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改造优化实践研究

2022-05-30张吉利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9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

张吉利

[摘    要]小规模学校的校本教研发展受限于教研组的规模和专业引领的水平,学校应与教师教育学院主动联系沟通,与附近学校联盟,与帮扶学校结对,成立一个教共体,注重挖掘校际联动的伙伴价值。基于现代技术应用开展线上线下“双线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交替进行的“互动”式学习,破解校本教研困局。在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的校本研修过程中实现管理水平新跨越、队伍建设新突破、教师素养新提升。

[关键词]教共体;核心问题;核心目标;优化实践;双线互动

校本研修是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种活动,可以为教师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是教师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学习场地,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自主”“个性”“选择”的校本研修范式是新时代下教师培养的必然趋势,校本研修的目标从“要我做”转变为“自主做”,内容从“接受性”转变为“互启性”,形式从“分散式”转变为“项目式”。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怎么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研修改造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人人参与”下的校本研修取得经验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校本研修。普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引领不强、动力不足、激励不全等。

(一)人员限额下的支撑困难问题

由于教师数量原因,分学科培训与分层培训的组织成本较高,而全员培训又因为各学科、各群体的需求不统一,增加了学校在研修项目设计和实施上的难度。音体美英科等小学科教研组只有两三个组员,部分教研组虽然有组长,但由于缺乏研究的领衔人和专家型教师,专业引领的力量不足,学科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效益不高。为便于管理和考核,学校成立“综合教研组”,但学科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二)负担压力下的动力不足问题

“双减”下学校课后服务全面展开,教师的在校工作时间进一步延长,学习、工作矛盾产生的倦怠情绪不利于调动教研热情与创新动力。一些教研组内“自上而下”布置的任务式教研并没有找准教师的核心需求,“布置任务多”“参加次数多”而“深度思考少”,一味紧盯课堂教学,将“讲、听、说、评”进行到底,循环往复导致教研缺乏吸引力,不利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研氛围,影响教师参与研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成果差距下的激励危机问题

“研赛一体”“课堂展示”等活动中学校推荐参加上一级展示和评选的名额较少,参加活动投入精力、占用时间多,但多数教师最后获得的成果止步于校级,囿于传统理念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成果级别太低,含金量不足”而不予重视。长此以往校本教研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与归属感不强,深度研修不能成为常态化与持久化行为。

(四)成长瓶颈下的发展懈怠问题

许多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要有所提高就比较困难,这时往往出现一段成长趋缓、保持原有水平甚至倒退的时期,或者说教师自身的水准与自身期望值存在差异,業务上发展到一个点,有些迷茫,左右徘徊,找不到发展的方向。也有些教师不讲究工作方法策略却去埋怨当前的学生不好管、不服管,即所谓的能力问题,他们不再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了,什么学校发展、个人成长、孩子的人格培养等都不放在心上。有的教师郁闷不解,而态度消极,停滞不前,自身能力得不到百分之百发挥。也有的教师因为和外界沟通较少,孤陋寡闻却还在沾沾自喜,知足常乐,或者说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教师自身操守道德缺失放弃追求理想、信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出现了很大倦怠问题。

二、研修改造的核心目标

(一)凸显部门引领的存在价值

学校要积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合作,通过提前规划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修内容与研修方式,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校进一步提高项目组织者的任务整合能力,实现教研修一体化,为教师研修减负。

(二)凸显联合优化的整体价值

学校校本研修共同体建设要注重专家引领,在源头上为教师答疑解惑;注重实践操作,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注重同伴互助,为教师创设互相启发、借鉴、分享的机会;注重考核激励,给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注重成果积累,为教师提供持续实践的依据和参考。

(三)凸显协同发展的创新价值

学校要与教师教育学院、片区联盟学校、结对帮扶教共体学校开展系列双线互动研讨,注重挖掘校际联动的伙伴价值,除了加强研修共同体内相同学科专业组的主题式交流,不同学科组之间也参与多向交流,在互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三、研修改造的优化实践

(一) 搭建平台,做到“双线融合”

双线融合的跨校教研突破人员“限额”,聚合多校的学科专家、领衔人、骨干教师等参与教研,教研团队的专业结构、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各校的教研、课改和育人成果以及正在研究的内容,同样可以通过融合研修得到共享、共生。

1.“互联网+义务教育”

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在学校录播教室中,以同步课堂的形式,双方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成为同班同学,接受同个教师教诲,感受名师的风采。而两校的教师在网络的牵引下成为同事,采用二合一模式,即“线上+线下”模式,共同进步和成长,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例如,我们在教育共同体内组建了名优教师“工作坊”,分学科分别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和班主任等工作坊,通过“师徒相授、浸入式研究、递进台阶”等方式开展工作坊活动,实际内涵就是学习共同体;我们通过学校固定时间进行固定学科的教研训活动,通过专题课、专题探讨、微讲座、课题论文的研究指导和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围绕共同体内的各学科名优教师为核心,任命坊主,确立学习主题,组织学员及时参与线上线下的各项学习,并对学习做好评价和监督、引导等工作,包括学习心得、学习汇报、主题交流等活动。通过以线下带动个别,以个别带动局部的方法逐步培养青年教师。

