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思想下,提升班级学生岗位责任心的策略研究
2022-05-30沈莉
沈莉
责任心是一个人具有责任感的心态,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勇于主动负责的态度。在班集体中,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他们应该完成相应的班级岗位任务,以及对未完成的岗位任务所应该承担的过失。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越来越发现,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班级内学生的责任意识却越来越薄弱,班级卫生环境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班级中的学生对自己分配到的值日工作敷衍了事,更为严重的有些同学看到地面的垃圾无动于衷。种种迹象表明,现在学生身上的责任心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责任意识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学生岗位责任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更是小学生德善品格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我的岗位我做主——通过岗位“设置”“竞聘”来激趣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在每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在制定班级“人人岗位责任制”时,班主任往往是亲力亲为,自己一手包办。于是,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成了老师手中随意布控的棋子。等到学生看到老师定制的安排表后,自然是有的高兴,有的失落。高兴的是老师的安排正好合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那些失落的学生则是对自己被分配到的岗位任务缺乏兴趣。一旦没了兴趣,又怎么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呢?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班集体中的岗位分工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批充满活力的儿童,因此得从“源头”上动脑筋,在“兴趣”上下功夫,把学生从被动服从者的身份转到主动谋划,群策群力,自愿服务上来。
新学期之初,我在班级里启动了“岗位设置”和“岗位竞聘”的方案。所谓“岗位设置”,就是打破常规,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需要,给自己的班集体设置相应的班级劳动岗位,同时确定岗位名称。通过增设班级服务岗位,使班级里更多的学生承担起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不断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内得到锻炼,真正成长为班级里的小主人。如班级里就餐纪律不行的,可以设置午餐纪律的岗位,班级里大课间活动缺乏秩序的,可以设置课间活动监管员等等,设置几人?怎么安排?这都由学生们来定,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奇思妙想,取了一个个新颖有趣的岗位名称,什么“地面清洁员”“黑板美容大师”“班级大boss”“小小百灵鸟”“班级营养师”真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岗位设置”完成后就进入了紧张而又激烈的“岗位竞聘”环节。所谓的“岗位竞聘”就是让学生以“竞聘”的方式“竞争”上岗。把在上一环节中设置好的所有工作岗位在班级里进行一一公布,自己对班级里的什么岗位感兴趣,自己就书写竞聘稿,上台演讲,竞聘上岗。"岗位竞聘"面向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拔,评委打分,得分高者竞聘成功,最后得到自己竞聘的“工作”。“岗位竞聘”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前提,能充分发挥班级中学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品格。
班级岗位确立完成之后,师生再共同制定出岗位职责和难度适宜的班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齐心协力地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如此一来,整个班级凝聚力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自然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岗位设置”与“岗位竞聘”同样适用在班干部的选拔上,通过“设置”与“竞聘”班级里的管理岗位,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活动。如可以在班级内制定“值日班长制”“值班组长制”班干部上岗制”等措施,让竞聘成功能力突出的学生轮流在班级里任职,通过这样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管理”岗位上体验到主人翁的自豪感,逐步增强自身的岗位责任意识。
二、我的舞台我体验——岗位"积分"来推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实践效果。在学生自身的行为和体验中,培养他们的岗位责任感。在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岗位评分表和《我的责任成长记》手册记载本,以此来监督和管理学生在岗位中各项行为表现,推动责任品格的成长。
《每日进步一点点》主要由班级里的劳动委员进行记录,是对班级里每位学生每天完成自己小岗位情况的一个记载。岗位分数分三个等级,依次为10分(岗位任务完成出色)、5分(岗位任务完成良好)、0分(未认真完成岗位分配任务)。而《我的责任成长记》主要是由值日班长完成,在《每天进步一点点》记录的基础上对班级同学每天完成的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汇总,表彰优秀的同学,发现班级里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我的责任成长记》中每一周都会推选出一至两名“周岗位之星”。四周之后,通过考核评选出“月岗位之星”。最后,选拔出一批班级岗位之星候选人,参加学校期末“十佳”责任明星的评选。当然,所有过程性的考核和评比,都是为了督促和激励学生们自觉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尽责的品格。
为了更好地检验班级学生在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负责任的程度,我会经常性地在班级里故意制造一些“意外”事件。如下午一节课后,学生们都去室外上体育课了,我就会故意在教室讲台上制造出零乱的场景,把扫帚横七竖八地放在教室显眼的地方,等学生们下课回到教室,看看他们对此有何反应。刚开始的时候,情况总不是很乐观:几乎没有人主动清理讲台,有些学生看到零乱的扫帚,甚至一跃而过。于是等学生坐好后,我就利用这样的情景顺势引导:“今天大家发现教室里有什么不规范的现象了吗?”并及时抓住机遇,对班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使他们明白:我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集体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与我有关。班级的责任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内心的责任感。总之,“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陶行知)
当然,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层次分明,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有梯度的行为训练。每月的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良好习惯,训练内容需要滚动,即各种实践活动都要反复、持久地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对集体和他人都是有用的,也能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各个岗位上的责任感也就在不断实践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增强。
在推动岗位“积分考核”的过程中如果你能抓住学生生性好强的特点,充分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那么活动体验的效果会大大提高。比如,在我的班级里,我经常会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各自取上一个有趣的组名,并把这个组名公布在黑板右上角上,激发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平行竞争。竞争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卫生、学习、纪律等)哪个小组表现良好,相应的小组将得到一定的加分,反之则被扣除一定的分数。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班级学生常常是在明“争”暗“斗”中共同进退。除此之外,我还引导他们经常与几个平行班级进行良性竞争,如果这两周被评为了校级“文明班级”了,那么所有小组都能得到加分奖励,班级的凝聚力也就在这种“竞争+激励”的氛围中逐步增强了。
三、我的榜样我学习——岗位“先进”来引领
1.学习好身边的“小榜样”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思维。培养和增强班级学生的责任感,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结论,还要为他们树立形象生动的榜样。因为,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责任行为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及时地把身边那些尽责的先进典型推广出来,积极宣传他们的良好表现或习惯,特别是他们先进的思想和行动,用他们积极的一面,使学生受到启发,得到鼓舞。
根据班级里《我的责任成长记》的记载情况,每个学期末,我都会邀请家长与任课老师一起参与“班级之星”的评价与选拔,评选出一学期里班级里涌现出来的“文明紀律之星”“爱岗奉献之星”“友爱互助之星”“进取奋进之星”等先进典型,颁发荣誉徽章,宣传和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这样不仅可以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认为责任感是高不可攀的偏见,还可以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2.树立好身边的“大榜样”
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教师看到地面垃圾时就应该以身作则,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应该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书写工整,那么教师在黑板上也要认真板书,不得马虎。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学习成长起来的,文化的教育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时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好班级里的宣传教育阵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从国旗讲话、班会、红领巾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岗位责任的渗透,以达到增强学生责任感的目的。此外,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让学生收集典型的行为,分析杰出的内因,也是提高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孩子们在搜集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这些国家杰出代表人物的责任感,然后通过阅读体验交流,不仅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情感。
总之,提升学生班级岗位责任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有效性并不是单凭学校班级教育所能完全奏效,更需要吸收家庭的教育力量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只有齐抓共管、相互沟通、建立积极的教育团队,才能为提升学生责任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正如陶先生所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进行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是真教育。”我们通过对小学生班级岗位责任心提升的实践研究,使学生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将来才能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