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逻辑要求、现状及路径

2022-05-30曾绍玮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化信息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面对诸多的网络信息,高职学生的分辨与洞察能力取决于其信息素养的高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特别是面对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

互联网让信息交互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当代的高职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智能手机快速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但对于海量信息难以确保其可靠性、真实性,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具备“火眼金睛”的分辨力,提高自己对来自多种渠道的互联网信息的分析、判断与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于20世纪70年代由Paul G.Zurkowski首次提出,其定义为掌握信息工具以及培养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进行专门培训。信息素养体现了一个人对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应用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指标。

一、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逻辑要求

信息素养,涵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和创新应用等综合能力,是当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的相互融合,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

(一)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是胜任未来岗位需要的外在要求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要求每个大学生都要能够快速、准确地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分析、整合能力。同时,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促使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才能够融入到智慧教学环境中。信息素养,反映了一个人适应信息化教学、顺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当更加重视高职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养成。为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要重视对其信息素养的提升,帮助高职学生积累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提高信息分辨与反思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需要。

(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已经全面覆盖各个行业及领域。信息产业成为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高校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要结合学生专业领域,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和信息能力的融合发展。每个高职学生要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培养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专业素养。高职学生通过提升信息素养,具备信息捕捉、收集、处理和创新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问题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签的智慧时代,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形成,信息内容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已经融入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但对于高职学生所面对的“资源共享”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如果缺乏应有的分辨与洞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其中,滋生更多问题。

(一)高职学生信息意识不强,停留于获取一般资讯

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有待提升。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对于学科、专业相关的线上知识,多存在被动接受、被动学习、被动适应的问题。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但高职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只是检索一些资讯类信息,了解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线上学习及互联网的深度学习应用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从高职阶段生源结构来看,有高考、单招、对口等不同录取方式,生源所接受的信息教育课程存在差异性。同时,不同专业背景有着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使得各专业的学生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表现出差异。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有的人缺乏信息素养知识的积累,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受其自身条件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校不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不足,对信息获取处理技术掌握不熟练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尽管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育人环境逐步完善,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存在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技能还不熟练的情况。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往往满足于特定信息的简单获取,而对网络信息的检索、筛选、分析、应用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应有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四)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系统,课程体系不完善

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学习和操作实践来培养。在当前多数院校虽然重视学生信息素养,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也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多院校仅仅开设一门信息技术公共课程,这些课程所涵盖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文化有限。此外,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对相关信息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信息知识、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等知识方面比较欠缺,不利于提升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力和判断力。

三、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

提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信息分析、判断、鉴别能力,对于构建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一)高校要全局规划,完善信息素养提升机制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需要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并通过制度、机制建设来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第一,成立专门信息化建设小组,立足院校特点做好全面统筹与部署,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人员配置,整合信息素养师资团队,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创设良好条件。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要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做好專任教师的组织与整合,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进行跟踪、落实、反馈、优化,确保工作到位。第二,加强信息素养提升制度建设,以制度来促落实。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要结合院校实际,制定相关制度,通过制度来保障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一方面,自上而下完善工作制度,由领导决策、部门协同、组织分工、层层落实,构建上下联动的育人机制,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搭建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对接各院系、各学科专业,深入调研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制定科学的信息素养评价机制,确保学生信息素养稳步提升。第三,做好目标管理,持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围绕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要细化培育目标,提升育人成效。要立足课堂主阵地,重视学生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课程内容、课时分配、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方面,要将信息素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强任务分解落实,做好各年度目标的细化,确保各项教育任务有序、有效、持续落实。

(二)强化课堂主阵地建设,助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要充分重视课堂主阵地渠道。第一,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在现代的高等教育中,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者。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设高素质、强能力的师资团队。教师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要求,主动学习教育技术理论,掌握信息化技术运用手段,灵活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智慧课堂等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条件。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营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育人环境。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特别是在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法创新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在线式学习平台。第二,重视学生信息知识的积累。信息素养需要掌握必备的信息知识。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高校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技术交流、信息化知识竞赛、信息化技能培训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举办的信息技术交流与竞赛活动,营造信息素养育人氛围。同时,要结合各课程实际,整合“互联网+教育”在线学习资源,特别是在泛在化学习环境创建中,通过虚拟仿真搭建智慧课堂,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第三,做好课程重构和建设。信息素养的提升要完善科学结构,丰富课程内容,特别是组建与各专业课程配套的信息化课程体系。高校除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外,还要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化课程内容。如增加信息检索技能课程、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门课程。通过建立以年级为梯度的信息素养课程群,针对不同年级,细化信息素养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例如在大一,开始计算机基础课程、图书馆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着重让学生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数据检索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甄别的方法。大二,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开始网络信息搜索、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查询,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获取能力。大三,丰富学生的信息认知,拓宽信息视野。着重立足学科专业,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方法,完成毕业设计,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创新创业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整体教学设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高校要依托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搭建自主的网络学习平台。第一,加大智慧校园建设。信息素养作为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从软硬件投入上提升智慧校园运营管理水平,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技能创造条件。智慧校园涵盖智能化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学生在适应智慧学习环境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相应的信息获取手段,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第二,重视校园信息化育人环境的营造。在智慧校园基础上,要重视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如各院校要加大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共享信息资源库建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意识,也让学生能够从智慧课堂学习中提高信息意识。同时,要注重学科、行业信息的整合,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场景,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智慧环境。第三,加强校园信息素养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依托校园网、官微等平台,通过引入高品位的文化育人活动,增进学生的文化熏陶。信息素养文化具有多样性,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规范、信息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依托校园宣传窗口,对信息化社会前沿技术、信息化知识、新技术等进行播放、展示,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专题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如党建、学生管理、廉政教育、心理教育、学习实践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各院系要依托网络平台,搭建信息化技术教研、兴趣小组,引入信息化知识专题培训,开展信息化教学座谈会,为广大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完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第一,做好院校信息化建设评价,要立足院校,聚焦信息化教学,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保障。高职院校要结合年度目标计划,落实到各院系、各部门、教师、学生层面,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第二,重视学生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方面培养,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第三,做好学生信息素养评价反馈与调节。信息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来发现不足,围绕发現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构建评价反馈机制,如利用学校督导评价、学生互评、同行评价、社会评价来诊断信息素养教学优劣势,依据反馈来不断优化改进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和方法。另外,注重对已就业学生信息素养相关度的跟踪、调研、收集企业对毕业生信息素养评价,作为改进学生素养提升措施的科学依据。

四、结语

因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将之作为学生必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评价反馈,确保高质量的育人工作持续提升。

(曾绍玮,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信息化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