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

2022-05-30周春芹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劳动文章

周春芹

“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时期,老师要认真贯彻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根本,老师要有效贯彻“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现知行合一。语文老师要发挥出语文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劳动教育的渗透方式,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双减”政策。

一、挖掘教材当中的劳动元素

语文教材是编撰者依据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精心编制的教学材料,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极具教学价值,有很多的文本都蕴含着劳动元素,这也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奠定了基础。语文老师要从教材当中的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劳动元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起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其劳动的水平。老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内容,挖掘出其中潜在的劳动教育素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当中,向学生教授劳动的观念和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会劳动情感

由于小学生本身的年龄较小,所以在课堂当中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完成学习任务。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出了枯燥的教学氛围,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教学压力。而在双减背景下,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劳动学习,学生会有一定的陌生感,此時老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劳动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借用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从而提高其劳动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桂花?学生结合阅读了解到,作者借喜爱桂花之情,表达出对母亲的喜爱,从而借由和母亲一起摇桂花的这一动作,让学生能够从劳动当中体会到情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劳动体验。

三、提高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除了课上阅读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下阅读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在课堂当中学习到有关于劳动的文章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围绕劳动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完《父亲的园子》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来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品味两篇文章当中对于菜园子的不同写法,感受哪一个园子会更为有趣。再比如在学习《悯农》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阅读《千人糕》,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爱惜粮食。除了在教学完成之后开展课下阅读,在课前,老师也可以借助拓展性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松鼠》这篇文章之前,老师可以利用《小蜜蜂》阅读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借由对《小蜜蜂》文章的学习,感受到蜜蜂的勤劳,在课堂当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在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动物都如此热爱劳动,更何况是人类呢?从而升华教学的主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将课外和课上的文章阅读之间结合起来,从而既向学生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里渗透劳动教育。

四、加强指导和交流

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制定阅读卡,让学生根据阅读卡等制定计划,来更好地落实课外阅读,确保学生能够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其阅读的效率。由于小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所以在面对内容比较多的课外读物时,有些学生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有所收获,这也就强调了老师在其中的教学指导作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开展课下阅读,边读边划,以突出文章当中的劳动要素。阅读卡当中包括书名、我知道的、我想知道的以及我阅读到的四个内容。我知道的是学生在阅读开始之前,对于这本书的了解;我想知道的则是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我阅读到的是在最终的阅读结束之后,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点。除了老师评价之外,还可以将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等融入到课外评价当中,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劳动知识的学习情况。

五、创设教学情境

想要顺利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劳动教育,就必须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入劳动话题,将学生带入到劳动主题当中,提升其劳动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为课堂奠定情感的基调,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语言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利用语言为学生搭建起学习的桥梁。此外,老师还可以学习理科的教学方式,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老师往往以黑板板书加口头教学的方式,来向学生完成知识灌输。枯燥的教学氛围,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及劳动教育的渗透。而在双减政策下,老师要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官刺激,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以形成更为多样化的劳动话题。比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篇文章时,学生了解到詹天佑克服了种种困难,又快又好地造出出了铁路,不仅体现出了詹天佑的品质,也展现出了劳动创造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借由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相应情境当中创造出无私奉献,敢于创造的话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詹天佑的精神,让学生也能够形成无私奉献,敢于创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渗透劳动教育,要求老师要利用情境的创设,形成劳动话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六、培植劳动观念

在语文课堂当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正确认知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老师可以借由对文本的解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但学生缺乏相应的劳动机会,并且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劳动教育,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即可,因此包办了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的大小事务,剥夺了其动手的机会,这也就造成学生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因此老师要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剥豆》、《我们家的男子汉》、《父亲的菜园》等等文章,都是能够开展劳动教育渗透的文章,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当中的有效结合点,利用文章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劳动主题班会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围绕劳动来进行讨论,整合相关的资料,并且做出总结,在这一活动过程当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老师还可以利用辩论赛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辩证性的眼光,能够更加客观地去看待事物,学会辩证的对待劳动。不可否认的是,开展劳动势必会占用学习的时间,但是学习并不是生活当中的全部;劳动的重要性应该得到重视,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感是学习所给予不了的。因此老师要挖掘出教材当中的劳动内容,以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

七、端正劳动的态度

学生对于劳动的态度将会影响到其在劳动过程当中的表现情况,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劳动,是因为劳动会给身体造成疲倦感。就目前小学生的劳动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生的劳动态度都需要积极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是厌恶的态度,而造成学生这一心理状态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劳动态度,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劳动情感,当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劳动时,学生会忽视身体上的累和脏,能够感受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借由劳动放松自己的身心。反之学生如果对劳动比较抗拒,那么将会时时刻刻都在乎劳动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老师要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劳动教育,借由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能够在劳动当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比如《桂花雨》、《父亲的菜园》等等文章,都体现出了在劳动之后的愉悦心情,老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影响,踊跃地参与到劳动中,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

八、尊重劳动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被灌输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也会常常用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这也就造成学生往往认为劳动是一种令人羞耻的行为。并且就目前的社会发展上来看,体力劳动者的受尊重程度明显不高,这也就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于劳动的错误认知。但事实上,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并且任何劳动都应该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语文老师要抓住小学这一关键时期,利用文章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比如《落花生》、《养花》等等文章,都是展示出了借由一技之长来获得他人尊重的故事。因此老师可以从这些文章出发,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会尊重劳动者。

九、培养劳动品格

语文有很强的生活性,所以语文老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结合,基于学生的经验以及知识,结合生活当中的案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格。诚信是如今时代下,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一个人没有诚信,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在劳动当中也是如此。诚实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要借由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树立起承担的意识,学会实事求是。比如在教学《剥豆》的文章学习中,从妈妈故意让儿子赢这一个内容出发,老師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妈妈要这样做?然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也赢了?从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劳动结果并不重要,劳动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反映出自己道德品质的关键。所以即便是劳动也不能弄虚作假,要真实地展现出自己的劳动结果,在劳动中保持诚实性是值得表扬的。

十、成立兴趣小组

在“双减”政策下,老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放学生的天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课堂当中渗透劳动教育,老师可以借用建立兴趣小组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对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创办班级杂志《阅读与写作》,学生在为杂志收集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换位思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既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舒缓学生的身心,同时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十一、做好家校结合

家庭是学生学习及成长的第一课堂,想要实现对学生良好的劳动教育,就必须要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提高其劳动水平。比如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介绍自己的工作以及职能,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工种有全面的认知,了解到父母在工作当中的不易。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各项亲子活动,比如在教学完《剥豆》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剥豆比赛,既构建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下,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劳动教育,要求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里的劳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劳动情感,做好课外阅读拓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形成劳动话题,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品格;加强家校共育,建立兴趣小组,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双减劳动文章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