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普及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沉浸式阅读训练

2022-05-30唐俊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唐俊英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普及,小学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精彩。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概念,多媒体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图文声像并茂地去理解掌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清晰的图像、声音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变得轻松起来,只要点开PPT,按着上面的流程走就能把课顺利上下来,知识点一个不落。然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静心阅读、潜心思考的课程,需要将学生的意识浸润到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体会语言的奥妙,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铸造宁静致远的语文学习品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被拆分成若干个PPT,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屏幕上朗读、理解、感悟,与PPT的互动多了,却与书本疏离了,缺少了与书本的对话和思考,缺少了语言文字在课文中的整体性呈现,缺少了整体性的瞻顾和联结。低年级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阅读的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基础。不管多媒体教学多么有优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下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是必须的。

一、手、眼、心并用,把读落到实处

1.凝神指读,音形义合体

学生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整个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主要以活动玩乐为主转变为以学习知识为主,从读儿歌的语音学习为主转化为注重音形义的文字学习。迈向语文课程学习的跨入,这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我在听教研课的时候,发现处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没有经历指读的过程,已经拿起书本开始朗读课文了。这虽然是个小习惯,但却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的。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到文字,注意力还不是那么集中,很多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能朗朗上口,却看到生字不认识,但你只要给他开一个头,他就能像流水一样哗啦哗啦顺流背下去。音从口中过,字形却没有从眼睛里现,想要懂意思估计也难,这也是为什么低年级学生对于同音字总是区分不清楚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没弄懂这个字的意思。

指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一边用手指着文字,一边读出字音,需要眼、手、口、脑综合起来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因素影响,控制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这个时候的学习用指读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如果没做好这步,多读字、漏读字、跳行、读错字等现象就会产生,从而影响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会影响今后的默读。在指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手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信息,眼睛提取信息,嘴巴输出信息,大脑思考分析,把字的音形义、文本的信息充分接触与领略之后,语文学习就不是浮光掠影了。

出声地读是阅读发展的起点,它使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是培养语感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读不断进行反馈并积极思考。亚马逊教育类图书销售第一的《The Reading Strategies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里,多篇文章都建议:C阶段(国内学前班)孩子,使用指读方式会受益匪浅,主张“指着单词一个一个地读”,让“手指多停留一下”,总之,指到哪里就读清楚哪里,一句话读得不流利也没关系,多练习就好了。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千万不可忽略这第一步。

2.静心析读,准确断句

小学生由于受到识字量的限制,拼读速度又比较缓慢,对句子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不强,就会出现朗读生字时一字一顿的现象。当文字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往往只是字的读音,还不能照顾到词语,乃至句子的整体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教给学生长句子的朗读方法,判断句子是哪几个词语组成的,也就是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不能读破句,否则就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如“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这里的“煮好”是一对词语,“一锅粽子”是合并为一个意思的。有的學生读成“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到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彩虹》一文短语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静下心来逐步感悟句子的组成,从朗读词语逐渐过渡到朗读短语,再糅合成为一个句子整体。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尝试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明确“的”字后面的词才是关键词。比如我们可以从课文的生字“壶”入手,拓展到“水壶”——“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让整个语句的朗读训练如同滚雪球一样,在层层推进中把字词和短语读好,从而把握整个句子的意蕴。如此一来,长句子的朗读在节奏、语气的调整上也就做到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这些必要的铺垫和扫障活动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条分缕析地去学习消化的,是学生学会朗读的前提,我们不能忽视。在具体操作中,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用低年级学生的视角,关注这些问题,本着浅显、有趣、直观的原则,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降低读的难度,让他们有思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正如窦桂梅老师教给大家的阅读理念: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强度来体现对词语的正确把握和对句子的理解。放慢速度读,有条理地读,给予大脑充分的思考时间。

