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背景下的自主阅读策略探究

2022-05-30万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自主阅读阅读策略

万巍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目标、机械化模式以及学生阅读时间少、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本文以柳宗元《永州八记》山水游记“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主题阅读为例,从“学情”“任务”“问题”和“助力”“评价”五个维度探讨围绕“主题”“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能有效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主题阅读 自主阅读 阅读策略

“主题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时围绕同一个主题,在一定的时间段阅读大量的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表达,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的核心素养。实现从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维。布鲁纳曾说“在学习特定主题或技能之前,没能在一个更大的基础性框架背景下认清这些主题或技能所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是不经济的。”(布鲁纳《教育过程》)由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标,不是给学生讲解某篇阅读文章或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而应该是通过广泛阅读的形式将阅读和理解的基本技能教给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此外他还强调,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能够自主学习,自行发现文本知识,并掌握语文学科规律,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

在学完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后,我意识到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对在课文大意的理解、熟读成诵上,也不能单纯停留在对小石潭景物特点的理解,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上,而应该把《小石潭记》和《永州八记》的其他篇目结合起来,辅之以柳宗元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知人论世,在一个更加宏阔的背景框架下去理解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去理解柳宗元这个人,去探索游记中的景和人的关系。

在教师的倡导下,师生共读了柳宗元《永州八记》及其一些其他山水游记,撰写了读书心得、感悟。教师在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学生的感悟、困惑之后,和学生一起确立了本次阅读的主题即“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因为《永州八记》本质上是柳宗元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与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语的形象记录,其中所写之景大多数是处在被世人所忽视、遗弃的地方,都是“不遇之景”,正如此时的柳宗元,从一位曾位居朝廷核心权力圈的大臣,突然就变成了“沉窜俟罪”“投窜零陵”(《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的谪弃之臣。柳宗元与永州山水一朝相逢,碰撞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炫目的诗文火花。柳宗元以极其凝练、精致的语言描摹了永州山水,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借物抒情,而是借物写心,主客体世界达到物我合一,这是本次主题阅读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学生前期自主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围绕“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这个阅读主题,选取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等重点篇目,在进一步精读以及课堂讨论、互动中探究柳宗元山水游记“借物写心”“物我合一”的特点。在这样的“主题”和“目标”指引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自主阅读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了解、研究、利用学情

所有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情(学生已知、学生未知、学生学习的困难、学生学习的迷惑)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在“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柳宗元《永州八记》山水游记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一起阅读,并通过互联网、作业和学生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阅读理解的程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自主阅读《永州八记》的阶段,有部分同学反映他们存在字词障碍,教师一方面鼓励他们通过工具书去查阅资料,疏通文意,自主解决这些字词问题,同时给他们提供了有注解、翻译的阅读文本。即使这样,还是有部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依然放在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纠结上,他们缺少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没能够把篇目串联起来。大部分同学对文章中的“情”“景”存在相互割裂的误区,“景”是“景”,“情”是“情”。同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零散的又富有个性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柳宗元经常在景点拔草、砍树、放火?”正是基于这些学情,我对本次主题阅读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

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

所有的阅读“任务”都应该是基于学情,围绕阅读目标精心设计展开的,唯有这样阅读的实效性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本次主题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永州八记》中的“景”和“情”的理解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并且同学们对《永州八记》的内容理解是零碎的,杂乱的,于是我设计了一张阅读任务单。围绕《永州八记》,从寻景过程及难易程度、景物特点及周边环境、作者情感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感填写表格。

同时,在阅读《永州八记》山水游记的时候,我为同学们提供了柳宗元同一时期代表性的诗文、书信,让学生认真阅读研究,然后在“语你同行”语文学习群中分享自己对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心路历程的认识、理解。

学生正是通过这两项任务,把柳宗元当时游览永州山水过程中的“寻弃景”“观弃景”“评弃景”串联起来,也把柳宗元和永州山水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这样的阅读任务设计及完成,为后续阅读、讨论、交流搭建了阶梯。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最好来自学生自己,或者是由学生的问题延伸而来,同时必须围绕阅读的主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和热情。在课堂讨论交流的时候,我选取了学生的一个问题,由此推动整个主题阅读的探究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柳宗元经常在景点拔草、砍树、放火?

第一,这位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有依据吗?第二,柳宗元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纷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西山宴游》)“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钴鉧潭西小丘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这说明柳宗元经常在景点拔草砍树放火属实。同学们进一步探究,有人找出《袁家渴记》中的文字“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有人还找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文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柳宗元一直踽踽而行,在苦心孤诣地寻找。同学们共同探讨的结果是,柳宗元找得很辛苦,这也说明永州这些幽丽奇景地处荒郊僻野,早已被人们所抛弃、遗忘。柳宗元为什么要费尽周折地寻找呢?同学们根据之前对柳宗元人生经历的了解以及对同一时期柳宗元重点诗文书信的研读,体会到柳宗元被贬后悲伤凄凉的心境,永州的柳宗元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被抛弃了,被废弃了。原本是朝廷核心权力圈的一员,一朝被贬凄凉的永州,他内心太苦了,所以他不辞艰辛寻遍永州的山水,只希望永州的山水冲淡他内心的哀愁,当他一看到“小石潭”那种幽丽奇景的时候,他禁不住“心乐之”。阅读、讨论至此,柳宗元沉溺永州山水,是希望忘却内心的哀伤,这一层意味学生们就容易理解了。

