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中孝文化选文的编排特点

2022-05-30任书娴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孝文化

任书娴

内容摘要:孝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学和文化素质,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优秀的孝文化是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本文通过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中的孝文化选文的编排情况,从孝与父母、孝与社会、孝与国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教科书中孝文化的编排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孝文化对于初中生教育的必要性。基于以上研究,最后从教科书编排这个角度为促进初中生对孝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 孝文化 选文编排

在现如今的社会,我们都提倡的是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课程,所以针对于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些传统文化,更要去加以篩选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孝文化的理解不是那么的深刻,所以教师则更要通过对教科书中的孝文化为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初中生他们对于孝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促进孝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本文将以初中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的有关于孝文化内容的选文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最后从教科书的编排的角度为促进孝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

一.孝文化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定义

1.文化的含义

文化受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文化是有多种多样的,有先进的文化,有落后的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水平。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以文化人,促进全民文化的发展。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的政治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经常所说的文化自信。所以要保留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2.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一定区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比文化的范围更小,而我们所要学习的文化就应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孝文化、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我国的中华文化具有传承性,但是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要一股脑的去吸收,而是要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传统的优秀文化,这样才能使这个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吸收其中的精华的部分,从而去摒弃其中的糟粕。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够进步,国家才可以发展。

3.孝文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我国古代孝文化的内涵不停的在演变。在现代,各个学者经过研究,对于孝文化又有了新的诠释。有的学者认为孝文化的含义非常的广泛,他认为孝文化就是一切事物和制度的总和,孝文化最关键的地方是是初中生自身的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父母的孝敬。还有的学者马丹将孝文化分成了两个层面去进行了阐述,他将孝文化分成了个人和社会的层面,在个人层面上,他认为孝敬父母的前提是要提升自我;在社会层面他认为要形成那种尊老爱老的风气。综上所述,孝文化的历史演变决定了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且重要的,所以这时候对于孝文化的传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初中语文课程中孝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1.孝文化本身具有传承的意义

孝文化对重塑优秀国民人格,重建精神园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老龄化。从古到今,孝文化无论是在《论语》还是《孝经》等经典著作都有所涉及,可以体现“孝文化”的重要性。《论语》开篇的第二章就开始论述“孝弟”的重要性: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话着重论述了“孝弟”的重要性,说明了“孝弟”的重要性,孝文化是仁道的根本。由此可以想见,孝文化的重要性。

2.国家对于孝文化重视程度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日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越来越重视对于青少年的对孝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为青少年是发展的栋梁,只有培养好青少年的这种传承孝文化的意识,才能更好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

3.教科书是传承孝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其中所涉及的亲情、孝道、爱国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学习专题对学生的三观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传承孝文化,使青少年更多的接受孝文化的熏陶教育,所以更要在选文、助读、作业系统等各个模块去加强孝文化的植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的语文的性质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质的统一,而对于孝文化的传承就很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这一点。这些教科书中的选文无一不是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所以教材的的编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青少年的的孝文化意识不够强

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青少年对于孝文化没有什么意识,他们甚至对于自己的亲人都没有尽到一定的孝道,甚至不知道孝是什么,该如何去尽孝道。且现代社会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更是不以为意。不知道该如何去尽孝道,对长辈缺少基本的关心和尊重,比较自私。所以就更加需要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对学生去进行引导和学习。而初中生他们对于孝文化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自己也没有意识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合理的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篇目对我们的中学生去进行一个情感上的熏陶了。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的选文中所渗透的传统孝文化

初中语文教科书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语文知识和一些传统文化都是蕴含在语文教科书之中的,尤其是里面的选文系统的语文知识和传统孝文化更是不少。本文以初中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为例,去研究其中的编撰是否合理。我们的孝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起点,必定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的教科书中,下面我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的选文为例去深入研究孝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和分布情况。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孝文化传承的具体形式——以选文为例

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不同的传承形式,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有不同的形式来传承和发展孝文化。而选文是最能明确体现孝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以其中的选文为例来进行分析,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这些有关于孝文化的选文分布情况,从而来促进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笔者是以部编版初中语文的一共六册书中的选文为研究对象,选文是指的是教材里面的自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还有名著导读板块的阅读材料,笔者主要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篇目进行的梳理,主要是是从孝与父母、孝与国家和孝与社会这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查找的。如果一篇课文里面,如古诗四首,那我就记为四篇古诗,增加了研究的数量。有关于孝文化的这三个方面的选文还比较多,所以在分析和查找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这三个有关孝文化的篇目,并加以分类,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作为初中生,课外古诗词的积累也很重要,所以也要把课外的古诗词作为总篇目算进去。