3.悉心研读,揣摩角色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每到这个课堂环节,学生都会积极举手,对文本角色跃跃欲试。部编教材中课后有很多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如何实施好分角色朗读呢?是不是戴个头饰,你读小公鸡的话,我读小鸭子的话,教师读旁白,就是分角色朗读了呢?或者PPT出示两个人物,请两个学生读读人物气泡里的语句,就是分角色朗读了呢?我觉得放在语文课上似乎还欠缺了一点什么。读好角色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加点“研”味。比如,讲述部分怎样读得有故事感、引人入胜;角色的表情动作、语气语调应该怎么去把握,这些都需要仔细去揣摩。这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钻研角色,联系生活去理解,而后去组织语言、活化语言。例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角色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两个人物是不是一样的语气语调呢?结合生活,我们知道一般大人说话比较沉稳,孩子说话有点稚嫩,他们更喜欢漂亮的地方,所以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去慢慢品味之后,带上这种语境去读,自然就读出角色韵味儿来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去研读角色,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现实中,因为分角色朗读无法考查教师,所以一向不被重视。其实,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生动化、立体化、形象化,在一词一句一标点的研读中,通过声音触动心灵,从而使文章的意境在学生的脑海里显现出来,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不仅如此,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极大增强了语言的可感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在此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只要角色“研”得差不多了,文本价值也就实现了。

二、引发愉悦,激发学生阅读想象

真正进入语言文字的阅读会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想象和情感,在完成对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中,对文字所形成的理解,都彰显着自身阅读经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想象有助于静心阅读思考,这是一种经由大脑理解后逐步达到知识的整合和同化,从而更好地感悟和反思,低年级阶段是训练的起步阶段,老师应创设好合适的条件。

1.适当的音乐渲染,给予想象力的温床

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能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个人的情感,它可以超脱文字、穿越时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利用音乐的独特性的刺激来激活思维,开拓想象,陶冶情操。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雷雨》一文时,在学生感悟关键词“黑沉沉”“压下来”“忽然”“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后,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欣赏,随后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仿佛看到满天的乌云很低很低,蜘蛛快速逃离网速度很快;有的说,我听到了雷鸣声很大,还有哗哗的大雨声;有的说闪电很亮,像一把亮亮的刀……音乐的渲染,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上课容易分神,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引进音乐,就会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2.用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插图在一篇课文里是“特色镜头”,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往往呈现故事的高潮,集中反映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它利用文字之外的因素,打破文字文本的封闭性,增强了语义理解的张力,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多篇课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讲故事,并且有多样的设计,《开满鲜花的小路》就是要求学生借助插图讲故事。课文插图跨页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森林,綠油油的草地中有一条五颜六色的小路,小路连接着刺猬太太的小房子,狐狸太太的小房子,近处是松鼠太太的房子,小刺猬、小松鼠、小狐狸在鲜花丛中玩得十分开心。从插图中可以看出,鼹鼠先生到松鼠太太家需要经过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家门前,所以这一路都开满了鲜花。图片既帮助学生认识了文中的人物角色,厘清了故事发展的脉络,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想象一路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从而让大家都感受到了“礼物”的神奇与美好。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动有趣的形象和丰富明快的色彩格外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一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图画、文字中学语文,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语文课堂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教师是其主要的传承纽带。当前语文课堂热热闹闹,不是花花绿绿的PPT,就是各种创设情境,开设各种活动,带着学生闯关、戴头饰……没错,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用上图片、视频等的确能吸引注意力,但是很难沉浸下去,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要想让学生不光是摇头晃脑地读文识字,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识记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进行有思维地朗读,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沉浸到课文中去,下沉到语言文字标点中去,有目的地朗读,有思维地朗读,摒弃一切华丽无实的浮躁教学方式。而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够集中思想,沉入到课文中去,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更全面地把握课文内容,更深刻地感悟到文字的魅力,使其思维得到激活,智慧得到发展,语文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这更是目前多媒体盛行虚幌子下的语文教学迫切需要的!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