问题(二):柳宗元看到了怎样的永州山水?他的内心有没有得到慰藉和解脱?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再一次聚焦文本材料,提取大量写景的语句,例如,“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西山宴游》)“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钴鉧潭西小丘记》)“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小石城山记》)从这些描写性的文字中,学生们看到了永州山水是那样的特立浩大,幽丽奇绝。柳宗元并没有从永州山水中得到解脱,而是从山水中看到了自己,产生强烈的共鸣。柳宗元从奇美的永州山水中联想到了才华横溢的自己,从永州山水被遗弃、被抛弃,无人赏识的命运中,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被贬谪、被废逐的人生际遇。柳宗元和永州山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学生通过主题阅读、文本品读、问题探究和柳宗元产生了共情。学生们认识到了“永州山水”游记就是一位“谪弃之臣”遇见一片“不遇之景”之后所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正如柳宗元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说:“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永州山水和柳宗元的眼睛契合,和耳朵契合,与精神和心灵契合,永州山水俨然就是柳宗元自己。同是天涯沦落,借景消愁只能偷得片刻的欢愉,柳宗元在《与李翰林建书》中说,“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圜土,一遇和景,负墙搔摩,伸展支体,当此之时,亦以为适,然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问题讨论交流至此,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柳宗元就是柳宗元,他一直高扬着自我的精神。

问题(三):柳宗元对永州山水有哪些评价?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再一次地从文章中提取了柳宗元评价永州山水的文字。例如,“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钴鉧潭西小丘记》“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小石城山记》)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讨论交流,这一次学生轻而易举地认识到,表面上柳宗元是在为永州山水被抛弃在这块荒凉的土地,千百年来没有机会在世人面前“一售其伎”,遭遇到了被冷落、不公正待遇鸣不平,柳宗元何尝又不是借永州这块山水浇自己心中块垒呢?至此学生明白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是在借物写自己,借物写心,直至物我合一。

正是因为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交流,学生更加明确柳宗元和永州山水彼此互相成全的关系,用明代毛坤的话来讲那就是,“愚窃谓公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为学生阅读提供“助力”

在主题阅读背景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借助自己的言语、文化积累对阅读文本加以整合、吸收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施以援手,给学生“读懂”提供帮助,并要选择适宜的辨析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助力进行思考,形成新的认知。

在“不遇之景与谪弃之臣”柳宗元山水游记主题阅读的过程中,面对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借物写心”“物我合一”这一个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整合过的柳宗元生平事迹以及柳宗元永州时期的一些表明心迹的古诗文及书信。

生平事迹:21岁中进士,25岁长安城“文章称首”,又中博学弘辞科。少年得志,名噪一时。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成为革新派的中坚分子,位居朝廷核心权力圈,正待施展“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宏伟抱负。

改革一朝失败,被贬整整十年,永州——“偏僻荒凉之处,罪臣流放之地”“瘴乡恶土,杂树参天,人烟稀少,毒虫遍野”。

作者自述“交游解散,羞与为戚,生平向慕,毁书灭迹”几经摧残,病疾缠身,“行则膝颤,坐则髀痹”。永州十年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诗文书信选摘:卒就废逐,居穷厄。(《与顾十郎书》)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某负罪沦伏,声销迹灭,固世俗之所弃,亲友之所遗。(《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一自得罪,八年于今。兢愧吊影,追咎无既,自以终身沉废。(《上岭南郑相公献所著文启》)

当学生认真研读了这些补充材料,很多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候的心境,柳宗元纵情山水的意图,以及柳宗元见到永州山水后的胸中丘壑、笔下波澜,学生便一览无余了。

五.多种评价呈现阅读提升

围绕阅读主题,针对阅读目标,学生的学习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一定要有阅读提升的呈现,评价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特长来设计,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本次主题阅读围绕对柳宗元山水游记“借物写心”“物我合一”的理解,学生可以给永州八记中的任何一篇文章改编并谱曲吟唱,也可以创作一幅柳宗元游永州山水的图画,也可以化身永州山水对柳宗元说一段话。

评价设计示例:如果永州山水会说话,面对悲苦的柳宗元,它们怎能无动于衷,它们会对柳宗元说些什么呢?

学生习作选录:

卿之才满京城,志在辅时,利安开元,风雨一场变,永州—长安,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满眼不甘。

人生白驹,造化弥久。

起落沉浮看淡,貶谪升迁如烟,君不见司马子长受辱“通古今之变”,陶潜失意“悠然见南山”,故友刘梦得屡遭贬谪“前度刘郎今又来”,自古富贵而名灭者不可胜数,唯本心者称焉。

永州盛不下汝之哀愁,但当自肆山水间,凭腹中才华,观满眼河山,借物写心,让精神高擎,使真心彰显。

将相一时,文章千古,子厚,孰轻重?

本次主题阅读,在充分尊重、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带着“问题”去交流,通过自主阅读,教师提供“助力”,多样的阅读效果呈现,学生真实地理解到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人与景相伴,人是景中主角,景是人心中知音;柳宗元借物写心,写景只是手段,写心才是目的,物我合一,自成高格。

“主题阅读”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也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何乐为不为呢?

(作者单位:北京五中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自主阅读阅读策略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