2.青年教师学习联盟

学校创立“青年教师学习联盟”,依托这个自愿加入、自助学习、自主培养、自然成才的交互式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专家引领、专业探讨、项目研究与学习经验、体会分享的良好场所与机会。开展“项目探索工程”“成长论坛工程”“联盟在线工程”,在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各级名师工作室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校内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

(二)任务驱动,做到“明确有序”

1.自我规划明“方向”

注重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在动机,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求,做好支持、引领、管理工作。有合理的规划才有长远的发展,有了切合教师实际的规划才有实现的可能。教师着手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计划书,分析自身的现状,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不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的方向等。

2.团队发展带“合力”

进一步加强教研团队在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建设,落实教研组的职能作用,使教研组成为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阵地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深度研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完成“传递模式”到“合作建构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建构生成的参与式、体验式的动态多向研修。学校制定星级教研团队争创方案,以一系列激励措施保障教研活动,学期结束前由教科室牵头完成最终考评,并报校长室审定公布考核结果。

3.以老带新结“对子”

聚焦研修目标设计开展精准教研活动,聚焦目标设计开展分层研讨活动,聚焦目标设计开展评优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建立“青蓝工程”。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地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尽早进入角色。继续开展“与专家挂钩,与名师结对”活动,充分利用教研室专家和市区学校名师资源的优势,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上不断进步。

4.拓展课程项目化学习

在双减背景下,发展校内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丰富校内课程,提升社团课程,统筹校内外资源开发拓展课程,以帮助不同年段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兴趣点,同时提高教师课程项目化学习能力。例如,快阁苑小学已开展校本研修项目,见表1。

(三)过程追踪,做到“持续有效”

双线融合研修使得教研方式更多元多样,教研主题更丰富灵活,校本研修结合学校工作进程和教师实际需要设计活动,分步(总体尝试、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专项(专项诊断、专项培训、专项教研、专项展评)齐推进,发挥校本研修的叠加和倍增作用,不再是“一次算数”。

1.实践锻炼压“重担”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教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活动:新进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汇报课。

采用“同步课堂”“网络研修”同步录制,共同体教师可通过移动设备转载观看,进行课堂评价,互动分析研讨,通过线上线下各种途径进行反馈交流,帮助教师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促进教师以用促学,学为所用。见图1:

2.比武竞赛搭“舞台”

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功比武、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智慧课堂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等活动,给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掘、展示、推广应用成果,研共体教师通过钉钉、微信等线上沟通方式体验思维被激活的快乐,产生更多主动表达想法的愿望。让广大教师各显其能,各领风骚。

研共体聚焦“双减”,借助课题和案例研究,针对进一步提高双线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学生评价有效性开展反思和探讨。在经验凝练方面,学校开通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真正做到开放、共享、实效。

3.更上层楼架“云梯”

多管齐下为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使之适应新时期教育现代化的新形势。一是邀请教育行家来学校讲学,拓宽视野。二是创设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例如,我们学校已有市级名师一位,区级名师两位,区级名班主任三位,在充分发挥校内名师引领作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聘请专家后援团(包括市、区教科院的专业人员)来校指导,综合考虑教师专业成长和研修效益提升,共商校本研修活动的定位、条件、资源、流程和评价,为校本研修从有效走向创新,实现“化茧为蝶”提供可能。

学校已建立青年教师长效发展机制,并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青年教师学习联盟领导小组,负责政策设计、过程管理、工作指导、组织协调等。为青年教师的外出学习与展示搭台子、出点子、花票子,实现青年教师“基础培养有针对性”“专业提升有实效性”“拓展推广有创新性”,长效激励青年教师做学校建设的亲历者、专业发展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四)考核评价,做到“全面激励”

城乡结对校的教导处和教科室针对新的研修模式,研究出台《学校星级教研组评比办法》,考评重点从以往的重活动次数向重活动质量转变。研共体每次活动除了要求保障参与率外,还要求全体学员在线上交流时要积极上传总结反思,校本研修成果计入考核加分项,在学期结束阶段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成员。其中分层研训项目作为教师个人业绩考核的主要组成,在全校年度个人考核、先进工作者等评优评先推荐中均占重要比例。

继续加强青年教师学习联盟建设,重点放在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方面,通过“专题学习、成果交流”“项目研究、集中实践”“线上互动、经验共享”加强青年教师的互动,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青学联”内部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成員评选工作,评选采用成员互评、科室审核的形式进行。

总之,小规模学校研究性和实践性相融合的研修新模式 “一体双线 互动共研”,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打破空间壁垒,致力于城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发挥“互联网+”作用,实现资源平台“一体”对接“零缝隙”,课堂研修“双线”对话“零距离”,异地互动“同步”对焦“零差异”。在开展城乡帮扶、区域联盟多维互动,传递教育智慧,开拓出有实效、可操作、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研修,实现教学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贾书建.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王学玮.农村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实施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
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建构的几个核心问题
借助核心问题 优化数学学习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加油站管理核心问题与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电力设备检修的主要问题研究
“好问题”与“好课堂”
关于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核心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