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伴我成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研究
2022-05-30王芳
王芳
摘 要:文章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进行有关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的研究。文章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实践和模拟操作方法等,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合作探究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本研究从趣味性出发,以数学知识探究为线,以综合实践为目标,共分为三大模块——探究作业篇、研究学习篇和综合实践篇。笔者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生活实际,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以趣味性为导向,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力求打造层次鲜明、训练有梯度的教学实践课程。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A.N.Whitehead)曾经说过:“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对学生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泰勒提出的关于选择学习经验的10条原则中,就曾提到“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重复”“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最好手段。通过探究性作业和研究性学习两大阶段,能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巩固知识、温故知新,并且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明确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生活智慧。正如泰勒所说:“学生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本研究主要是在小组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以致用、巩固提升,培养创新意识,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将这些不断积累的数学知识慢慢转化为数学的智慧,指导实际生活。
一、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传统的教学不太注重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且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内容限于书本等问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的教学让孩子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孩子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学了数学,做了这么多的数学题,到底是为了什么?”泰勒曾经说过:“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二、研究理念
(一)培养活动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通过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接受文化熏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数学素养,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于生活中实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毕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三、研究目标
(一)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确感兴趣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会融会贯通,提升综合能力
让学生能够将多种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通过知识的积累,选择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智慧指导日常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更加便利,更具有趣味性。
(三)培养学习习惯,建立数学自信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与生活交相融合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该内容的选择是根据各年级教学同步的数学内容设置的,既便于教学补充,又便于校本教材内容的实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三个阶段协调有序,既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够给孩子的数学能力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低学段——《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以探究性作业为主,主要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中学段——《用数学的知识探生活》:以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学段——《用数学的智慧去生活》:以综合实践为主。主要是利用数学智慧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最终将系统全面的数学知识变为数学的智慧,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活更便捷、更舒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深入探索。
五、评价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具体每个学段的评价是:
低学段——探究作业篇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多方面,力争全面具体、多角度、多视野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中学段——研究学习篇的评价是以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为主的多种评价方式。
高学段——综合实践篇的评价是以小组评价和教师总评为主的评价方式。
六、研究效果
(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构建体系,形成智慧
能够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形成系統的数学智慧,能够灵活变通地选择数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培养自信,获得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景强. 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J]. 智力,2022(04):37-39.
[2]赵玲.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1.
[3]来鹏飞.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1(03):89.
(责任编辑: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