经研究总结发现在部编版初中语文的6册书里面有选文248篇,其中涉及孝文化的篇目一共有29篇,其中七年级上册涉及孝文化的篇目最多,有8篇,七年级下册有7篇,九年级下册有5篇,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各有到2到4篇,数量比较少。从总体的数量上来看,有关孝文化所全部篇目的比例不高,且在每个年级的分布不是特别的均匀。

为了直观的研究相关数据和不同类型孝文化在不同年级的占比情况,笔者对其中相关的选文进行了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各个年级的孝文化篇数在整个部编版初中语文的所有选文中所占比例不均衡。首先,其中七年级上册的孝文化篇目占其总选文的比例最高,出现频率为20%;其次,七年级下册次之,孝文化所占篇目占其总选文的17.5%;九年级下册的孝文化占比为10.9%;九年级上册的孝文化选文出现频率主要为5.6%。最后,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这几个年级中孝文化篇目的出现频率均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涉及孝文化的篇目比较少,出现频率较低,且在初中这个学段,低年级的孝文化所选篇目相对来说比高年级的所选篇目要多。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孝文化传承内容分类——以选文为例

马丹认为孝文化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个人的层面,而如果要孝敬父母,那首先就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给自己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约束自己。第二个是家庭层面,也就是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第三是社会的层面,在社会这个层面也就要求人们都要敬爱自己的长辈,孝敬自己的亲人。李利萍主要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分成了三个方面,首先是第一个方面就是孝文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第二个方面就是孝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上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第三个方面就是孝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每个人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我主要是将书中的孝文化分成了孝与父母的关系、孝与社会的关系和孝与国家的关系,这样层层上升,由个体到国家的这样一个过程。

下面笔者将对之前整理出来的初中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初一到初三的教材中所找到的涉及孝文化的选文按照孝与父母、孝与社会、孝与国家这三个层级来进行分析统计。首先从孝的三个方面来说,在孝与父母方面,总体来看七年级所占篇目比较多,一共有5篇,具体反映了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尊亲听教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几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对父母的感谢和感恩之情。七下和八上这两个年级的比有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比较少,都只有两篇,同样也是集中在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两个方面的。而八年级下册则没有关于孝文化的任何课文。

在孝与社会这个方面,七下这一册涉及孝文化的课文最多,一共有3篇课文,主要内容有敬老助老、对长辈的感激和帮助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七上和八上这两册教科书关于“孝与社会”这方面的知识只涉及到了两篇课文,分别是《朝花夕拾》和《藤野先生》,这两篇课文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八年级下册的《傅雷家书》则阐述了对孝文化遗产家书的继承,而九年级上册则没有课文来展现孝文化,而九年级下册也没有体现孝文化。

从孝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七年级下册关于孝与国家的课文最多,一共有3篇,而七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下册则有两篇是有关孝与国家的内容,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八上、八下、九上则都是只有一篇课文关于孝文化,也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忧国忧民之情。所以从孝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各个年级这类的选文分布得不够均匀,且数量比较少。笔者认为孝与国家这个方面是孝在一定程度上的升华,所以应该增加孝与国家类型的篇目选文。

综上所述,从孝文化的几个层面来看,在初中这个学段中,孝与父母这一层面占11篇课文,而孝与社会这个层面占8篇课文,孝与国家则是占了10篇课文。总体来说,孝的这几个层面在部编版初中语文的课文分布较为均匀,均为10篇左右。但细化到每个年级,有关于孝文化的课文分布就不是特别均匀了,有些年级甚至没有孝文化类型的课文,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而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又是三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对于孝文化的编排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要平均分布到我们每个年级和阶段中去,而对于孝文化的几个层面也都应该落实到。

三.如何编撰语文教科书来促进孝文化发展

合理编排教科书,不同层面的孝文化要平均分布,根据上文对于语文教科书中孝文化的分布情况研究来看,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每一册的不同层面的孝文化的课文分布得不太均匀。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在孝与父母这个层面来看,关于孝文化的课文为5篇;在孝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关于孝文化的课文只有1篇;从孝与国家这个层面来看,关于孝文化的课文也只有两篇。通过这么横向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孝文化的各个层面在课文中的分布是严重不均的,编者通常比较重视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孝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孝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孝文化并不仅限于传统的孝文化,更是由简单的感恩父母到社会再到国家。综上所述,首先编者要注意不同层面的的孝文化在不同层面上的编排和比例,要做到孝与父母、孝与社会、孝与国家的这三个层面的课文占比的协调统一,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同样也是孝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2]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3]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4]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5]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6]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7]邓艺鸣.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孝文化传承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8]王翠.孝文化的历史回眸与当代建构[J].孔子研究,2013(06):95-101.

[9]肖群忠.孝與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10]马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2.

[11]王瑾.孝道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2.

[12]钱穆.孔子与论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4.

[13]马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2.

[14]李利萍.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15]何文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156-162.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孝文化
慎终追远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孝文化渗透研究
浅析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的“孝文化”土壤
浅析中西孝文化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