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感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2-05-30万博文
万博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化,积极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习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情感朗读教学应运而生,并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以小学语文情感朗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了制约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以及实施情感朗读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提升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朗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感悟,培养语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为落实此项教学任务,情感朗读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素质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等多种原因,情感朗读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取得理想效果。本文分析了制约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总结了情感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制约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与构建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情感朗读教学是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深入感知课文,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但从当前的落实情况来看,情感朗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制约性。
(一)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大
在面对同一阅读文本的情况下,不同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各不相同,且存在巨大差异,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教師在教学中奉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面对极具朗读价值的文本也难以使其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充分阅读文本,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而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能在教学中合理突破教学环境的制约,调动教学范围内能利用的教学资源与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尤其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朗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僵化且单调
在小学语文情感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受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一旦教学模式僵化而单调,教学活动则容易出现问题,从而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僵化且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即便是情感朗读教学,也难以发挥作用。
二、实施情感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从本质而言,情感朗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文本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顺利将自身对文本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转化能力,而情感朗读教学正是提升学生认知转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朗读文本时,学生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将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身能理解的内容,经过自身的理解与加工,再进行个性化表达。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对其产生的作用远大于教师讲解文本的作用。
有效的情感朗读教学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朗读文本,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在情感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体系,运用已具备的语言背景与素材,完成对文本的解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而情感朗读正是引导学生长时间对文本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对小学生而言,发声速度往往快于识字速度,因此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能迅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作者蕴藏于文本背后的含义。
有效的情感朗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情感朗读教学不是“有口无心”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抓取文本的关键字词,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思考。从小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来看,普遍具备文辞优美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用自身的发音系统进行文本再现,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提升情感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朗读时间是有效开展情感朗读教学的策略之一。情感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基础,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都相对有限,且心理特征存在不确定性等,使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无形中为其朗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在教学中投入时间与精力,反复带领学生完成文本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多次朗读,初次朗读时,明确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次朗读时,则可带领学生共读,并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三次朗读时,要注重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记忆程度,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内化,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语感。
(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因此,为落实情感朗读教学,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保持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以博采众长的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也应拓展阅读面,多接触新媒体,扩大阅读范围,提升教学水平。
(三)依照实际情况完成教学
在情感朗读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所处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每个地区的每个学生的学情都不同。教师要从自身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选择更为适宜的情感朗读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家长的思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时,教师不能一味照搬情感朗读教学法,应先为学生打好语文知识基础,提升其识字量,在此基础上再应用情感朗读教学法。
(四)把握讲解与朗读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即使是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剖析与讲解环节。但在开展情感朗读教学时,教师则应当客观把握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师的讲解仅起导读的作用,更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在朗读中自行完成对文本的内化工作。教师应当妥善处理讲解与学生自主朗读的关系,激发学生朗读文本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情感朗读,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与内化,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创设情感朗读情境
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所阅读文本相契合的情感朗读情境,使其融入情境中,提升他们对文本的内化能力。在具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素材,创设与文本贴合的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朗读的情境中激发想象力。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学生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涵盖了语感与阅读能力等各种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完成情感朗读尤为重要。在情感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发展水平,科学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5):71-73.
[2]王博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8):30-31.
[3]蒋燕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2(8):38-39.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中心小学)