内容,设计即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又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进行游戏创新,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达成。如,在小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各个小组拥有1个篮球,教师对游戏的主要范围加以确定,引导小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各种篮球游戏。在进行充分的小组探讨后,有的小组编排了“接力投球”游戏,有的小组编排了“定位投球”游戏,这样不但能够丰富体育游戏的形式,还可以激活小学生的思维,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热情。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之中,促进小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为切实强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在强调和讲授关键知识内容以及技术动作要点之后,引导小学生主动创新运动方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学习效果。如,在进行小学投掷项目的学习时,体育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选择或制作不同的投掷器材,包括沙包、纸飞机、飞盘等,这些器材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为提升小学生的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竞赛类的体育活动,如在篮球教学中组织3VS3篮球比赛等,不仅加强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应用,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双减体育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